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扈华唯: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大家好!在这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我谨代表湖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向各省市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致敬!向心系湖北人民的各位同行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尤其是武汉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是你们带来了明媚的春天。
张培林:冬已尽,春已至,愿天下皆安。各位老师好!
吴桂华:我也来自武汉。谢谢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对我们重灾区的援助。这期间我收到了各地老师们的问候,这为我们的网上教学注入了更多勇气和活力。希望我能在这次讨论中体现出武汉师生的积极状态和努力,感谢大家的指导。
扈华唯: 本次我们选择“自主学习”这一话题作为微信谈的主题,可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为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我们“停课不停学”,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现在更值得探讨和交流。教师要思考,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讓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有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善学、乐学的终身学习者。
扈华唯:自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教学后,其内涵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也在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都对自主学习进行了一些界定。虽各有不同侧重,但大家都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独立地通过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的自学,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主动、独特的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交流的学习。从学习的场景上看,学生自主学习既有教师严密控制的课堂上进行的自主学习,也有松散监管的课下开展的自主学习。结合当前“停课不停学”的情况,针对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一目标,相对松散的课下自主学习更具探究价值。
我们先请张培林老师简要介绍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张培林: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最早由Holec在20世纪80年代时提出(Holec, 1981)。他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订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监控学习过程,自己评价学习效果。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自主学习表现为受教育对象在无需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自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此种学习活动表现为主体有意识进行的学习,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维持学习的持久力。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简单讲授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头脑中让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共鸣,不破不立,这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习得多少与个体差异存在着较大的关系,这其中自主学习能力起了不小的作用。
个人觉得“自主学习”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1)learn by oneself,即所谓的“自”;(2)learn actively,即所谓的“主”。前者更偏向学习主体的界定及外在表现的形式,后者则更关注学习的内在动力,更具持续性。这两者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形”与“神”的关系。
吴桂华:我认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影响其学习成绩,也影响未来学生个人的幸福指数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刷新对自我的认识,进行自我管理训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严格的他人监管可能有短暂的效果,但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形成长效机制,激发内驱力,实现深度学习,激发创造力。
扈华唯:从刚才张老师和吴老师的讲述中,我们对自主学习的起源、定义、能力要素、研究内容等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吗?就这些问题我们请老师们来谈一谈。
凌倩华:我们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要比被动接受具有更好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帮助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潜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越早,学生的学习收益就越大。
因此,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是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徐玲:我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和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成为生存的必需。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既定目标之一。教师应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2.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地设定目标、选择策略、计划时间、组织材料和信息、调整方法、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并为未来学习作出适当的调整(Zimmerman,2001)。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能有效地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自主学习能力是前提,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3.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真实发生的保障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觉、持续的行为能力。特殊时期,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老师面对面的讲解、指导和督促,也没有同伴在场的分享和示范。初中生通常也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指导和督促。“停课不停学”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关键还在于学生是否能做到自主学习。可以说自主学习能力保障了学习活动的真实发生。
总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对于这段特殊时期的学习还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极为重要。需要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并非先天特质,而是可以经过后天训练塑造和习得的。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进行“支架式”(scaffolding)引导和启发性教学,或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郭文娟,刘洁玲,2017)。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學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并落实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吴桂华:徐老师说的这点我有切身感受。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正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黄丽: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资讯爆炸的互联网大时代向概念时代过渡的发展时期,要把资讯系统化、概念化,从而有效地使用信息,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系统思考、解决问题,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扈华唯: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很重要。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拥有众多能力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是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开展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中小学要开展自主学习呢?有这个必要吗?不开展不行吗?老师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
张培林:其实从某个角度谈,自主学习是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过渡到素养本位的一种体现。自主学习改变了单纯重视知识的做法,更加能够体现和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和素养。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日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日益凸显。一线老师们常说的“今日之教为了明日之不教”,多少道出了其中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全靠个人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教师们难于开展常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显重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更多重视。虽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起初、高中学生尚有差距,但经历了这场疫情,相信我们都会认同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从小培养。
