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要使中职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为广大职校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服务,课堂教学就应从教学方式多样化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主动、和谐与全面地发展。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影响中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知识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对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似懂非懂;计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2.学生综合素质欠缺,观念存在偏差
中职学校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学生的综合素质急剧下降。中职学生大多数要求不高,不求上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想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早日就业。部分中职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中职学生对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3.缺少办学特色,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一所中职学校同时有多个重点专业,没有做强、做大主打品牌专业的意识,致使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不少数学教师本身就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他们习惯于填鸭式的理论型教学,这样的师资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课堂学的数学知识与专业脱节。社会普遍认为职业院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的学生,造成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中职数学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感兴趣,中职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能适应一定的职业,忽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学生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原来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加缺乏信心,从而放弃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念。
4.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效率不高
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探究题目太简单,缺少挑战性,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失去探究的信心,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还有的同学偏离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得整个课堂很散,学生感觉探究的价值不大。教师很少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结合本专业知识进行数学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二、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对策
1.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惊奇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教师要精心“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用一种充满智慧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加强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种人才规格决定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可安排:准备三条长度不等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两点,画三组椭圆,每组2~3人到黑板作图,每组学生都正确地画了椭圆。要求学生在画图、观察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椭圆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学生感到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威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3.以就业为导向,感悟数学源于生活
中职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他们在学校里学的每一样知识都是为了将来的就业。
例如,结合钳工专业实习课的特点,教师可让学生在车间实际操作,让学生根据实际要求把一根直径为50mm的圆柱钢,加工成正方形截面工件,选择什么样的锯法,所废弃的材料最少?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作用,领略到数学的魅力。
总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数学教学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惯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满足基本的数学需求的前提下,服务专业课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职数学教学走出困境。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影响中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知识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对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似懂非懂;计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2.学生综合素质欠缺,观念存在偏差
中职学校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学生的综合素质急剧下降。中职学生大多数要求不高,不求上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想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早日就业。部分中职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中职学生对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3.缺少办学特色,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一所中职学校同时有多个重点专业,没有做强、做大主打品牌专业的意识,致使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不少数学教师本身就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他们习惯于填鸭式的理论型教学,这样的师资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课堂学的数学知识与专业脱节。社会普遍认为职业院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的学生,造成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中职数学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感兴趣,中职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能适应一定的职业,忽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学生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原来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加缺乏信心,从而放弃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念。
4.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效率不高
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探究题目太简单,缺少挑战性,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失去探究的信心,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还有的同学偏离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得整个课堂很散,学生感觉探究的价值不大。教师很少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结合本专业知识进行数学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二、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对策
1.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惊奇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教师要精心“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用一种充满智慧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加强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种人才规格决定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可安排:准备三条长度不等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两点,画三组椭圆,每组2~3人到黑板作图,每组学生都正确地画了椭圆。要求学生在画图、观察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椭圆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学生感到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威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3.以就业为导向,感悟数学源于生活
中职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他们在学校里学的每一样知识都是为了将来的就业。
例如,结合钳工专业实习课的特点,教师可让学生在车间实际操作,让学生根据实际要求把一根直径为50mm的圆柱钢,加工成正方形截面工件,选择什么样的锯法,所废弃的材料最少?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作用,领略到数学的魅力。
总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数学教学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惯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满足基本的数学需求的前提下,服务专业课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职数学教学走出困境。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