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归化”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uank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译者抱着“启迪民智”的功能目的大量译介外国小说,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小说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意识和实际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功能”意识,译文普遍存在着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范去化解源语文化形式的“归化”现象。这种“归化”策略的选择不管是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与译者当时的翻译目的和动机有关。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主张译者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从原作提供的多元信息中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其原则正可以解释中国近代翻译小说中出现的“归化”现象。
其他文献
由于吸毒的经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身份被社会偏见所固化,社区戒毒康复期内的身份单一性使社区戒毒康复缺乏持续动力。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多层级身份建构可以使个体在不同身份
中国社会历来重视等级、血缘等非正式社会关系,以及非理性化的社会规则,因此,当非营利组织的概念进入中国后,它的运作逻辑也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基于人情与关系、脸与面子
对2010-2011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巴塞罗那队参加的13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巴塞罗那足球队的攻防特征。结果发现,巴塞罗那队在比赛中主要采用43—3阵型;全队讲求控制型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