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行谋振兴 凝心聚力写样本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要让城市更向往。美丽乡村就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逆城市化打开栖息田园的门窗,更为乡村振兴指明发展路径。近年来,兴化市昌荣镇大力弘扬严昌荣烈士革命精神,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先后被表彰为泰州市文明镇、园林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和江苏省卫生镇,初步走出了一条既简便易行、长期管用,又可推广、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昌荣模式”。2020年7月,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上,昌荣镇作为泰州地区唯一代表,播放了美丽乡村建设的8分钟展示视频。
  学以励行,激发比学赶超的动能
  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2018年,昌荣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到哪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最终确定“观摩最高水平开眼界、揣摩各类模式拓思路、琢磨身边典型找答案”。首先,拿出20万元,组织镇村干部赴浙江省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整整一周时间,看着浙江的村干部们戴着耳麦、操作着PPT、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一个场子连着一个场子地跑,大家都坐不住了,有的年轻人不服气地说:“他们也都黑黝黝的,没有什么高学历,更没有三头六臂,都是一个党领导,为何人家能够干得好?”大家看得耳热心跳,抢着谈感受、讲触动、表决心、理思路,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条件差也要创造条件干”,汇聚了党员干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源泉。其次,组织队伍到泰州其他地区参观,研学了小杨村、湖南村等18个村。最后回来对标先进研究谋划,盐北村对标海南镇刘泽村、安仁村对标陈堡镇唐庄村、陈唐村对标沙沟镇官河村、欣荣村对标戴南镇裴马村,组织党群代表和木瓦匠等“拜师学艺”,取之所长,纷纷找出了一条与本村相宜的发展道路。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基层干部就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而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应有的钢筋作用,就是要增加自身的碳元素。这个碳元素,就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各类思维和办法。而增加碳元素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一旦缺乏主观能动性,往往就会沦为地条钢。四年来,昌荣镇党委着手建强“有事到村部、交心找干部”的“党建石榴”工程,深入开展“比黑赛作风、比快赛进度、比变赛效果”的“三比三赛”行动,激发起每个党员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揉到了一起,将昌荣的根基夯实得坚如磐石。
  担当践行,点燃为民解忧的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四年来,昌荣镇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将政策文件中提炼出的“想法”变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办法”,将“办法”变为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做法”,将“做法”变为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的“说法”,再将“说法”变成广大群众支持拥护的“唱法”,创造性地打响了“一线五村、五村同创”“十村宜居、百院美丽、千户整洁、万人受益”等一系列实战硬仗。当初在谋划“昌林生态宜居美丽线”的时候,全镇筹措了500万元的资金,但沿线需要拆除或整治的危旧房、鸡鸭棚舍、猪圈旱厕,总共近300处,光补偿费就要300多万元。有同志婉言提醒,农村道路提档升级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通行问题,有没有必要花大力气把它打造成一条美丽乡村路?更有同志说,沿线15.67公里涉及的矛盾千千万,何必去惹这个麻烦!但是,静下心来,想到时常有情绪激动的群众来反映环境污染问题,有愁眉不展的村干部来倾诉村庄发展难题,更想到在脱贫攻坚之际,沿线5个村还有处于贫困线以下的525户群众,所有的这些,都逼着我们要花大力气把昌林线打造成集生态美、产业兴和百姓富的生態宜居美丽线。通过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再组织镇村干部一家一户走访,动员户主“以拆代捐”一部分,再对其进行适当补偿,让群众从“推着拆”变成“主动拆”。在之后的41天时间里,组织拆除沿线废旧场所211间,整改美化33处,腾出土地空间15000多平方米,打造沿线景点38处,而实际补偿费用仅用了46万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上,首先要解决谁来振兴的问题。网络上有句名言:“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绝不能出现党员干部拼命干、农民群众呼呼睡的现象。四年来,始终坚持工程师的思维、工程师的素养的和工程师的作风,从问需于民到问情于民,再到问计于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细落实,从而把农村环境整治的过程转变为整治人心的过程,把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转变为党群凝心的过程,把组织发动群众的过程转变为干部能力提升的过程。
  勠力同行,凝聚共建共享的合力
  农民群众是乡村的主人,是基层党员干部力量的源泉。四年来,坚持用真情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听得到“真心话”、说得了“交心话”,通过开展“出智、出工、出物、出钱,助困、助学、助洁、助美”的“四出四助”活动,收集群众“金点子”300多条、各类老物件200多件,出台文件鼓励各村筹措、乡贤能人捐款,镇财政再给予捐资总额40%的配套政策,撬动民资近千万,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拧在了一起,从而共同把自家的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安仁村86岁老人邹生田,干了一辈子挑货郎,子孙在昆山的企业一年光纳税就近2000万元。每天眼瞧着家乡搞得热火朝天,他忍不住打电话给孩子们,让他们也回来看看村里发生的变化,能不能也帮着村里干点什么。儿子回来后,站在儿时常常攀爬的老榆树下,不禁想起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光,当初做梦都想有个能躺着的石桌。很快村干部们安装好了石桌石凳并拍成视频发给他,让他感动不已,从此每年都会回来在石桌边喝杯茶,留下20万元用于村庄建设,这一留就是三年。而最令我感动的还不是这个“小石桌”,而是调研时同一位鱼塘承包户的简单“闲聊”,他说:“书记啊,原来我听电视上讲,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幸福感我懂,获得感我一直不懂,你知道我现在是怎么懂的吗?”没让我多想,他接着说,“我承包的河沟养殖线路较长,有人来钓鱼,我也看不过来,就数鱼竿,原来一竿一天收10块钱,现在道路变宽了,河水变清了,风景变美了,还有停车场可以停车了,我现在一竿一天收30块钱,收入涨了好多倍。原来啊,能给我们增加收入的就是获得感!”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受益的主体,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四年来,昌荣镇党政一班人坚持以真心守初心,以诚心凝民心,把党员干部群众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勇夺兴化市2020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一等奖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等奖第一名。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凝聚起抱团发展、勇闯高地的干事激情,才能让党员干部群众的艰苦拼搏熬出成果,才能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重新树起信心,才能真正实现美丽风景的“流金淌银”,从而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兴化市昌荣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景昌
其他文献
智慧思政是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目标驱动。大数据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不仅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和介质载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样态创设了智慧图景。高校智慧思政应该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发展前景,用大数据加速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进智慧思政“精准服务”体系的创设,助推智慧思政“大格局”愿景的实现。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可以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合力育人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寻求人生出彩机会提供关键支撑。这就需要明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重视不同专业的特色化课程设计,挖掘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新时代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引进人才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引进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分类施策,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不断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报国的情怀。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能否用学术的话语、科学的逻辑、有效的方式做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政治稳定,党的未来后继有人。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性和信服力;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和引领力;始终坚持以路径创新为重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让青少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逐渐变成管理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工作、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对于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研发机構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以高成长性中
新形势下,伴随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以及网络技术和传播秩序的深刻变革,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愈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不容忽视的内生问题、更加多元的风险变量。应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风险和新挑战,必须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构建完善网络风险防控机制、筑牢守稳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做到主动发现风险、系统防范风险、有效化解风险。
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技术的扩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加速着网上空间与网下场域的深度融合。网络社会的来临,重构着人类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样态。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线上与线下两种类别,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核与要义并不因为场域的转变而产生裂变。分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共享的质的规定性,解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共享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追问并探索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与进路,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