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OR逗牛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体经济的脚步如履薄冰般战战兢兢地前行,资本市场却已经开始大踏步前进。重归牛市?熊市反弹?还是新的泡沫?
  财富管理者无需理会这些争论,最明智的是做一名真正的斗牛士,稳稳地骑在颠簸的牛背上而不被摔下来,故不要做揪着牛尾巴跑步的“逗牛士”。本期财富管理对债券市场、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目前的投资价值作一个简单扫描,同时也推荐一篇关于投资养老的文章,希望对财富管理者有所借鉴。
  “2009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火热出炉。本期财富视点将对此有所评论。
  最后,让我们牢记一位资深投资人的名言:金融市场不是赌场,因为赌场里至少还有免费的饮料。
  
  债券市场:后牛市攻略
  
  2008年,与一泻千里的股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券投资的风光无限。在经济大幅下滑、通胀回落以及央行下调银行基本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带动下,全年中国债券总指数、银行间国债指数、金融债指数、央票指数和企业债指数分别上涨了16.9%、19.0%、14.1%、8.3%和16.0%。而债券式基金也是出尽风头,收益率超过10%的并不罕见。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长稳步加速,同比增长达7.7%。而CPI则不改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1%,但从下降的趋势来看,CPI由负转正的趋势很明显。很多基金经理认为:“大家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加强。”宏观经济恢复以及日益临近的通货膨胀预期给盘整已久的债市火上浇油。
  但是债市的未来却不容乐观。今年二季度以来,09昆创投、09清控债、09保利债、保利集团等企业债出现破发。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纯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已从去年下半年的年化17.16%大幅下降到1.80%。说明市场又开始一波下跌。
  债市起伏最敏感的当数通货膨胀。当投资者放贷的时候,他们肯定计划贷款的回报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还应该有一笔相当多的利润。所以,通货膨胀率越高,债券的回报率就越低。因为资本市场的泡沫终将带动通胀,股票市场旺盛时,通货膨胀变得不断加大,而债券就会无人问津。
  预计CPI指数将在明年春节前改变负增长趋势,达到1%左右的升幅。而衡量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指标,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之差的扩大证明这也是市场的普遍预期。在10月22日结束的7年期固息国债竞争性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3.40%,不仅低于目前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水平,也落后于此前市场的预测均值。流动性最强的5年期国债在8月份收益率一度达到2.51%,较同期浮息国债收益率高41个基点(后者的收益率为2.10%)。而今年年初的浮动利率债券的收益率比固定利率债券的收益率高16个基点,与现时的情况恰好相反。这样的息差是2004年央行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上一次息差高达40个基点是在2006年8月初,而几天后央行就开始了为时两年的货币紧缩周期,以对抗通货膨胀上升。
  尽管债市将延续“熊平”的走势已经十分明显,但很多专家认为债市的下跌幅度不会过大。中国经济的复苏依然有不少地方需要资金的注入,当外需不足时,政府不会轻易阻断拉动内需的过程。实体经济也并不支撑通胀在未来的大幅度上涨。上一轮通胀的导火索是猪蓝耳病引发猪肉涨价,而目前生猪存栏量依然颇高。2003至2004年通胀的另一个因素——粮价上涨——在今年也将被农业的丰收所抑制。石油价格尽管目前已经止跌回稳,目前纽交所1个月的原油期货合约价格一度突破80美元,30天均价也已经达到75美元,但相对于去年7月11日每桶147.27美元天价,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面对债市的“风光不再”,财富管理者应理性面对。债券投资是不能以收益率来考量的,抵御风险和持久获益才是投资债券的目标。重视把资产平衡风险的财富管理者可趁目前的市场环境酌情增加对债权资产的配置。证券市场:首选套利指数
  大盘节节攀升的行情让ETF基金经理心情大好。前三季度,标准指数型基金平均上涨61%,而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平均上涨仅有46.1%。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易方达深证100ETF,前三季度收益率达到73.88%。指数基金扬眉吐气,全面超越主动型基金,一改去年指数大跌的颓势。
  这得益于ETF基金跟踪成分股的被动操作风格,实现“赚了指数就赚了钱”的投资理念。因此,易方达深证100ETF基金领跑并不意外,它跟踪了深交所中流动性最强的股票,在股市中波动偏大,在上涨行情中涨幅大于大盘走势。
  ETF基金的诞生是被业绩不佳的主动基金逼出来的。在美国20年的基金历史中,只有20%的基金经理(包含公私募基金)能够跑赢大盘。而在中国台湾,连续5年跑赢大盘的基金经理为零。选择ETF基金就避免了选“人”困难,转而关注指数的长期趋势。
  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工具,ETF具有交易成本低廉的特点。财富管理者投资ETF产品之前,首先要评估投资组合中,固定收益产品和非固定收益产品,如股票基金投资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各种类型ETF基金跟踪的资产组合类型,即该组合的指数趋势。但目前国内ETF产品的缺点是,由于缺乏金融期货产品,投资人还无法用ETF基金和期货产品结合,操作无风险套利。ETF本身也只有股票类型产品,缺少黄金等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ETF产品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而且对于众多的机构投资人来说,ETF基金无疑是最适合长期持有的品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心是保证ETF基金长期获利的根本因素。
  
