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换:系统论视阈下公司资本规制研究方法的修正及其制度实现

来源 :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式转换意味着研究方法的系统性革新,对研究目标的实现具有突破性指引.公司资本规制研究必须重视范式转换,其逻辑根基在于公司资本规制主导着公司法的制度建构,因此借助新的范式推进公司资本规制研究方法的发展,对整个公司法制度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就现实层面而言,也存在着对公司资本规制研究范式转换的紧迫需求,即为了更好地应对公司资本规制立法改革对债权人保护带来的严重冲击,因为范式转换有助于探索债权人保护的新思维与新方法,进而更好地助力债权人保护制度的拓展.既有范式,即资本信用范式与资产信用范式在整体性、协同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则是推进公司资本规制研究范式转换的直接动因.比较而言,系统论范式不仅继承了资本信用范式与资产信用范式的核心特性,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以及开放性突破,避免了公司资本规制研究的“碎片化”现象.因此,应确立系统论范式在公司资本规制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并以此为指引,沿着公司设立阶段资本形成规制、经营阶段资本流转规制以及破产阶段资本退出规制,为我国公司资本规制立法改革的系统化推进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持.
其他文献
独立董事“复杂人”的假设引发了其人格的矛盾和分裂,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悖论,造成独立董事责、权、利严重失衡,预设的职能无法充分和有效地发挥.消解独立董事制度的悖论,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仍然要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权责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必须要求独立董事承担适度的法律责任,以制约其渎职或滥用职权,督促其勤勉尽责;另一方面应改善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适度提高其薪酬待遇和声誉,激励其积极履行义务.此外,采取减轻、分散其风险责任的配套措施,吸引、留住独立董事,积极探索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路径,合理开发和使用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