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将网络与高校图书馆工作二者有机结合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网络管理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现在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效果,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网络管理下流通工作的特点
  (一)内涵丰富
  就目前而言,自从我国高校图书馆实现了网络流通之后,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直接和借书者相互沟通接触,但是现在已经将计算机作为中介,二者实现了人机之间的联合管理模式,也就是在整个图书馆流通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实现人和书之间的对话,因此丰富了整个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内涵和方式。这种方式还体现在图书流通日常管理和系统管理两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需要实现自动化管理,按照配套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方法就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这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还能够优化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效果,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资源多样
  图书馆资源十分丰富,这也是开展流通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这种方法能够丰富图书馆的资源,从从而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例如:传统的图书馆馆藏主要是一些书面的文献资源和资料,但是现阶段的图书馆馆藏已经增加了一些新型资源、光盘、磁盘等多种网络电子刊物,这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这些信息资源的存储量很大、而且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因此真正做到了與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实现了馆藏资源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新型资源也不能够替代传统资源,因此传统资源也不可能轻易的推出历史舞台,二者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多样性。
  二、网络管理下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意义
  (一)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因此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多,因此只有在网络管理下做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图书馆的职责,实现人机交流,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态度,尽可能的在第一时间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不仅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二)满足读者阅读的要求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广大阅读者的实际要求,因此只有在网络管理下做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才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从而使得更多的读者都能够真正学习到有用的信息。与此同时,这种利用计算机操作的方法还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清楚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
  (三)满足人才资源的要求
  对于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而言,需要满足人才资源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管理人员的作用,并且将其能够广泛应用在整个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从而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分担负担,然后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达到节约资源的根本目的。
  三、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在网络管理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图书馆流通工作模式落后
  现阶段,有很多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仍然使用传统的守摊的被动工作模式,为了满足低水平的借书和还书的过程中,这不仅影响了整个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会降低相关工人员的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工作理念,尤其表现在工作态度较差,工作精神不积极,还有很多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目标极为不明确,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图书馆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没有养成爱岗敬业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三)图书馆流通工作渠道不完善
  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仍然存在着多元化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从而导致图书馆的阅读量直线下降,严重影响了整个图书馆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人员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导致高校严重缺乏复合型、技术型人才,从而降低了整个图书馆流通工作渠道的畅通性。
  四、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管理目标
  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应该在网络管理的指导下,优化管理目标,实现精准严细的管理目标,所谓精就是指精益求精,因此在网络管理下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将每一项图书流通工作做到位,精准无误。所谓准就是指找准方向,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相关人员需要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相关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将责任真切的落实到每个相关工作人员身上,只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够优化管理目标,让每个部门的每个员工都树立效率意识和危机意识。所谓严主要是严格的进行检查和核对,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定时、定量的去询问其满意程度、工作质量等诸多问题,然后结合实际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人员的现状进行评定,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奖罚。
  (二)完善相关机制
  对于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而言,完善相关制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在网络管理指导下逐步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在的质量,主要是需要建立内部和外部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利用机制来约束相关工作人员,增强其自身服务素质,如果无法实现就需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罚。与此同时,完善相关制度还包括对读者的约束和管理,读者应该本着绿色阅读方式进行文明阅读,如果一旦出现误读等情况,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和约束。   (三)提高人员素质
  相关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自身专业化素质和个人休养,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图书馆管理技术,还需要对计算机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操作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效果,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态度,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增强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努力优化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整个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效果。
  (四)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要保障,也是相關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良好体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和思想,这样才能够弥补传统的工作不足和缺陷。再次基础上,还需要强化每个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人员的自身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才能够确保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能够朝着全面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五)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新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现多种文献载体的共同利用。主要是印刷型和电子版文献相互结合、相互利用,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既要清楚的掌握图书馆的书籍,还需要了解电子版的书籍,将二者有机结合,一旦纸质版的图书借完之后就可以利用电子版的图书供读者进行阅读。第二,新书推荐。利用网络管理能够实现网络化的新书宣传和好书推荐,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仅可以通过实际宣传和张贴海报,还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对新书进行宣传和推送,实现专门指导。第三,专题宣传。利用网络管理能够实现专题、专门化的宣传,利用相关评论和宣传方式,在辅助网络平台,就能够实现书目的组织,从而进一步开展特色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监督模式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管理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化,并且将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中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其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现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通过优化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管理目标、完善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相关机制、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人员素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等方法,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效果,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阅读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模式。总之,要想在网络管理下做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需要党和国家、各大高校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