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读写契合点 落实语用训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核心所在。我们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是很好的写作范例。其中有很多读写的契合点,发掘这些读写的契合点并设计有效的训练,能够让我们的文本发挥其范文的作用,让写作的训练更加有效。

一、关注句式


   句式是文章一个小小的组成单位,关注到这些小小的组成单位,并加以训练,能使文笔更加流畅,语言更加优美,更好地表达文章想要强调的内容。课文中,有不少值得借鉴模仿的句式,例如《山中访友》第五自然的中“你好……”一组整齐句式;《草原》中“那种境界既……又……,既……又……”等。这些句式简短,学生易于动笔且花时不多,课堂上作为一个练笔点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只要我们老师发掘出这些句式,设计出巧妙的练习,让学生动笔,在写的时候既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也让学生对句式由理解走向运用。

二、关注细节描写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相当于一棵树的枝叶,枝叶繁茂,树木才显得生机勃勃,细节描写到位,文章才生动、具体。小學生的作文大多是写人记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外貌、动作等描写和事件中的环境描写,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凸显文章的中心。然而我在作文批改中发现,学生对于一件事简单叙的比较多,不会把事情还原,缺乏对当时环境、人物语言、心理、神态的深入刻画,使得事例不具体,文章字数不够,更别谈情感的表达。发掘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找到训练点,设计好练笔,落实细节描写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把事件写具体、写生动的能力。

三、关注开头结尾


   开头、结尾处于文章的显眼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头就好比乐曲的定调,写一个好的开头能提携文章,也便于下文的发生、发展;而结尾写得好,能升华情感,凸显主题,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课文中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开头、结尾的写法,如《詹天佑》第一段的开门见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尾的点明主旨;《灯光》借助事件的关键事物写开头结尾……
   在指导学生仿照文章的开头结尾进行练笔时,适宜给出个主题让学生进行练笔。《灯光》的开头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一个游客的话来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也是点出作者看到灯光就会勾起回忆。笔者教学时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品读开头、结尾,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借助与事件有关的场景来首尾呼应和点题,知道这种写法也可以运用到回忆往事的习作中。接着给出几个可以借助的场景:故事发生的地方(例如十字路口),故事发生时的天气,与故事有关的物品(例如一把黄雨伞)……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的训练。不少学生练笔的时候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开头和结尾。课文给了学生很直观形象的示范,学生在课文的引领下,快而准地掌握这种开头结尾的方法,文笔优美且紧扣主题。

四、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


   文章的布局就是文章的“骨骼”,写作时注重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够把文中的各个部分有序地连起来,文章的表述就显得有条理。增强篇章意识,学会整体把握,对于高年级来说尤为重要。教材中很多文章布局巧妙,在读写结合的迁移中,教师要关注课文的谋篇布局,引导学生习作的时候有篇章的意识,运用学到的方法去构建自己的文章。
   笔者在教学《顶碗少年》时,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之后,着重引导学生品味作者为什么把少年的杂技表演写得那么惊心动魄,紧扣人心,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文章的结构,明白作者一波三折写法的精妙之处。然后设计练笔让学生修改自己之前写的《难忘的第一次》,通过修改习作来迁移写法。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先出示一个同学的作文,让学生根据刚才《顶碗少年》的写法,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在介绍第一次遛狗的经过时可以做哪些修改。小组讨论后收集大家的意见,给遛狗的过程设计了一些波折点,通过合作修改,学生对一波三折的运用初步掌握,然后教师让学生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这样的动笔训练,把课内写法迁移到课外,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修改后的文章,比之前生动多了,内容更加具体,能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写得出其不意,生动有趣。
   在进行谋篇布局的写法迁移训练时,由于写整篇文章花时比较长,可以出示一个写作的要求,让学生审题后确立自己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习作的结构,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久而久之,就能增强学生的篇章意识,让学生写的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其他文献
教师,仿佛是爱与责任的化身,千百年来,我们竭尽全力用美妙的语言来诠释她,个人认为,教师者:立足讲坛,专于育人也,然“育人之旅”艰巨漫长,“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我们倡导各教师在岗位上要有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品质时,站在三尺讲台,这个绚丽的舞台,我寻思着:教育之路要走得顺当,教育魅力要绽放,该怎样让教育的魅力熠熠生辉呢?下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丰富学识,让教育绽放魅力  教
为了研究海南热带中部丘陵区鸭脚木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阐明群落演替与种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为丘陵区鸭脚木天然次生林的保护、恢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看上去不是直接的创新教育,但它却是“创新素质”的源头活水。因此,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 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兴趣是学
运用广义线性量子变换的普遍理论求解了量子谐振子,同经典谐振子比较给出了量子谐振子趋近于经典极限的条件,并得出相干态是最理想的经典极限态.
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海上吊笼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的马氏珠母贝软体部鲜肉含水量,用湿法消解软体部干肉后,分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钙(Ca)、镁(Mg)、锌(Zn)
2016—2017年对老挝丰沙里省小粒咖啡园杂草开展调查,发现杂草23科66属79种,其中,菊科、禾本科为小粒咖啡园优势杂草种群,占杂草总种类的39.24%;双子叶杂草为小粒咖啡园优势
本实验建立了湖泊水体中阴离子(F^-、Cl^-、NO3^-、SO4^2-)的测定,采用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分离和检测出水样中的阴离子。色谱条件为IonPac AS9-HC阴离子分离柱(4mm×250mm),Ion
证明了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的所有可逆循环中,卡诺循环的效率最大;而采用T-S图和p-V图的方法对此进行讨论,则是一种简明直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