乔金荣: 结合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本人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或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庞维国(2001)验证了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可以使过程学习达到最优化。有数据证明: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过程就越好,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2.自主学习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不受学校课时的限制而自主选择和利用英语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便捷。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高度敏感,且懂得随机应变(Zimmerman,1989)。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利用各种物质和社会环境资源来拓展学习时空,让英语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3. 自主学习能助力学生的终生发展。高中生已经初步习得了自主学习英语的一些能力,如记课堂笔记、查阅工具书、课后复习、整理错题等。但是高中阶段需要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为未来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和未来的就业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因此,高中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4.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明确的要求。《课标》指出: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要求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要求学生要有能力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课标》所要求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要在英语学习中发挥主体能动性,监控与调整个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科素养全面提升的必要途径,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扈华唯:根据以上老师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开展自主学习不是大学阶段独有的,在中小学也有必要开展。至少有以下三点理由:
1. 这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
2.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早日养成,在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阶段养成。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用探究、讨论等方法在头脑中主动建构知识。
2. 主题式学习(Theme-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其中可以是单一学科主题,也可以是多学科主题,甚至是超学科主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
3.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来学习。
但不得不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在面对众多课时时,以我身边的小学英语教师为例,最多的周课时在20节,很难保证每节课实现上面的三种或更多形式。
那么我们接下来讨论更易操作的日常课堂活动。
教師可参考的具体方法有:
1. 课前预习,配合使用导学案,结合自主提问。小学生勇于质疑,热爱提问,能针对某一问题更好地进行思考,进而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2.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文本,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完成Graphic Organizer (图形组织器)。学生在组内互相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表达和探究,其思维及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目标明确,分工合作, 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展示的机会。
4.读后提问。结合QAR(QuestionAnswer Relationships)模型,培养学生审辨、创造等思维能力。
5.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6. TPS(Think-Pair-Share小组)。学生在拿到阅读材料(或其他学习任务)时都要有Think-Pair-Share的过程。教师主要聚焦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7. 拼图阅读。学生先独立完成自己所读部分,然后进行两次不同的分小组讨论交流。
8. 读者剧场。学生先完成剧本阅读,然后进入小组分组表演。
吴桂华:我喜欢尽量用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资源。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学生和一群美国高中生进行每周一次的系列口语交流活动,话题围绕疫情展开,目前已经进行了六周,并将持续到网课结束。我认为这是一种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很好运用。这个活动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和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综合调动自己的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见图1)。
在武汉封城之初,美国南加州一所排名第二的公立高中学生主动联系到我,说要做志愿者,帮助位于重灾区武汉的学生。我们商量后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为“我想在武汉有个朋友”的陪伴活动。整个活动以疫情发展的时间轴为线索设计,每周一个子话题,如相互介绍、谈论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谈论感受等。
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和主角,我则做好“联系人”。我班目前是53人的七年级大班,对方有近10人,来自十年级和十一年级。需要完成的一些准备如下:
1. 考虑到对方的语言优势和我方的语言水平,教师需要协助对方作好教案准备,带领我方作好背景信息和词汇收集等的准备。
2.确定交流方式和交流效果。我选用的是QQ语音条的方式(见图2),便于学生反复收听和点对点互动,也可作为活动的评价依据。
3.及时监控活动过程并给予评价。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把控节奏和进度,在每次交流后及时对双方进行评价。
活动进行时,美国也暴发了疫情,我反复引导我方学生去换位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从第一次有19人没参与到现在几乎人人参与,我方学生还把美国学生使用的字谜活动(见图3)迁移到我们的日常课堂中。他们现在非常喜欢自己设计字谜游戏,用来复习和巩固当天所学的新词。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我们真切地参与到了历史的进程中。
乔金荣:总体而言,教师要设计出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搭建在线移动学习交流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与当代移动技术的结合成为新环境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移动学习平台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为学习者创造便捷的学习环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例如,学生可以在“英语趣配音”App中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或者动漫, 给里面的人物配音,改进自己的语音语调。再如,学生可以利用背单词软件“百词斩”,按照个人需求定制自己所要背诵的范围。“百词斩”会根据单词总量合理安排每天的计划,让背单词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学生还可以定期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对其作品进行点评,教师给予及时指导。这样的展示交流平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2. 配置长线作业,举办阶段成果展示、评价活动
接下来我想请每一位嘉宾都分享一份您最欣赏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完整方案。
凌倩华:自主学习可以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任何一个教学环节。课前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例如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或学习公约(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教育);让学生明确单元/模块学习目标,以目标导向学习;合理设置课前研学任务。课中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例如通过合理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辅助学习(比如可视化工具、多媒体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设计思维训练活动等。课后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例如给学生创造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开展拓展性探究学习任务等。
广州市番禺区小学英语学科组提出“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其研究成果得到专家论证,并获广东省一等奖。“IIO”为英文单词Input(输入)、Internalization (内化)和Output(输出)的缩写,其核心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任务)成为课堂的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语言学习过程规律:在输入中理解,在理解中体验;在活动中操练,在操练中内化;在输出中运用,在运用中交际。其理念与自主学习理念如出一辙。下面,我结合自己设计的一个案例谈谈。
案例名称:The Super Robots读写课。
学习内容: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 2 Abilities Unit 4,复习、拓展阅读、写作。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文本中的新单词,熟练运用句型到写作中。能在情景中描写机器人的能力。
2. 学生能初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在小组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积极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过程与步骤(教学流程见图10):
1. Preparation(学习准备)
(1)Game.(复习动词短语)
(2)Getting to know the learning aims.
