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暨课堂教学改革攻坚年活动的启动会议,至今难以忘怀。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但这次活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让那些所谓开放,其实只是几位教师的几节课在展示的开放自惭形秽。这里每间教室的门都是打开的,每位教师的课都是可以随便听,他们展示的是一种整体推进的课堂改革,是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是我眼中的别样课堂!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归来后,我改变了教学思路,尝试运用自己所教的学科,给了孩子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营造了属于自己的别样课堂。
课堂感悟收获体验成长
一、创设情感的课堂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课堂上的分分秒秒是快乐的还是无趣的,却是由教师来掌控的。情感丰富的教师,才能带动学生的热情,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无论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不如意和烦心事,都不能把这种小情绪带到课堂中。每节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让情感四溢的我,感染和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其次,要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孩子们去创新,去发现,去探索。如在学习人教版《画自己》一课时,询问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稍作思考后,有的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的说“课堂上诙谐幽默”;有的说“表情丰富”……我以自己为模特,画出了学生眼中的老师,这样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学生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放低姿态,从创作自画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表现自己,把情感带入课堂,把自身融入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状态。
二、合作交流的课堂
以往的美术课堂,学生只是单纯的倾听者,很少交流。我们应该还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课堂,一个真实的课堂。我的课堂注重了小组合作交流,而且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第一,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学生要有角色意识。学生本身对美术课堂就比较喜欢,课堂上难免会忘乎所以。明确的分工,才能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小组长负责全局,“声控员”提醒组员讨论声的分贝,不要影响到其他组的学习,“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意见或结果,“发言人”负责汇报传达小组的意见和结果等,这样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责任明确。小组内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这样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保证了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现在,在我的美术课当中,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能参与合作,学生很快能融入到小组中,学习积极性很高,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参与其中,我看到了他们久违的笑脸,感受到了他们对课堂的投入,心中很欣慰。
第二,学会交流,学会交往。在实施这种合作交流课堂的初期,很多学生不会交流,还有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参与热情不高,还捣乱,老师要置身于每个小组中,教会他们如何交流,对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奖励,让他们敢于畅所欲言,并带动小组内其他成员发表看法。学生的知识程度不一,生活环境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巧妙地把这种差异作为优势资源,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在生生互动中、在交往与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个别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通过在小组合作时让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召集人、主要发言人等,这样相互交流、相互关照,渐渐地,这些性格孤僻的孩子也学会了与小组成员交流,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第三,学会合作,学会协调。小组成员之间未必总是那么友好、和谐。美术课堂,要创设一个平等、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协调。以往的课堂上,总是让优生“包揽课堂”,后进生看热闹,绘画或者制作时,动手的仅限于部分优生,个别学生懒于动脑和动手,有悖于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美术课堂对部分学生而言没有生机,更无任何趣味可谈。如今我的课堂大为改观,我既要看作品的质量,又要看作品的执行人。不同的执行人完成的作品,评价机制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优生就会把机会让给同伴。而且,那些平时不太爱行动的学生,竟然竞相展示,心理上那种落差也在慢慢减小。在三年级上册《水墨游戏》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有的调颜色、有的滴色、有的吹图案、有的用笔画、有的用手指、有的揉纸团……最终完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大水墨画作品。學生从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不同效果和乐趣,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更大。
三、自主探索的课堂
美术“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才能,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美术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主导,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要把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作为教师的根本责任。可通过课堂表演、音乐播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等形式,诱发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漂亮的花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感知花边的排列规律,小组内先动手将老师准备好的单独纹样有规律地排列组合,成为若干条不同纹样的花边后得出:将单独纹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就成为一条美丽的花边。然后启发诱导学生:将单独纹样排列组合成花边,还有哪几种方法?让学生再利用课前剪制的单独纹样进行排列组合,让学生去自主发现,积极探究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学生从动脑动手中,探寻出了若干条花边的排列种类,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和课本中所列出的排列方法,最大限度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自主的课堂绝对不是一个放任自流的课堂,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只有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发挥,才更能发挥他们的艺术天赋,出现课堂的奇葩。我对自己的课堂评价有这样一个指标,那就是看这节课教师是否交出了主动权,看学生是否接受了主动权,只有教师交的恰当,学生接受的才好,学习效果才能更好。
总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美术课堂的沃土。课堂上的精彩,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因情感而热烈,因合作交流而贴近,因自主学习而出彩并充满生机。我相信只要肯学习肯钻研,我们一定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最快乐的别样课堂!
