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室内体育课的组织与教法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还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以健康第一为主要指导思想,重视体育活动的实践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室内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也非常重要。从不同方面对小学室内体育课的组织与教法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室内体育;教学组织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一般活泼好动,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会让学生感觉放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通过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小学生对体育课会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天气、室外教学难度等多种原因,体育课并不一定会在室外进行,也有可能在室内进行,所以我们下面将小学室内体育课组织与教法做详细阐述[1]。
   一、解决场地与器材限制问题
   由于小学校园在资源配置方面还不完善,所以需要教师在开展室内体育课的时候,要重视加强教学场地与器材配备问题的关注。室内体育场一般占地面积有限,但是由于学生常常喜欢一些活动范围较大的球类运动项目,如排球、篮球等。假如教师安排不合理,就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当学校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要尽量扩展室内体育场地,给学生充足的锻炼空间。但当学校资金缺乏,不足以扩展室内体育场地的情况下,教师要对不同锻炼项目做好合理规划和安排。同时我们也知道体育器材的使用人群是全体师生,在频繁使用的过程中,体育器材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教师需要在开展室内体育活动前,先做好各项检查,对发现的一些器材损坏问题,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维修,以此来延长体育器材的寿命。假如器材量不足,学生需求量也较多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带运动器材的形式,尽量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室内体育课体育锻炼安全知识教育
   通常来说,合理的体育锻炼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但是假如学生的体育锻炼过量,也容易造成学生肌肉酸痛或肌肉拉伤等问题。所以教师在加强学生室内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灌输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虽然教师会对学生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传授,但那种教学形式基本是分科目的,并不全面。但是在室内体育课中,教师会对常见体育锻炼方法展开科学化教学。例如俯卧撑这一体育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肌肉过度疲劳,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分组练习,每次30个俯卧撑,分成三组完成。在活动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运动,将手臂肌肉活动开,当做完俯卧撑动作后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肌肉放松锻炼。教师还可加强学生的跳远、跑步、仰卧起坐等体育锻炼的科学教学,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自己,尽量不要受伤。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室内教学活动
   小学开展体育室内游戏活动时进行一些常见体能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体能铺垫。尤其室外体育课中有较大难度的动作,可以通过室内体育来辅助学习。例如,室外体育活动中,很多不容易掌握的动作或出错率较高的动作,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由教师针对此项技术动作的重难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体育课件教学时,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教学,从而呈现出更直观、形象的技术动作,同时利用多媒体可以重复播放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深入掌握。教师根据场地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之后,由于考虑到场地的局限性,教师还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创新,以保证体育课堂的练习内容能够顺利地进行。笔者在上文提到利用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对小学室内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静态的讲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初步掌握活动要领和动作形态,并且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和锻炼,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够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室内训练和活动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乐趣。
   四、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前提。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室内体育课堂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分小组进行体育锻炼是小学体育课堂中常用到的组织形式,在室内进行体育课堂时,应当选出特定的小组进行考核评价,如纪律分数和平时表现分数,小组活动是否有序进行,还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到评价的标准和体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组成绩来之不易,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自律且积极。
   小学生展开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当前由于部分学校对室内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加上教师室内教学经验缺乏,所以小学開展室内体育活动,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依据场地与器材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技术难点等,从而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室内教学,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而提升其身体素质[2]。
   参考文献:
   [1]罗晓琴,于丰源.小学体育与健康室内课程构建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108-109,123.
   [2]蒋可可,彭龙龙,廉颇.雾霾天气下郑州市小学室内体育课程设置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5):183-184.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借助生产生活实例来完成学习,那么就能够深刻掌握理论知识,提升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从而提升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法教学的时候,要结合问题引导使学生不断深入学习。主要研讨教师在完成高中化学教学任务时,在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背景下设立问题情境,从而持续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
摘 要: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启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习惯和兴趣的阶段。因为小学生有着天然的、丰富的好奇心和实践探究欲望,小学阶段是培养他们数学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核心素养和高效课堂相结合代表着教改的趋势。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学习技能。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策略,致力于构建高效课堂,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理念;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養成的重要时
摘 要:在中学教学中,学生个体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是客观情况,老师必须理性看待,科学应对。特别是在初中数学阶段,该时期是学生数学基础夯实和思维习惯培养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期,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教育,确保其学习的成果。而针对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业基础、能力素养和性格特点方面存在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应当把分层教学的理念与手段合理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才能是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也
摘 要:在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促使教育界不断地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基于此,从原电池和电解池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实施新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关键词:高中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进而增加了整体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