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龙岩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在这两个月的培训中,听了朱瑞虹局长、姜成椿副局长、黄桐庄科长等领导及林忠强博士、徐维群教授、罗养贤、邱廷建等教研员的专题讲座后,感觉深受其益。
践行者事必躬亲,领头雁引领团队前进。作为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应是领头雁,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优良,即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富有创新思维和开拓意识,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形成有个性特色的、成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并以此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我市“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带动数学学科团队和教师的协调发展,数学学科带头人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行家。
“人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既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现代的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应是“人师”,使学生通过受教育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具备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具备处世立业的基本涵养。
历来有个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信息的快速传递,学生的接触面大大增加,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必须是永不断流的自来水,是学生的“百科全书”,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但教师给学生“一杯水”,哪怕是给学生“百科全书”,也只是“授之鱼”,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或技能,把学生当成贮存知识的容器。这样,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及其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体空间将不断地变小,学习的潜能自然受到钳制、萎缩以至湮灭。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可能把自己今后一生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学到手,不可能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应付一生所需的资本,他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必须拥有一种“自充电”系统,使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与感情等等,以适应所处的时代环境。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把获取知识的具体方法传授给学生,不单要“授之鱼”,更要“授之渔”,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具备自我“造血”系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在学习《灰姑娘》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许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且敢于向权威挑战,提高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同时,学生的思维被锁定在教师的思维范围内,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又如,在学习《荔枝蜜》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堂上的生态资源,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教学时,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调控能力,把握好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善于捕捉学生流露出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作为学生的探索材料,趁热打铁地组织学生探索,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把对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考察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课堂上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作为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应由“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例如,常反思、勤思考,根据自己在讲课中的心得体会和学生接受情况,审视和分析自己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并且让不断积累的经验变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研究教学对象、研究社会变化和时代的需要,摆脱因循守旧,在动态的、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契合点,用现代意识来正确把握、扬弃和超越传统文化,从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念上做一番新的选择、组合和重构,形成专业化的骨干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在研究和实践的结合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争取早日从匠师成为真正的名师,以及明天的大师。
培训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倍感学科带头人责任的重大。
践行者事必躬亲,领头雁引领团队前进。作为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应是领头雁,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优良,即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富有创新思维和开拓意识,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形成有个性特色的、成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并以此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我市“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带动数学学科团队和教师的协调发展,数学学科带头人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行家。
“人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既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现代的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应是“人师”,使学生通过受教育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具备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具备处世立业的基本涵养。
历来有个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信息的快速传递,学生的接触面大大增加,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必须是永不断流的自来水,是学生的“百科全书”,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但教师给学生“一杯水”,哪怕是给学生“百科全书”,也只是“授之鱼”,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或技能,把学生当成贮存知识的容器。这样,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及其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体空间将不断地变小,学习的潜能自然受到钳制、萎缩以至湮灭。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可能把自己今后一生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学到手,不可能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应付一生所需的资本,他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必须拥有一种“自充电”系统,使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与感情等等,以适应所处的时代环境。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把获取知识的具体方法传授给学生,不单要“授之鱼”,更要“授之渔”,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具备自我“造血”系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在学习《灰姑娘》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许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且敢于向权威挑战,提高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同时,学生的思维被锁定在教师的思维范围内,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又如,在学习《荔枝蜜》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堂上的生态资源,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教学时,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调控能力,把握好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善于捕捉学生流露出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作为学生的探索材料,趁热打铁地组织学生探索,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把对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考察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课堂上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作为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应由“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例如,常反思、勤思考,根据自己在讲课中的心得体会和学生接受情况,审视和分析自己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并且让不断积累的经验变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研究教学对象、研究社会变化和时代的需要,摆脱因循守旧,在动态的、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契合点,用现代意识来正确把握、扬弃和超越传统文化,从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念上做一番新的选择、组合和重构,形成专业化的骨干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在研究和实践的结合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争取早日从匠师成为真正的名师,以及明天的大师。
培训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倍感学科带头人责任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