(3)Setting up the situation: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Science Centre.
(4)Picture talking and predicting: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robots usually do?
2. Input(语言输入)
[Task 1] Read,choose and fill:What can the robots do? 快速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短语写在思维导图(见图11)蓝色方框里。
[Task 2] Read and fill. 细读短文,找出在不同地方机器人能做什么的描述,填在思維导图黄色部分相应位置上。
3. Internalization(语言内化)
[Task 3] Learn the new words.
(1)小组内讨论,用拼读法尝试读出新单词。
(2)联系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中文意思,并写在文中的括号内。
[Task 4] Read and match the sentences.
[Task 5] Help the lost robots find their“home”.
4.Output(语言输出)
[Task 6] Talk about the super robots.
(1)小组内讨论Super robots可能会做的事情,在思维导图上简要记录下来。
(2)Write an introduction for the Super Robots.
Task 1—Task 5都是围绕What can the super robots do?这一中心问题设置的任务链。
[设计意图]
Task 1老师采用略读(skimming)的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注意每段话的第一、二句以及关键词,选填短语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二层(蓝色部分)。
Task 2为二次阅读,此处老师采取细读(scanning)的阅读指导策略,引导学生从关注大意到关注细节,让学生通过细读文章,获取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三层(黄色部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文章的脉络,既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内容储备,也为最终写作的布局谋篇作示范。
Task 3—Task 5为语言内化(Internalization)阶段。教师通过设计读词、猜测词义、关注句式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从而习得新词、好句以及描述“能力”的 不同表达方式,如They can …. / They are good at…. / They like to…. / … is their favourite。这些任务的设计是为后面的写作作语言铺垫。
Task 6为语言输出(Output)阶段。在上述活动的铺垫下,在语言运用阶段教师进行“两步走”教学:一是让学生讨论What can the super robots do?并组内制作思维导图,二是让学生写作。教师为学生搭建写作“脚手架”,指导写作方法,通过口头表达和合作写话,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见图12。
其中,最关键的“思维导图”贯穿了阅读和写作策略的引导。图上第一层蓝色部分为“略读”任务,第二层黄色部分为“细读”任务。最后,学生可根据思维导图,设计自己的super robots并对其进行描述。
其实,设计思维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学生有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这对其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张培林:凌老师提及的思维能力弱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我也分享一个小学的案例。以《攀登英语》第四级绘本The Little Frog’s Beautiful Jump为例。这个设计是借鉴QAR模型(该模型将问题分为In the book, In my head两大类及具体的四小类)的一份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基于学生问题开展真实学习、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这个案例同样也是基于我校英语组I-HOPE团队的研究课题的。就目前的核心素养要求而言,这个案例更多的是基于语言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聚焦提问。提问作为一个我们常年讨论的话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语言能力有限,有的老师会担忧他们能不能提问。针对这个案例,在这节课上我们尝试通过学生的自主提问引发自主学习,在最后的环节再引发深度学习的互动。下面我用一张图来进行简单介绍(见图13)。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最具特色的是读后的提问。每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内讨论出the best question,写在题板上,不同小组间传递,小组内讨论以及最后呈现。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导、协助的作用。
在这个实施案例中,除了上文提及的QAR策略的使用,还呈现了以下两个特色:
(1)因问而学,问学交融。本课在教学环节中三次创设提问环节:读前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提问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读中教师通过追问和问题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读后环节,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提问,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2)图形组织器(Graphic Organizer)的整合使用。图形整理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分析故事。本节课教师将故事脉络图与流程图整合使用,效果较好。平时,教师接触比较多的是单一的图形组织器,但当文本需要时也可以创生出新的整合式图形整理器。例如:本案例中提及的流程图与故事图,还有未提及的因果图与流程图等的结合。期待老师们在一线的实施中发挥教学智慧,让教学工具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吴桂华:尽管张老师在小学任教,但是教初中的我和他做着一些同样的事情。我目前任教七年级,主要是以分级阅读为教学重点,这个重点非常能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108集英文故事《西游记》小组学习展示活动为例:
