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ingxiangs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生活千篇一律,按时的朝九晚五,每日的繁忙工作,一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城市化生活节奏,被这些同质化的生活环境消磨的视觉疲劳,也许我们需要一股视觉上的、精神上的清流,唤醒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增添我们生活环境的乐趣。而围绕我们身边的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等等,已经不再吸引我们的眼球,渐渐地,这些事物都失去了本土特色文化的气息,全国各地的建筑、景观、公共设施都大同小异。方便了批量化生产,却少了地方特色的韵味和人情味,传承地方特色文化,需要我们从生活的点滴着手。 Modern life is stereotyped, and on schedule, nine to five nights, busy daily work, the same high-rise buildings, the same pac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visual fatigue of being consumed by these homogeneous living environments may require a visual , Spiritual clean, awaken our passion for life, add to the fun of our living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buildings, landscapes, public facilities and so on around us no longer attract our attention. Gradually, these things have lost the flavor of local culture. Buildings, landscapes and public facili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similar. Convenient mass production, but less the charm of local flavor and human touch, heritage of local culture, we need to start from the bit by bit.
其他文献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长达十余年之久,是设计史上一次
外滩曾经历了几次综合改造,除去对沿江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尤以上世纪90年代和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前的两次对交通及滨江亲水区的改造最为明显,也正是在这两次大刀阔斧的改造之后,形成了如今外滩的精彩风貌。  在最初的几百年里,外滩曾经只是黄浦江边纤夫踩出的一条小道。几百年后,从外白渡桥南堍起,顺中山东一路蜿蜒南下的上海外滩,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文化内涵,成为这座中国最大城市最显著的地标风景。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