课堂感悟收获体验成长
一、创设情感的课堂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课堂上的分分秒秒是快乐的还是无趣的,却是由教师来掌控的。情感丰富的教师,才能带动学生的热情,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无论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不如意和烦心事,都不能把这种小情绪带到课堂中。每节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让情感四溢的我,感染和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其次,要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孩子们去创新,去发现,去探索。如在学习人教版《画自己》一课时,询问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稍作思考后,有的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的说“课堂上诙谐幽默”;有的说“表情丰富”……我以自己为模特,画出了学生眼中的老师,这样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学生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放低姿态,从创作自画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表现自己,把情感带入课堂,把自身融入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状态。
二、合作交流的课堂
以往的美术课堂,学生只是单纯的倾听者,很少交流。我们应该还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课堂,一个真实的课堂。我的课堂注重了小组合作交流,而且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第一,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学生要有角色意识。学生本身对美术课堂就比较喜欢,课堂上难免会忘乎所以。明确的分工,才能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小组长负责全局,“声控员”提醒组员讨论声的分贝,不要影响到其他组的学习,“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意见或结果,“发言人”负责汇报传达小组的意见和结果等,这样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责任明确。小组内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这样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保证了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现在,在我的美术课当中,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能参与合作,学生很快能融入到小组中,学习积极性很高,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参与其中,我看到了他们久违的笑脸,感受到了他们对课堂的投入,心中很欣慰。
第二,学会交流,学会交往。在实施这种合作交流课堂的初期,很多学生不会交流,还有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参与热情不高,还捣乱,老师要置身于每个小组中,教会他们如何交流,对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奖励,让他们敢于畅所欲言,并带动小组内其他成员发表看法。学生的知识程度不一,生活环境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巧妙地把这种差异作为优势资源,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在生生互动中、在交往与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个别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通过在小组合作时让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召集人、主要发言人等,这样相互交流、相互关照,渐渐地,这些性格孤僻的孩子也学会了与小组成员交流,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第三,学会合作,学会协调。小组成员之间未必总是那么友好、和谐。美术课堂,要创设一个平等、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协调。以往的课堂上,总是让优生“包揽课堂”,后进生看热闹,绘画或者制作时,动手的仅限于部分优生,个别学生懒于动脑和动手,有悖于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美术课堂对部分学生而言没有生机,更无任何趣味可谈。如今我的课堂大为改观,我既要看作品的质量,又要看作品的执行人。不同的执行人完成的作品,评价机制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优生就会把机会让给同伴。而且,那些平时不太爱行动的学生,竟然竞相展示,心理上那种落差也在慢慢减小。在三年级上册《水墨游戏》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有的调颜色、有的滴色、有的吹图案、有的用笔画、有的用手指、有的揉纸团……最终完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大水墨画作品。學生从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不同效果和乐趣,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更大。
三、自主探索的课堂
美术“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才能,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美术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主导,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要把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作为教师的根本责任。可通过课堂表演、音乐播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等形式,诱发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漂亮的花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感知花边的排列规律,小组内先动手将老师准备好的单独纹样有规律地排列组合,成为若干条不同纹样的花边后得出:将单独纹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就成为一条美丽的花边。然后启发诱导学生:将单独纹样排列组合成花边,还有哪几种方法?让学生再利用课前剪制的单独纹样进行排列组合,让学生去自主发现,积极探究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学生从动脑动手中,探寻出了若干条花边的排列种类,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和课本中所列出的排列方法,最大限度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自主的课堂绝对不是一个放任自流的课堂,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只有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发挥,才更能发挥他们的艺术天赋,出现课堂的奇葩。我对自己的课堂评价有这样一个指标,那就是看这节课教师是否交出了主动权,看学生是否接受了主动权,只有教师交的恰当,学生接受的才好,学习效果才能更好。
总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美术课堂的沃土。课堂上的精彩,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因情感而热烈,因合作交流而贴近,因自主学习而出彩并充满生机。我相信只要肯学习肯钻研,我们一定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最快乐的别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