1.教学资源的选择
疫情期间,我班的网课没有使用统一教材,我们沿用了上学期线下课程中使用过的、由韩国Little Fox公司开发的英文故事《西游记》系列,这套资源包括卡通片、音频、实体书和电子书等。我发动家长将电子绘本进行处理,去掉了图片,让学习活动聚焦文字,也减少打印的纸张。这套资源有很多学习目标的设置,极大地实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如连接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学习、取经团队同妖魔鬼怪斗争的虚构故事和我们与病毒战斗的现实、相同的角色在取经途中遭遇不同考验等等。相似的词汇和语言结构呈现不同的场景、冲突、言行,让学生在不断复现中学习新知、产生创意。
2. 教学过程
在30集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织器收集、归类、整理文本信息并进行深度分析。30集之后开始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承担策划人、组织者、主持人、导演、词汇大师、思维导图绘制大师、文本概述者、总结人、点评人等角色,形成一个阅读圈。每个小组在全班集中展示前,进行组员分工、个人深度解读和小组排练。全体同学在展示前一天预习和跟读该集内容,以便获得更多共鸣。整个展示活动属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中的“教授给他人”阶段(见图14),期望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班课堂几乎全由学生主宰,老师只是偶尔插入点评和纠错。经过几个轮次的调整,目前的流程是:主持人暖场后针对展示的那一集内容提出四五个理解性的问题,所提问题是有梯度的,有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有细节题和开放性的问题。展示的小组能以各种方式暖场:游戏、演唱、竞答等,然后进入到角色扮演环节。最近每组开始在腾讯会议室现场进行音画同步的配音,增强了展示效果。此外课上还有语言知识点学习、精彩词句赏析、文本概述、思维导图分享、作业点评和组长总结等环节。
徐玲:这段时间,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當前的特殊情形,我任教的初二两个班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下面就系列活动之一——“整本书阅读”来和大家分享。1.阅读内容:Charlotte’s Web(《夏洛的网》)
2.理论依据:整体外语教学观强调外语教学要坚持“整体输入”“整体互动”和“整体输出”(韩宝成,2018)。
3.阅读目的
(1)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 (2)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3)激发阅读情感体验
(4)培养思辨阅读能力
4. 阅读计划
(1) 阅读周期:《夏洛的网》共有22章,基于学生总体的阅读水平,每周预计完成3章左右,用6—8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2) 阅读方式:自主泛读为主,辅以读后讨论和写作。
(3) 活动环节:本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分为“读前计划—居家自读—线上分享—读写结合—读后反思”五个环节。其中“线上分享”“读写结合”“读后反思”三个环节根据学生总体阅读进度每周一次穿插在“居家自读”过程中,每次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活动开展。以下是本阶段具体活动过程。
5. 活动过程
(1)读前计划:规划时间和选择方法
在延期开学准备阶段,我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课表中安排课外阅读的课时,每天至少阅读15分钟,并且每天记录阅读的时间段和页码。
由于各科都有学习任务,不能让原著阅读增加学习负担。师生通过讨论选择了费时少、自主性强、限制性弱的“圈点批注”阅读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有感触的地方可以随手批注,批注可以是语言点、解释、评价等,数量不作要求。
[设计意图]
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投入量和阅读活动的规律性,助力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圈点批注,学生阅读时更专注,能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获。
(2)居家自读:落实行动和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整体输入。学生每天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自主阅读、并自觉批注,将有批注的页面拍照提交(如图15)。我通过微信小程序查看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反馈,并定期通过微信群或者腾讯会议进行展示。展示时请同学相互进行评价和建议。
[设计意图]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阅读行为的有效落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同伴评价中思考和学习有效的自主阅读方法,适时调整自己的自主阅读策略。
(3)线上分享:提升体验和探究主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整体互动,师生共同围绕语言材料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韩宝成,2018)。根据学生总体的阅读进度,我定期在微信群里组织阅读讨论和分享活动。活动围绕提问展开,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群参与活动。
① 教师提问
通常我会就学生都读过的某一章节抛出一至两个问题,问题涉及语言积累、情节内容、人物情绪或性格分析。如,《夏洛的网》中,和Wilbur生活在一起的还有很多其他动物。基于此,我在微信群提出以下问题:
Q1: What animals are there in Mr. Zuckerman’s barn?