  房地产市场:放眼全球寻找洼地
  
  投资海外地产,最吸引财富管理者的可能在于“永久产权”。“澳加新”是最初的主角。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带来了房地产市场难得的抄底投资机会。此前尚不敢仰望的美英一线发达国家的地产,也开始飞速踏入视野。
  在90%拥有永久产权的海外房产版图上究竟何者为优?是一贯稳健的“澳加新”、是急跌而机会陡现的美国,或是令人神往的文化欧洲?甚至是目前并不在大部分国人考虑的斯里兰卡一别小瞧这个地方,斯里兰卡今年恢复曾经废止的土地税,对购买本地房产的外国人征收100%税费,因为当地居民投诉外国人把好路段和历史名胜都买光了——这其实也是对海外房产投资的一个提醒,必须了解该国在政策上的变化,这多半能决定一个投资的成败。
  美国主要城市的商业不动产价值比2007年下跌了35%-60%,GreenStreet房地产净值指数下跌超过50%到2004年的水平。市场经济不干预政策导致市场完全失控下滑到不可思议的低位。就美国房地产市场目前的价位来看,对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说,为了分散投资 风险,造就良好的投资组合,无疑应当认真考虑美国房地产的投资机会。
  然而面临这样的机遇,为何从去年底持续至今的赴美抄底热潮,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春节过后,由某网站发起的赴美炒房团,远赴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和拉斯维加斯等地考察房产,本欲趁美国的房价大幅下跌之后,在各个城市中寻找“抄底”的目标,然而却无一套房成交。此后类似的“赴美房产考察团”,也基本重蹈“旅行团”、“马戏团”的覆辙。赴美考察房产的炒房团成员,包括房地产公司高管、企业负责人、跨国公司高管、私企老板等,个个财力不凡,美国地产又处于历史性低位,为何两者没有对接成功?
  对于财富管理者而言,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进行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事情。对于个体购房者来说,在美国面临的是机遇,同时也是陷阱。如果坚持投资房地产,每月的租金收入要足够支付房产的所有开支,包括贷款利率、过户手续费、房产税、其他杂费、房产空置率、维修费用以及该处房产对房主所得税的影响等等。
  美国政府对房屋的使用年限有严格规定。美国房产市场很多价格处于低位的房屋或者质量较差,或者接近使用年限,需要投入巨额费用进行翻修。虽然不乏眼光精准衡量成本而专门买旧房翻新出卖大赚的投资客,但对于不熟悉当地环境的国内投资者来说,显然是风险大于机遇。
  此外,在美国购房需要每年交付不菲的房产税,金额占房价总值的1%至6%不等。例如在洛杉矶某个富人区,一幢180多万美元的住房,每年要交付-的地产税是2万多美元。占成交价格6%的中介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如果买了房子再脱手卖掉,上涨至少6%才算保值。
  除了直接投资与物业,投资AAA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等房地产市场挂钩的金融产品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向。AAA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是以广泛分散的物业为抵押而放出的贷款池,每年稳定票息收入。还有一个选择是进行商业地产上市公司优先投资或债权投资,优先股票息9%-10%。每年稳定票息收入,回报上限分享按分成比例,IRR可达20%-35%。美国法律透明度高,执行力强,上市公司透明度高,这一类投资也可以逢低介入。
  和赴美抄底的噱头比起来,“澳加新”稳健显然提供给投资者较多的心理安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对于房地产监管方面比较严格、银行系统比较稳定。而过去成熟的操作经验,也是新兴投资地域难以具备的优势。加拿大对于华人而言就是成熟的市场,加拿大房屋贷款保险公司GenworthFinaancial Canada去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定居加拿大已满3年的中国新移民中,已购置房产的比例达52%,而且从2008年以来,加拿大的华人投资房产比例持续增加。
  除了“永久产权”,还有一个概念,也是海外地产投资的“金字招牌”——“以房养学”。在海外房产投资的队伍中,留学生是一支重要力量,不少留学生家长看到澳大利亚房产的投资空间,选择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既解决了自己孩子的居住问题,还可利用出租房间的租金收入抵消孩子的留学费用。
  澳大利亚的留学移民公司通常会给出这样的方案:留学生留学3年,通常要房租2.16万澳元,生活费3.6万澳元,学费6万澳元,总花费11.76万澳元:如果买一套40万澳元的别墅(如果整体出租的话租金约为400澳元/周),出租其中两间房,在理想状况下,除去生活费和学费等,3年可以赚8万多澳元。
  虽然外籍人士在美国购房,其18岁以下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也能享受到当地学区的免费义务教育:但“以房养学”并不那么容易拷贝到美国,美国高昂的物业税让人望而生畏。澳大利亚就不存在物业税,在购买物业后,除了物业管理费和市政费以外,不存在其他支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