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应该怎样保护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D102626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很艰难
  
  记者: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民间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这个领域的保护情况怎么样?
  冯骥才:十年以前,我提了一个概念,叫文化自觉。到了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有一个文化自觉,因为时代转型了,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文化特色。后来费孝通也专门写过关于文化自觉问题这方面的文章。到了最近几年,国家开始文化自觉了,比如确立国家名录,确立非遗文化,传统假日放假,确立文化遗产日等等,另外温家宝总理也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于更久远。由专家到国家的文化自觉,我觉得这一条线上是顺畅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国家只有国家的文化自觉是不够的,还要必须变成全民的文化自觉,这个社会才能文明才能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出现了问题。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确定完非遗的传人之后,很多的传承人就去世了。我觉得消失是自然的,因为每一代艺人到岁数了都要消失。但是问题不在这儿,问题就是说,我们这个非遗被确定为国家非遗之后,它的价值是什么?它在我们生活中,或者在一个城市里面,或者在一个地区里面,一个乡村里面,它的价值是什么?它是一个商业资源吗?它是一个地区的招牌吗?它还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审美的表现?独特的精神气质的表现?是老百姓应该引以为荣的一个地方的文化创造?然而,现在几乎没有老百姓认为非遗是他们的一个骄傲。
  记者:为什么呢?
  冯骥才:我給你举个例子,中日韩三国学者在我学院里开会,我们互相交流田野抢救保护的经验,韩国人和日本人都很佩服我们,我们是举国体制调查,他们是个人下去,韩国、日本调查都没有像中国这么调查过。
  后来我就请他们看国家非遗天津法鼓,我请他们到现场看,表演结束以后,我就跟一位大爷聊天,你敲得那么好,是国家非遗传承人,现在地方一年给你多少补助。他说什么补助?弄得我很尴尬,我知道国家非遗的传承人每年补助八千块钱,当时涨到一万了。他说没有,一分钱也没有拿过,都是自己出钱。当时我就不敢让翻译给翻译了,正好当地有一个区里的干部,我就问了,国家文化部每年钱到你们区文化局,好几年了,怎么会他没有钱呢?他就说不清楚,磕磕巴巴的。我一听就火了,我说刘大爷,我欠你5万元,凭证到我这儿来取钱,当着老百姓的面我就给了电话,让他来我单位取钱,我说我支持你。
  记者:也就是说,国家是给了钱的?上面给截留了?
  冯骥才:对,截留了,国家的钱变成了那个地区文化部门的一个计划经费了。很多国家给地方的钱,给了钱他不给下面的传承人,因为那样没有他的政绩,他搞一个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展览,就变成他的政绩了,他就拿着钱干跟他自己有关的事,这个钱下不去。
  现在的情况是重申请,轻保护。保护谁?用什么办法保护?哪个部门保护?这些全部是空白,因为每一级政府完成政绩以后,就没人再管这事了。
  就是说,我们抢救挖掘出来的东西放在那儿没人管了,它怎么办呢?因为他有了国家非遗的旗号了,走入市场容易,就进入市场了。进入市场以后,没有任何人帮助他们,民间文化的这些艺人,不知道自己的艺术和价值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在市场上,看你的好学你,看他的好学他,怎么来钱我怎么干,这样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大量的手工东西变成机械的东西,比如说拿机器压剪纸,这在各地方非常普遍,拿机器印年画,木板不要了,拿机器仿照木板做出来的,现在印出来的跟木板很像,把手工文明变成了工业文明。
  民间艺术非常重要的几个价值,第一个是民族价值,第二个是地域价值,第三个就是手工价值。这几个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了,变质了,就没有这个遗产了,国家的非遗就变成空的东西了。
  记者:如果不产业化,这个文化遗产应该怎么解决?
  冯骥才: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是手工的,不是工业文明,是无法进入文化产业的。它只有变,比如说把民间故事变成了动漫了,你才可以变成文化产业,才可以进入这个文化产业。你民间故事本身,怎么能进入文化产业呢?民间的一个剪纸,你就是在市场卖也不是文化产业,不能说你这个东西进入了市场就是文化产业,我认为所有的文化遗产,都不能进入产业。
  记者:那么这些文化遗产应该怎么保护?