Q2: What are they like? And why do you think so?
(Choose one of the animals except Wilbur and Charlotte.)
学生回答节选:There is a pig,a spider,a rat,some geese,sheep,lambs,cows,roosters and horses. And I choose the goose. I think she is kind because when Wilbur was bored and wanted to see the world outside, she was the first one to help him and… The goose is generous, too...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分析和评价人物性格或情绪,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有效的自主阅读和学习方法。
② 同伴提问
我将“阅读圈”中questioner的活动加以调试,融入到本阶段的自主阅读中,形成“Q
张培林:冬已尽,春已至,愿天下皆安。各位老师好!
吴桂华:我也来自武汉。谢谢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对我们重灾区的援助。这期间我收到了各地老师们的问候,这为我们的网上教学注入了更多勇气和活力。希望我能在这次讨论中体现出武汉师生的积极状态和努力,感谢大家的指导。
扈华唯: 本次我们选择“自主学习”这一话题作为微信谈的主题,可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为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我们“停课不停学”,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现在更值得探讨和交流。教师要思考,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讓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有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善学、乐学的终身学习者。
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概述
扈华唯:自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教学后,其内涵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也在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都对自主学习进行了一些界定。虽各有不同侧重,但大家都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独立地通过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的自学,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主动、独特的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交流的学习。从学习的场景上看,学生自主学习既有教师严密控制的课堂上进行的自主学习,也有松散监管的课下开展的自主学习。结合当前“停课不停学”的情况,针对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一目标,相对松散的课下自主学习更具探究价值。
我们先请张培林老师简要介绍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张培林: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最早由Holec在20世纪80年代时提出(Holec, 1981)。他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订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监控学习过程,自己评价学习效果。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自主学习表现为受教育对象在无需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自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此种学习活动表现为主体有意识进行的学习,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维持学习的持久力。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简单讲授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头脑中让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共鸣,不破不立,这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习得多少与个体差异存在着较大的关系,这其中自主学习能力起了不小的作用。
个人觉得“自主学习”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1)learn by oneself,即所谓的“自”;(2)learn actively,即所谓的“主”。前者更偏向学习主体的界定及外在表现的形式,后者则更关注学习的内在动力,更具持续性。这两者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形”与“神”的关系。
吴桂华:我认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影响其学习成绩,也影响未来学生个人的幸福指数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刷新对自我的认识,进行自我管理训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严格的他人监管可能有短暂的效果,但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形成长效机制,激发内驱力,实现深度学习,激发创造力。
扈华唯:从刚才张老师和吴老师的讲述中,我们对自主学习的起源、定义、能力要素、研究内容等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吗?就这些问题我们请老师们来谈一谈。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凌倩华:我们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要比被动接受具有更好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帮助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潜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越早,学生的学习收益就越大。
因此,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是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徐玲:我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和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成为生存的必需。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既定目标之一。教师应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2.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地设定目标、选择策略、计划时间、组织材料和信息、调整方法、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并为未来学习作出适当的调整(Zimmerman,2001)。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能有效地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自主学习能力是前提,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3.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真实发生的保障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觉、持续的行为能力。特殊时期,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老师面对面的讲解、指导和督促,也没有同伴在场的分享和示范。初中生通常也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指导和督促。“停课不停学”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关键还在于学生是否能做到自主学习。可以说自主学习能力保障了学习活动的真实发生。
