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gerfdgcvbrrgf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n=33,VBO因心源性或不明原因栓塞)、颅内狭窄组(n=84,VBO因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对比分析3组患者临床结局、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管开通情况等指标.靶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2b/3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串联病变组、单纯栓塞组、颅内狭窄组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00%(33/33)、97.0%(32/33)、98.8%(8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110(89.0~148.0)min、65(47.0~122.5)min、100(78.5~131.5)min,单纯栓塞组显著短于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P=0.004);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72.7%(24/33)、39.4%(13/33)、58.3%(49/84),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高于单纯栓塞组(P=0.023).3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VBO安全有效,近期临床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