  冯骥才:我觉得应该国家保护。国家不能把文化遗产推到市场就认为产业化了,产业化了你的文化遗产就保护好了,你就可以繁荣起来了,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让传承人精益求精制作自己的东西,国家要提高他的社会地位,提高他的尊严,让人们要花很多钱才能买到他的东西,这是国家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说你把它推到市场就没事儿了。
  
  国家要有文化形象
  
  记者:怎么看待老城改造中大量拆除民居,只保留帝王将相和名人宅院现象?
  冯骥才:我觉得我们的政府官员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还是看到那个房子的贵重程度,建筑本身的物质价值,不是看它的文化价值来看的,是从商业价值来衡量的。所以他们喜欢新天地的改造模式,我们现在660个城市,基本上没有历史板块,要么被商业开发了,变成一个旅游景点,或者是变成一个风情街、酒吧街,在景观上还存在一点东西,作为地标存在。
  我认为代表一个城市真正的魅力的,是它的街区生活、文化,它往往并不是那些皇家、宗教的建筑。比如说故宫,它是象征性的建筑,但并不代表北京真正的文化,真正代表北京的文化,恰恰是那些四合院和胡同所组成的那些历史街区。
  记者:城镇官员为什么都会有这样的选择?
  冯骥才:我认为,我们的文化问题是官员的政绩观问题。再往下讲往下追的话,就是我们不良的政绩观,不仅是伤害了文化,伤害了我们自然的资源,伤害了我们的社会,伤害了我们民众的利益。
  记者:政府每年那么多钱投入到文化方面,钱流向了哪里?
  冯骥才:国家实际上对文化投的钱并不少,设立了那么多的基金,在这种整个学术腐败的情况下,大部分人把这些钱都削减了,国家也没有更好的一个构想。所以在前年总理的座谈会上,我说国家要有一个金字塔似的文化战略,国家的钱要用在金字塔的峰顶上。
  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问题,我们有历史的国家文化形象,我们没有当代的国家文化形象。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不是靠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导演,用几个刘翔、姚明、郎朗、章子怡这些帅哥靓女拍一些宣传片就行了,它不能代表国家文化形象,国家文化形象是什么?如果要是俄罗斯没有托尔斯泰、没有列宾、没有柴可夫斯基,俄罗斯的艺术就是一个平原。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你还得是我们时代里面的一些文化经典,彰显当代文化的一个高度。中国现在没有这个高度,最大的问题是它整个的文化,实际是一个扁平化的东西,摊开后像一张大饼。
  我当时跟温家宝总理提的就是建立一个类似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机构,法国就把国家最优秀的人才搁那里。这些人的推选,不是政府官员选的,是整个艺术界的人士投票推选出来的。日本也这样,有一个类似的委员会,比如说东山魁夷死了,那到底是平山郁夫进呢,还是加山又造进呢?那时候,文化界、各种媒体上的讨论就开始出现了,谁进这个委员会是全体日本人的一件大事。
  我觉得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就应该是专家管,不应该是文化部管,也不应该是中宣部管。
其他文献
前仆后继的暗杀是有效果的。恩铭没有当场被射死,但身受重伤,最终不治而亡;端方在吴樾的暗杀行动中逃过一劫,但仍不免于辛亥革命后的军变——1911年,他带着一标武昌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走到半路上,楚望台一声枪响,士兵中的革命党人砍掉了他的头;良弼和端方一样,多年来是革命党人暗杀的对象。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良弼和铁良组织宗社党,试图掣肘袁世凯——终于还是死在了革命党人的炸弹之下。暗杀者彭家珍,四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下称“六普”)的主要数据已经公布。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与2000年五普相比,10年共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其中0-14岁人口占16.60%,在过去1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在过去10年上升了2.93个百分点。  普查数据进一步明确揭示了我国人口方面的两个趋势:增长速度不断放