总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对于这段特殊时期的学习还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极为重要。需要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并非先天特质,而是可以经过后天训练塑造和习得的。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进行“支架式”(scaffolding)引导和启发性教学,或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郭文娟,刘洁玲,2017)。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學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并落实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吴桂华:徐老师说的这点我有切身感受。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正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黄丽: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资讯爆炸的互联网大时代向概念时代过渡的发展时期,要把资讯系统化、概念化,从而有效地使用信息,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系统思考、解决问题,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扈华唯: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很重要。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拥有众多能力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是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开展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中小学要开展自主学习呢?有这个必要吗?不开展不行吗?老师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
中小学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张培林:其实从某个角度谈,自主学习是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过渡到素养本位的一种体现。自主学习改变了单纯重视知识的做法,更加能够体现和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和素养。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日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日益凸显。一线老师们常说的“今日之教为了明日之不教”,多少道出了其中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全靠个人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教师们难于开展常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显重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更多重视。虽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起初、高中学生尚有差距,但经历了这场疫情,相信我们都会认同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从小培养。
乔金荣: 结合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本人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或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庞维国(2001)验证了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可以使过程学习达到最优化。有数据证明: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过程就越好,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2.自主学习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不受学校课时的限制而自主选择和利用英语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便捷。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高度敏感,且懂得随机应变(Zimmerman,1989)。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利用各种物质和社会环境资源来拓展学习时空,让英语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3. 自主学习能助力学生的终生发展。高中生已经初步习得了自主学习英语的一些能力,如记课堂笔记、查阅工具书、课后复习、整理错题等。但是高中阶段需要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为未来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和未来的就业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因此,高中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4.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明确的要求。《课标》指出: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要求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要求学生要有能力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课标》所要求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要在英语学习中发挥主体能动性,监控与调整个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科素养全面提升的必要途径,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扈华唯:根据以上老师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开展自主学习不是大学阶段独有的,在中小学也有必要开展。至少有以下三点理由:
1. 这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
2.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早日养成,在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阶段养成。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用探究、讨论等方法在头脑中主动建构知识。
2. 主题式学习(Theme-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其中可以是单一学科主题,也可以是多学科主题,甚至是超学科主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
3.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来学习。
但不得不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在面对众多课时时,以我身边的小学英语教师为例,最多的周课时在20节,很难保证每节课实现上面的三种或更多形式。
那么我们接下来讨论更易操作的日常课堂活动。
教師可参考的具体方法有:
1. 课前预习,配合使用导学案,结合自主提问。小学生勇于质疑,热爱提问,能针对某一问题更好地进行思考,进而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2.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文本,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完成Graphic Organizer (图形组织器)。学生在组内互相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表达和探究,其思维及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目标明确,分工合作, 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展示的机会。
4.读后提问。结合QAR(QuestionAnswer Relationships)模型,培养学生审辨、创造等思维能力。
5.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6. TPS(Think-Pair-Share小组)。学生在拿到阅读材料(或其他学习任务)时都要有Think-Pair-Share的过程。教师主要聚焦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7. 拼图阅读。学生先独立完成自己所读部分,然后进行两次不同的分小组讨论交流。
