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词汇的音节构造特点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语中的词汇按其来源角度,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词。原本不位于词头的r音,随着音韵的发展,汉语词与外来语词中“r音可位于单词词头”,这一音节构造特点的变化是由于在中国文化等外国的先进文化的作用,且在同化原理和忠实性原理共同作用下,r音位于词头的词条的整体数量并不多。
  关键词:音节构造 ラ行词条 同化原理 忠实性原理
  
  在『日本語形成の謎に迫る』一书中,作者泽田洋太郎对日语的音韵特征进行了归纳,其中提到了:r音(ラ行辅音)不位于单词词头和日语中r音与l音没有区别[1]294,但却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本文试通过分析ラ行单词的语种特点及ラ行音的音韵变化,从文化进化论的视角,运用同化原理及忠实性原理,对以r音为词头的词条较少之原因进行探讨,进而了解日语词汇的音节构造特点。
  
  一、ラ行单词语种特点
  
  日语中的词汇按其来源角度,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和语词、汉语词和外来语词。在对『全文全訳古語辞典』[2]和『新明解国語辞典』[3]中的ラ行单词进行了逐一调查后,其中自立词统计结果为:『全文全訳古語辞典』中,共有386个汉语词,而无和语词与外来语词;『新明解国語辞典』中,共有1628个汉语词,572个外来语词,无和语词。不难发现,以ラ行音作为词头的词语大多数是汉语词或外来语词,且汉语词汇所占比重大,在日语的固有词汇中却没有以ラ行音作为词头的单词存在。
  
  二、r音的音韵变化
  
  依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日语的固有词汇中没有以ラ行音作为词头的单词,为探究其原因,须先了解辅音r的音韵变化。中田祝夫在其著作『音韻史·文字史』中,将日语音韵史的发展变化分为四个阶段:1. 古代Ⅰ(奈良時代以前);2. 古代Ⅱ(平安時代);3. 近代Ⅰ(鎌倉·室町時代);4. 近代Ⅱ(江戸時代)[4]21-34。其中,古代Ⅰ(奈良時代以前)时期,在音韵法则一项中明确列出——「一般に、濁音およびラ行音は語頭にたたない」[4]24(一般浊音与ラ行音不位于词头);到古代Ⅱ(平安時代)时期,音韵法则发生了变化,「語頭に濁音、ラ行音が立つようになった」[4]29(浊音、ラ行音逐渐开始出现于词头)。
  由此可知,日语中以ラ行音开头的单词的出现始于平安时代。
  
  三、ラ行词条的音节构造特点
  
  1. 和语词汇:日语与欧亚语族的语音特点的共通性——r音不可位于单词词头
  “所谓的欧亚语族说,是指印欧语、乌拉尔语、阿尔泰语、朝鲜语、日语、阿依努语、爱斯基摩语等,均是从悠久的太古时代的一个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换言之,这些语言组成了一个大语族。
  作为根据,岸本通夫氏列出了这些语言在言语结构上的一致性。比如:
  (1)动词位于句末。
  (2)r音不可位于单词词头。”[5]
  可见,“r音不可位于单词词头”这一特点在诸多言语中均存在,日语固有单词(和语词)的语音结构与其它语言存在着共通性。关于这个问题,金田一春彦在『日本語』中曾明确指出:“在阿尔泰诸语言中,r音不可位于单词词头这一特征,被作为了日语与阿尔泰语同源的根据之一。”[6]
  2. 汉语词汇:汉语字音的影响——r音开始位于单词词头
  由上面的论证可知,在日语固有词汇中r音不位于单词词头,但是在汉语词汇和外来语词中却大量存在着,对此现象的解释则正如佐伯梅友所说的:“拨音、促音以及拗音等是受汉字字音的影响而产生的,关于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论述过了,除此之外,汉字字音对日语音韵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也极大。虽然ラ行音与浊音原先在日语中就存在,但是作为第一音节位于单词词头,则是与汉字字音接触之后的事情”[7],日语中以ラ行音开头的单词的出现始于平安时代。日语汉语词汇所使用的字音分为三类,即:吴音·汉音·唐音(宋音)。
  对于日语在受到了汉语影响之后,ラ行音作为第一音节开始位于单词词头的原因,笔者试从文化进化论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文化进化论是美国文化人类学者マーシャル·ロ·サーリンズ和エルマン·R·サービンス共同创立的。其观点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先进的文化形态有支配不先进的文化形态,进而取代不先进文化形态的倾向。”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日本,大量摄取中国的隋唐文化,中国的文化一经传入日本,便对日本的文化起到了同化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汉语对日语同化的结果,使得日语的语言规则发生了某些变化,其结果之一便是ラ行音作为第一音节开始位于单词词头。为证实这一点,笔者对『全文全訳古語辞典』中所列ラ行汉语词汇进行了统计,发现词头汉字为:“羅、来、礼、労、領、朗、流”等,这些字在汉语中的声母均为“l”;再参照『日本語形成の謎に迫る』中,作者泽田洋太郎对日语的音韵特征的归纳,即“l”与“r”没有区别,可见,汉语对日语同化的过程中,使日语中原本不位于词头的r音由于汉语词汇的引进,开始在词头出现了。
  3. 外来语词:外来语的读音影响——r音位于单词词头
  现代日语中的外来语词汇一般指十六世纪以后,即室町时代以后传入日本的西方各国语言的词汇,对外来语的吸收基本上是从政治上或文化上占优势地位的国家进行吸收,日语中的外来语词的引入从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盛行,主要有葡萄牙语、荷兰语、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罗斯语等,代表性的语言是英语,其中有以r或l音为词头的词语,“将外语吸收到日语中时,之前日语中所没有的读音,被变成了与之相近的日语发音。如:[r]→[r]writer[rait?藜r]→ライター、[l]→[r]lighter[lait?藜r]→ライター”[8],这样,在外来语词的传入过程中,虽然具体发音受到日语音韵体系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但同时对日语音韵体系也产生了影响:r音也可以位于单词词头。这些词汇虽然受到日语音韵体系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但同时对日语音韵体系也产生了影响。
  