神奇的111元    民間的调侃向来意味深长:对于老百姓来说,以前想活在《新闻联播》里,而现如今想活在统计局的数据里。这个调侃直指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今年3月11日在其官网公布的数据,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332元,这意味着,虽然房价高企、水电煤物业费都在“飞”,中国城镇居民去年每月住房支出仅为111元,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  网友们质问:这是天堂的生活水准吗?还是我
有些灾难让人刻骨铭心。  三年了,废墟还在,遗址还在。  凝目片片废墟,有记忆的人们不禁潸然泪下。这泪是对人性的一次洗礼,这哭是对脆弱生命的呼号。  同样的,有些奇迹却令人惊讶不已。  三年后,在这片“废墟”中,路桥已经重建,民居已经重建,县府已经重建,广场已经重建,学校已经重建——震后的“汶川”即将完成重塑……  眺望座座新城,心系灾区的人们不禁破涕为笑。这笑是对大爱的一次赞叹,这喜是对坚韧心灵
重振    踏上汉旺的土地。老东汽大门外的那座大钟,仍然停留在14:28。  在地震遗址向南约3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座白墙灰瓦新房,庭院内的绿树、小桥、流水,美得令人想停留下脚步——在无锡的对口援建下,漂亮的汉旺新镇已拔地而起。  车行“锡旺大道”。“锡旺”,确实无锡带给了汉旺希望,并让这种希望一直延续着。  “其实,我们都很迷茫,不知道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望着汉旺老镇已经坍塌的镇政府门口,
蒋一成是上海松江人,说话的时候还带着浓浓的口音。  89岁了,行动多少需要些搀扶,可是除此之外,耳聪目明,身体康健,算不算另一种的“80后”?  身在海外,心系祖国。89岁的他,近几年来,频繁往返于中美两地之间,为美国参加世博会以及许多与世博会相关的工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他有这样的影响力。从担任林登·约翰逊总统竞选经理及主席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美国政坛扮演了秘密而重要的角色。在约翰逊、卡特、克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Claudio Magris)很高兴他的《如果可以,请你理解我》即将有中文版。这本让他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的书正在翻译当中,即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前不久,他靠这本书获得了第30届北加利福尼亚图书奖。4月28日,克劳迪奥·马格里斯的文学讨论会在热那亚市中心、以马格里斯名字命名的CCCB当代文化中心举行。这个讨论会的主题主要围绕《微型世界》和《如果可以,请你理解我》。  在近几年的诺
香港到底什么样?    有经济成就做后盾,再加上英美时髦文化,香港一直在内地人面前保持着优越感——直到最近。  抢购、买房、产子,这段时间一直是内地和香港本地的媒体不断重复的三个关键词。由此而起的肢体冲突,香港本地人的惊慌和舆论争议,乃至港府政策调整,前所未有地拉近了香港和内地的距离。  在“他们可以来内地,我们不能去香港”的岁月里,内地人对于香港积郁已久的好奇与向往,曾经喷薄出一首《我的1997
继《新民周刊》推出封面报道《桑兰没有疯》数月之后,近日,桑兰再次成为焦点人物。日前桑兰委托律师向美国法院提出诉讼并索赔18亿美元,紧接着她又向美国警方报案,称自己当年曾遭受监护人之子的性骚扰。连日来,她的经纪人又与前监护人通过网络大打口水仗,曾经的“微笑天使”如今成了“愤怒的天使”。近日,《新民周刊》采访到了桑兰的男友兼经纪人黄健及其他相关人士,聚集这场引起很大关注及种种是非曲折的官司。    天
尽管手机的功能已经够繁多,但科研人员仍不知足,还在继续开新功能,使手机在更大范围内为使用者服务。美国科学家更是别出心裁,将iPhone研制成高性能的显微镜,用于观察你身体上疾患部位,这对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疾病患者来说,将从这一创造中得益匪浅,他们可使用触摸屏和手动对焦的智能手机拍摄皮肤感染区的照片,然后通过邮件方式传送给千里之外的专业医生,请他协助作出诊断,而那造价数千美元的显微镜是难以跨出实验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