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应该转向减税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466985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摇滚歌手叫何勇,他在《钟鼓楼》里这样唱道,“是谁出的这道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的确,有时候我们会摇摆于各种答案本身,尤其是现在,当总理告诉我们,其实经济有两难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想,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促转型,技术革命先行
  
  我刚从富士康考察回来,那边的工作环境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只是看到生产流水线上面的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个一个像《摩登时代》里面卓别株的螺丝钉一样地去工作,工作技术含量太低,说到底依然是人力成本低的缘故。
  实际上,中国最大的优势依然是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所以代工企业最受不了的,也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链不完整,就专门做加工来说,利潤压得非常低,所以对成本非常敏感,加20%的工资对于老板来讲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不过,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倒也倒逼一些加工性企业开始转型。像东莞大狼镇的毛纺类企业,它们现在更多地去买一些自动生产流水线,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凭人工来做。
  但是现在更多的企业依然还是以雇用工人为主要方式。像现在的太阳能企业,可以去买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基本不去买,而去雇用工人,因为人工要比流水线便宜多了。这同时也就抑制了科学技术革新的动力。
  当然我不是说为了给中国引进技术革新提供动力,就要用掩耳盗铃的方式,把工资强行给涨上来。我不觉得把最低工资不断地往上调,就是一个很好地解决这个工人工资太低的办法。当工资加起来以后,这个老板还愿不愿意再继续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更好的办法,还是应该给工人更多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跟企业平等地博弈。这种方式可以让工资和方方面面的待遇得到更好的提高。
  
  涨工资,配套政策要出全
  
  其实,对于涨工资这个问题,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是很重要的。但是由谁来把握这个度,我不相信把这个任务交给行政部门能得到好效果,更多的还是要留给市场。
  让很多工人普遍地上涨工资,也许会造成短期的通胀压力、就业压力。但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一些其他的行业,刺激了其他的需求。比如,更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以后,农村金融就有更多的空间,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可以做抵押借贷,做资本化的运作。其实,根本上就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重新把乡镇企业,自我创业的这个空间放大。
  当然,涨工资并不能单纯地涨这部分人的薪水,而是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金融手段相配合,改革必须跟进才可以使方方面面能够和谐地发展。
  劳工问题首先在于工人权利、农民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包括农民工落户权是否得到保障。工人权利得到的保障越多、农村经济自由度提高得越多,权利的显性价格必然会上升,农民工待遇会更好,亦即劳动力成本会增加。对中国经济和社会,这是否是好事?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优势将要终结,更多农民工要失业?许多担忧要么过时,要么站不住脚。
  还以东莞大狼镇为例,当地有户口的人口只有6万多,但是那边的流动农民工有42万人之多。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这42万流动人口能够在当地落户,对于地方刺激有多大。他们的最低工资不一定要上涨,但是在就业的选择,包括其他福利,特别包括子女教育这些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美国,不管你出生于哪里,是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是公民,你想搬到哪个城市工作、生活、纳税,你子女肯定能免费上那里公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也能同等享受那里的其他公民权益和福利。迁徙权是基本权利之一。在中国,这么多农民工不能落户,当然就没有稳定的劳工供应。为什么他们贡献税收却不能落户?
  最主要的是,没有“根”,他们就更没有心情、没有愿望去买房子。现在很多在大狼或者是东莞其他什么地方打工八九年的工人,他们住的地方只有一台很小的电视机,所有其他的家具都不敢买。因为他们觉得我在东莞,在大狼,也就是临时的住所,没有必要买家具装潢屋子。这种投入,只有想在这边长期住下去的人才会去做。
  所以说,我们在转型过程当中,涨工资只是表面现象,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创业,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全都要配套上来,这样中国经济才可能度过转型的阵痛,带来很多的来自于农民工和不同的流动人口的新的消费需求。这样就能使得整个国内消费的需求上涨很多,减少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
  
  减税赋,刺激政策忌走老路
  
  对工人涨工资,对企业自然要减税,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对于减税,政策回到老路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中国差不多四个非农就业机会里面有三个是中小企业提供的,而这些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如果让它们把更多的钱、更多的收入利润留下来,做进一步的业务发展,不仅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多,而且对于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善度大有裨益。让那些真正在第一线做企业的人去判断,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哪些项目是可以投资的,是可以赚更多的钱的。
  但是,我对未来政策的实际选择比较担忧。尽管我觉得应该减税、免税,但是只要我这样说,一些相关的部门,马上就会跳出来说,“我们这个税收太少了”。我想问问,全国财政税收今年前五个月比去年上涨了30.8%,这还少吗?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道题目,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答案,最终的现实只能给我们一个解,这个解会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并不知道。但我呼吁,如果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的话,千万不要再走“4万亿投资、9万亿贷款”的老路,而是真正地把更多的钱留在中小企业,把它们的税负实质性地减少,以这种方式来给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的机会。
其他文献
金融市场往往是健忘的,即便面对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一旦各项经济指标上涨,出现回暖现象,人们又会欢欣雀跃,对昨日的恐慌避而不谈。
是由于文明兴衰引起了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还是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引起了文明的兴衰?    能彼特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  当投资者的财富随资本市场的繁荣或崩溃而跌宕起伏,当金融工程师为设计出精妙的衍生产品而沾沾自喜,当人们在养老金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庇护下安享天伦之乐,智慧与狡诈,贪婪与保守,勤勉与投机——以及糅合
回顾30年来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地方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企业的各类业界人士,无不感叹良多。
从被认为“痴人说梦”到成为新一代汽车的“黑马”。    6月1日,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出台,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试点城市的选择是依据试点城市整车企业是否具备一定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综合能力而评定的深圳的比亚迪汽车;上海的上汽集团:落户杭州的众泰汽车;长春的一汽集团;而合肥的入选则得益于安徽的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在一定程度上更反
综观国际国内经济和政治形势,并结合近期来的国内重大政策动向,可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2010年,甚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工作的关键词都将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要如何转变并怎么加快,民营企业在加快转变中能有什么作为7首先可能得搞清楚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所谓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人、组合和使用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经济增长所采取
朱敏:在我们的社会里,麻木或沉默的往往是大多数,当真理变成嗤之以鼻的歪理时,何以扭转?力量对比可谓悬殊。真正意义上的精英,似乎也很难产生或培养。  赵晓:中国现在的思想文化状况和中世纪的欧洲很相似,与目前经济的蓬勃发展完全不同步。所以首先必须出现一批有信仰、有诚信、有道德理念的精英人士,带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就拿你来说,现在你在主编这份《新经济导刊》,你提倡的“新经济”,似乎并不光体现在物联网、
诞生仅仅8年的信息工程监理行业,如何在继续寻求政策支持与市场认可的环境下游走,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实现“再平衡”,即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复苏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复苏    朱敏: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货币信舒增长逐月回落态势明显,一定程度上缓释了人们对于经济过热的担忧,同时加上进出口数据的回落趋势,暴露出经济增速可能下滑的新苗头。  巴曙松,中国在2009年通过实施超常规政策率先走出危机,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大的带动作用,如今中国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上
物联网最具价值的投资点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新技术加上新商业模式。这样竞争壁垒会比较高,被竞争对手全面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冰火两重天    《新经济导刊》:如何理解物联网?物联网产业现在处在怎样的状态?目前,物联网行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尹东海:物联网这个名词我记不清什么时候听到的,大概有两年多时间了。前段时间,政府官员谈到物联网后,物联网的概念一下子就变得很热,而股市随之又有了相应的反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