两汉时期的环境伦理初探

来源 :唐都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开始出现。在先秦环境伦理思想基础上,两汉时期的环境伦理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顺应天时、取之有时、用之有节、仁及万物与戒杀护生、因自然之性等内容,成为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他文献
中国近代革命史研究引入"低音"视角,从关注底层革命到关注革命底层,研究那些不易被人重视、但又实际存在,甚至发挥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思想和事件,应当是新的研究课题。以湖
明代散文中描写陕西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传、辞、碑、序、记,内容广泛,涉及人物命运、科举制度、学校建设、宗教信仰、风景名胜等,全面地展现了陕西的独特风貌,具有浓厚的地
汉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的保护。汉代的生态保护意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上升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贯彻。汉代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新常态下的我国社会发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是以"人—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视
大秦岭是由秦岭、巴山、神农架、桐柏山和大别山构成的巨大山系,其所涉行政区划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五省一市,涵盖30多个地市和100多个区县。本区兼容南
西汉时期,三辅地区成为学术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文人云集,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集中的文人群体。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与以实关中的移民政策、尊儒术兴太学的文化政策、
服饰与个体德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服饰伦理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个体服饰伦理研究的重点。社会中个体的服饰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是推动人们进行服饰伦理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