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m3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26-02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对有关“三农”工作开展督查调研的通知》要求,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研究制定下一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和措施,我们组织人员,采取统计调查、典型调查、座谈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村社,就目前静宁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及特点
  1.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5320亩,占耕地总面积9.87%。其中转包9989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8.7%;出租22500亩,占流转总面积15.5%;互换47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2%;转让12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0.8%;其他形式(主要是代耕代种)1703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1.8%。
  2.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2.1土地流转率不高,但速度有增长趋势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9.87%,与我市其它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县的土地流转近年来呈较快增长趋势。2007年以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仅2802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8%,但近几年来速度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离开土地、离开农村向城市转移,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第二,兴办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
  2.2流转以转包形式为主,其它形式少量存在
  目前全县流转的145320亩土地中,转包99890亩,占总流转面积的68.7%,其它几种形式只占31.3%,说明我县土地流转目前绝大部分仍处在户与户之间初级流转阶段,流转形式单一,土地流转的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二、静宁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和经验
  1.主要做法及经验
  1.1组建服务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规范、有序的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有效防范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县政府于2010年制定下发了《静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组建了静宁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2012年制定了静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章程,成立了静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聘请了21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
  1.2开展流转试点,推动土地流转进程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农牧局从2010年起每年选1-2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因地制宜地制定试点乡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和合同文本,统一印制“一帐”、“两表”,即“静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台帐”、“静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统计表”、“静宁县村集体经营土地流转情况统计表”;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建立了土地流转台帐;组建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目前已完成灵芝、司桥、双岘、深沟、治平5乡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共完成流转面积39100亩,签定规范合同1556份,建立流转台帐1692本,建成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了5个乡级土地流转服务站,63个村级流转服务点。
  1.3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新闻媒体,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明白纸、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静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流转的形式和应履行的手续,取得了一定成效。几年来,开展宣传5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0多份,悬挂宣传条幅、标语300余条。
  1.4加强农民培训,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
  依托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项目的实施,农牧、社保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民务工、再就业的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信息引导和管理,确保农民工外出务工,以此推动了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2.取得的成效及案例
  2.1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静宁县现代苹果高新技术示范园流转威戎镇6村846户农民的土地2500亩,由甘肃省绿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包,采用企业化运营模式,由生产技术能手带头,建成果品生产基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购进肥料、农药等农资,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果树实行统一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
  2.2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下,通过土地流转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仁大乡南门村下庄社农民陈满义2005年以前只经营4亩果园,每年仅收入3万多元,2005年通过土地流转又经营果园6亩,在果园内实行统一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模式,不但果品产量高,且品质好,2012年收入达14万多元,为租赁户带来收益近2万元。
  2.3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治平乡杨沟村农民杨永升,通过转包的方式流转本村村民沙滩撂荒地220亩,通过改良土壤,全部栽植苹果,2012年产出苹果100余吨,实现收入3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成为我县推广家庭农场的典型。
  2.4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流转,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治平乡雷沟村三组樊校兰,由于缺乏知识,果园管理技术落后,果园流转前家庭纯收入1.2万元左右,2007年将5亩果园出租后外出务工,每年可获得劳务收入近2万元,加上果园流转租金0.8万元,家庭纯收入可达2.8万元,较流转前增加了1.6万元。   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制约了土地流转
  少数干部对现阶段土地流转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土地流转有关政策宣传不力,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疏于引导;部分农户观念落后,恋土情结较重,对土地流转政策不够熟悉,思想认识不足,把土地看作“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怕土地流转后会失去依靠,失去承包经营权,宁愿粗放经营,甚至任其荒芜,也不愿流转出去。
  2.流转程序不规范,增加了流转纠纷隐患
  目前大部分土地流转多为农民自发形成,双方有时为了方便,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及履行必要的手续以规定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利用“口头协议”进行私下流转,造成土地流转无序进行,造成土地使用权的混乱,为引发土地流转纠纷埋下隐患。
  3.流转的短期性,影响农业的长期发展
  目前大部分土地的流转是由于农民外出务工形成的,外出务工时间长短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流转时间的不确定性,一般协议流转时间较短,这导致转入户在土地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不愿增加生产投入,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越来越瘠薄,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
  4.流转机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服务
  目前我县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还不健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服务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土地流转市场也没有形成,对协调土地流转、指导签订合同等服务跟不上,制约着土地流转的规范发展。
  5.没有出台扶持措施,补偿制度不建全
  目前我县还没有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财政和信贷支持政策,也未建立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影响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四、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引导
  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省、市、县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着力提高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农民和基层干部主动参与和配合土地流转工作,形成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全面推进土地流转速度。
  2.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要加快建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健全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充分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采取信息储备、挂牌流转、基价指导、公平交易的规范程序来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做好服务。
  3.加大对流转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议各级加大财政投入,扶持我县加强土地流转机构建设、流转市场建设、开展土地流转宣传培训,扶持规模经营大户发展农业生产,有效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信贷条件,加大对规模种植经营户的支持力度,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帮助土地转入户开展规模经营。
  4.创造土地流转良好环境
  目前土地依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很大一部分农民仍把土地看作“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为了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忧,必须健全配套措施,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全面落实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农村社保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合理转移,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促进土地快速流转。
其他文献
英汉语言中颜色词非常丰富,在各自的民族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和变化。本文拟从文化视角来探讨英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为了解决城区土地供应以及工业生产所带来到的扰民、环境污染等问题.一大批在北京城
《团结》杂志作为民革中央主办的时政类刊物,近年来其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这是日前清华大学中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对全国6500余
一、选地  大葱忌连作,大葱不但不能与大葱、洋葱重茬,还不能与大蒜、韭菜重茬。但能与甘蓝、茄子、冬瓜、西瓜、白菜套作或接茬。种植大葱的地块要选用粘质土壤或富含有机质的粘土。因为两合土种植大葱,葱白呈黄白色,且质地松软,品质差;沙土地种大葱虽葱白质硬,但产量低,品质不良。  二、播种  1.因土壤干旱,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湿播,用浸种催芽的办法,先将种子用温水搓洗,除去秕子,浸泡12—24小时,置于1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占世界近一半,其次为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玉米是粮食作物中发展
“省管县”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宪法存疑、立法缺位、法理念及法理的冲突、法律规则冲突等法律困境,导致了地方府际法律关系的冲突。解决地方府际法律关系冲突的路径包括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