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职业倦怠及培养教师工作积极性之我见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用南师大心理学院刘穿石教授提供的测试问卷,对自己进行了职业倦怠的测试。这个测试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人格解体三个纬度来进行。根据测试规则,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人格解体三项得分,其中一项得分2.5即视为中度职业倦怠。我的三项得分分别为2.4、1.6、1.5,综合得分2.0分,按照规则,我即将达到中度职业倦怠的程度。教师职业倦怠是指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工作压力的时候在其内心出现的各种消极的反应,因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表现。 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工作的重复性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不管干什么工作,总是重复,必然使人产生疲劳感,重复多了,倦怠感随之而来。有人说,教师面对的孩子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学习的内容也都是新的。这话看起来好像是对的,其实如果以一个工作多年的老教师眼光来看,一年一年从自己班级毕业出去的学生都差不多,教学内容也一年一年重复,每天的工作也都是在备课、批改、辅导中重复度过。英国心理学家海德费说:“绝大多数疲劳,都是由于心理的影响,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工作的重复性,造成情绪上的烦躁、不稳定和冲突,往往是精神疲惫最为常见的原因。这种消极的情绪使人萎靡不振,不想活动,并且导致职业倦怠感的出现。
  二、工作的压力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这种压力来源于多方面,学校的教改课改的压力、教学成绩方面的压力、班级管理方面的压力、家长高期望值带来的压力等等。经济在发展,社会对教育对学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一项新的工作布置下来,想做担心做不好,不知道如何去做,不想做但迫于压力不得不做,或者做了又没做好,这些都容易造成神经紧张。心理学理论认为:长期神经紧张造成焦虑或烦闷情绪、身心能量耗竭、免疫力下降、思考与记忆力减退,可造成职业倦怠,严重的可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
  三、教师个人与学校集体的不相容不协调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与集体的目标不统一。学校制定发展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个体的利益,使教师缺少归属感。二是教师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校或上级部门对教师控制太多,管得太宽,教师只是被动地应付学校的工作。三是学校作为一个集体,没有创造相对公平的良性竞争环境,比如绩效方案的制定上没有考虑大部分老师的利益,挫伤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都是有迹可循的。原本开朗的人变得逐渐寡言少语,原本热情的人也渐渐对人对事都不怎么关心,冷淡起来,或者容易激动、发怒,对工作、成绩不再那么在意,甚至有的人失眠,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的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那么,针对几乎人人都有的职业倦怠,我们有何对策,并进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正确看待社会、家庭对教师的期望
  长期以来,教师被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诸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神化教师和教师工作的话语常见于网络之中,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与压力。社会发展到今天,其实我们发现,学校只是一个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教师只是一个谋生的职业,仅工作的对象略有特殊而已。现实生活中,教师就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从业者,他们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教师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秉性差异,水平高低。社会,特别是学校,不该忽视了这些,去夸大宣传教师,把教师推上“神坛”。如果全社会都正确认识教师职业,下调对教师的期望值,那对缓解教师们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有裨益。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师只要已经选择了这一职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那就要坚定正确的信念和理想。职业倦怠研究专家奎内思曾这样说:“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将积极的心态带进工作中,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校积极创设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人文环境
  1.作为校领导,要能容得下听得进教师提出的不同意见,尊重每一个教师,给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2.制定公平、公正的制度并认真执行,教师关心的绩效考核、职称晋级、评优评先不搞暗箱操作,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3.定期举行文体活動,帮助教师减压。4.及时了解教师疾苦,在教师个人发展、子女就读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5.学校管理岗位执行轮岗机制,教学上实行大或小循环制度。6.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能执行校际间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使校长教师能不停地接受挑战,激发个体内心的工作积极性,缓解职业倦怠。
  (三)教师个人要加强学习,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培养健康情趣,努力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对教师的需求
  教师首先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如何将自身的负性情绪隔开,力争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学会理解他人,多与他人交流,会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缓解压力,走出自我封闭状态。教师的职业既繁杂又琐碎,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改不完的作业,讲不完的课。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就要工作之余再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看书,可以养花,可以钓鱼,可以安静一点,也可以活泼一点,挖掘出自身兴趣,发挥自己长处,周末闲暇时光,寄情于山水也罢,小酌于农舍也罢,将工作的压力尽情释放,缓解自己的职业倦怠感。
  【作者单位:淮安市南陈集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追问”是所有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老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科学课堂教学探究中起着纽带作用。好的追问能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进程,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提高探索解答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师应当讲究科学的追问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摒弃不恰当的追问形式。  加德纳指出,期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有“引人入胜的
自从我国入世以来.企业面临来自于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剥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基于以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教学中做好知识点的渗透,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要想做好知识点的渗透,对于教师来说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的一些经验,针对教学当中知识点渗透的一些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当今的课程教育改革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深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推进。科学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为了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应该形成教师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这门学科。  一、让民主、和谐的氛围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  教者认为,促进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应当从教学伊始确立方
家庭體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与人相处、平等相待、广泛交流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体育活动,使孩子充满活力、积极、拼搏向上的品质,不过家庭体育活动也要有“度”。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情况令人担忧。经常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吃的好了营养跟上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身体却越来越弱,越来越“软”。无论是和西方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