  四、ラ行词条整体数量少
  
  汉字字音与外来语读音的影响下,日语中出现了r音位于词头的词,但整体数量并不多,对此,笔者对『全文全訳古語辞典』『新明解国語辞典』中的词条做了简要的统计,其中,『古語』共1283页,ラ行词条所占页数为21页,占总体的1.6%;『新明解』共1616页,ラ行词条所占页数为55页,占总体的3.4%。由于日语中词条分布在ア~ワ行(共10行)上,可明显看出ラ行词条的整体数量很少,针对其原因,试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①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日语和语词汇(固有词汇)中无ラ行自立词条;
  ②汉语词汇与外来语词的分析,欲从同化原理和忠实性原理角度看,所谓同化原理指的是本来不同的事物变为相同的事物的原理。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使日语里原本没有的语言现象变得和汉语一样,如上文已提到的ラ行音出现于词头。所谓忠实性原理指的是尽量保持本来的形态这一原理。也就是说,日语虽然一方面受到汉语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某些语言规则,但同时也拥有抵触性,想尽可能的保留日语原来的规则,即日语中的固有词汇的发音忠实于原有的语音规则——r音不位于单词词头。
  
  四、结束语
  
  日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作为构成要素之一的语音自然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其词汇也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日语的音韵发展过程中,和语词汇中r音不位于单词词头,但汉语词汇与外来语词由于受汉字或外来语原音的影响,r音可位于单词词头,这一音节构造特点的变化,是中国文化等外国的先进文化作用的结果;在同化原理和忠实性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在现代日语的固有词汇中仍然没有r音开头的单词,且r音位于词头的词的整体数量并不多,也正说明了其基本的语言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被长期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澤田洋太郎.日本語形成の謎に迫る[M].日本:新泉社,1999.
  [2]北原保雄.全文全訳古語辞典[M].日本:小学館,2004:1222-1242.
  [3]山田忠雄·柴田武·酒井憲二···倉持保男·山田明雄.新明解国語辞典(第六版)[M].日本:三省堂,2006:1546-1600.
  [4]中田祝夫·奥村三雄·外山映次·上村幸雄·築島裕·山田俊雄·山内育男.講座国語史音韻史·文字史[M].日本:大修館書店,1982.
  [5]川本崇雄.日本語の源流[M]日本:講談社,1980:19.
  [6]金田一春彦.日本語新版(上)[M].日本:岩波書店,1990:112.
  [7]佐伯梅友.国語概説[M].日本:秀英社,1988:39.
  [8]西田直敏·西田良子.現代日本語[M].日本:桜楓社,1991:63.
其他文献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绩效;丽水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67 — 04一、引言  返乡创业农民工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市近十年农民收入增幅蝉联全省第一,在农村电商、来料加工、民宿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积累了一定的农村资源配置先发优势和发展经验。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
摘 要: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与发展,从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转化为考查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但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如果仍然使用条条框框的评价,那我们的开放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即是融合了信息加工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而产生的,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质性评价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 研究型课程课程评价   
摘 要:数学教学分析法是以师生双边活动为主体,以学生接受知识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教者导以分析,学者学以分析,知识在分析中得以联系,方法在分析中得以拓展。本文在阐述分析法教学的特点、目的、步骤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分析法是知识联系的纽带。  关键词:分析 教者分析 学者分析 分析因果    一、分析法教学的概念    “分析教学”是以数学方法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或称教学设计工作),就必须将“以备教为主”改为“以备学生为主”,将“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学案”设计,必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有
摘 要:以M高校2012至2017年的就业数据为依据并结合实地观察发现,与全国一般情况相比,M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就业率高而“低就业群体”比重大,大多数毕业生滞留边疆省内工作和就业结构长期失衡等问题。由此提出,边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症结在于就业质量问题。从边境特殊的区位因素出发,提升就业质量主要依靠边境高校自身的努力,需要重视就业部门,健全就业体系,建设数字化平台和陶炼“寓就业教育于教学过程始终
摘 要: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对滴定管的认识使用,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原理计算、误差分析和应用等等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本文旨在2007年与酸碱中和滴定有关的高考题分类做一解析,以有利于今后高考的复习。  关键词:酸碱中和滴定 考查    一、对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滴定管的使用进行考查    例1. (2007年广东卷第10题)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A中
摘 要:本文指出当前课堂教学为迎合课改而出现的严重脱离实际、缺少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并提出解决的策略:精心备课,简约上课,有效作业。  关键词:精心备课 简约上课 有效作业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地都组织了很多观摩课、公开课,令人受益匪浅,但对一些新课改中的许多做法却有异议。    一、讨论、提问形式化。为了迎合课标而提问,问题讨论随时随意,部分讨论的题目并不具有思考与讨论的价
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并对五级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作了包含以下内容的目标描述:“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2]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教师应
摘 要:“大量读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不仅读作品,还要读人生。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我们认为要使“大量读写”取得实效,必须培养兴趣,落实读物,开展活动,制作笔记,鉴赏探究,使“大量读写”能可持续发展。以读引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关键词:大量读写 语文素养 兴趣 读物 活动 摘记 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
2007年是山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的首次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高考的选拔性本质特征,立足双基、重视应用,在强调探索、适度开放、学科整合与数学的文化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和宝贵的课程资源。但命题的设计上也存在一些瑕疵。下面就结合阅卷情况,笔者谈谈对其中两个命题的看法。    一、应用题的设计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