8. 读者剧场。学生先完成剧本阅读,然后进入小组分组表演。
吴桂华:我喜欢尽量用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资源。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学生和一群美国高中生进行每周一次的系列口语交流活动,话题围绕疫情展开,目前已经进行了六周,并将持续到网课结束。我认为这是一种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很好运用。这个活动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和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综合调动自己的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见图1)。
在武汉封城之初,美国南加州一所排名第二的公立高中学生主动联系到我,说要做志愿者,帮助位于重灾区武汉的学生。我们商量后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为“我想在武汉有个朋友”的陪伴活动。整个活动以疫情发展的时间轴为线索设计,每周一个子话题,如相互介绍、谈论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谈论感受等。
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和主角,我则做好“联系人”。我班目前是53人的七年级大班,对方有近10人,来自十年级和十一年级。需要完成的一些准备如下:
1. 考虑到对方的语言优势和我方的语言水平,教师需要协助对方作好教案准备,带领我方作好背景信息和词汇收集等的准备。
2.确定交流方式和交流效果。我选用的是QQ语音条的方式(见图2),便于学生反复收听和点对点互动,也可作为活动的评价依据。
3.及时监控活动过程并给予评价。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把控节奏和进度,在每次交流后及时对双方进行评价。
活动进行时,美国也暴发了疫情,我反复引导我方学生去换位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从第一次有19人没参与到现在几乎人人参与,我方学生还把美国学生使用的字谜活动(见图3)迁移到我们的日常课堂中。他们现在非常喜欢自己设计字谜游戏,用来复习和巩固当天所学的新词。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我们真切地参与到了历史的进程中。
乔金荣:总体而言,教师要设计出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搭建在线移动学习交流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与当代移动技术的结合成为新环境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移动学习平台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为学习者创造便捷的学习环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例如,学生可以在“英语趣配音”App中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或者动漫, 给里面的人物配音,改进自己的语音语调。再如,学生可以利用背单词软件“百词斩”,按照个人需求定制自己所要背诵的范围。“百词斩”会根据单词总量合理安排每天的计划,让背单词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学生还可以定期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对其作品进行点评,教师给予及时指导。这样的展示交流平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2. 配置长线作业,举办阶段成果展示、评价活动
自主学习的典型案例
凌倩华:自主学习可以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任何一个教学环节。课前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例如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或学习公约(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教育);让学生明确单元/模块学习目标,以目标导向学习;合理设置课前研学任务。课中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例如通过合理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辅助学习(比如可视化工具、多媒体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设计思维训练活动等。课后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例如给学生创造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开展拓展性探究学习任务等。
广州市番禺区小学英语学科组提出“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其研究成果得到专家论证,并获广东省一等奖。“IIO”为英文单词Input(输入)、Internalization (内化)和Output(输出)的缩写,其核心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任务)成为课堂的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语言学习过程规律:在输入中理解,在理解中体验;在活动中操练,在操练中内化;在输出中运用,在运用中交际。其理念与自主学习理念如出一辙。下面,我结合自己设计的一个案例谈谈。
案例名称:The Super Robots读写课。
学习内容: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 2 Abilities Unit 4,复习、拓展阅读、写作。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文本中的新单词,熟练运用句型到写作中。能在情景中描写机器人的能力。
2. 学生能初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在小组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积极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过程与步骤(教学流程见图10):
1. Preparation(学习准备)
(1)Game.(复习动词短语)
(2)Getting to know the learning aims.
(3)Setting up the situation: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Science Centre.
(4)Picture talking and predicting: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robots usually do?
2. Input(语言输入)
[Task 1] Read,choose and fill:What can the robots do? 快速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短语写在思维导图(见图11)蓝色方框里。
[Task 2] Read and fill. 细读短文,找出在不同地方机器人能做什么的描述,填在思維导图黄色部分相应位置上。
3. Internalization(语言内化)
[Task 3] Learn the new words.
(1)小组内讨论,用拼读法尝试读出新单词。
(2)联系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中文意思,并写在文中的括号内。
[Task 4] Read and match the sentences.
[Task 5] Help the lost robots find their“home”.
4.Output(语言输出)
[Task 6] Talk about the super robots.
(1)小组内讨论Super robots可能会做的事情,在思维导图上简要记录下来。
(2)Write an introduction for the Super Robots.
Task 1—Task 5都是围绕What can the super robots do?这一中心问题设置的任务链。
[设计意图]
Task 1老师采用略读(skimming)的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注意每段话的第一、二句以及关键词,选填短语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二层(蓝色部分)。
Task 2为二次阅读,此处老师采取细读(scanning)的阅读指导策略,引导学生从关注大意到关注细节,让学生通过细读文章,获取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三层(黄色部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文章的脉络,既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内容储备,也为最终写作的布局谋篇作示范。
Task 3—Task 5为语言内化(Internalization)阶段。教师通过设计读词、猜测词义、关注句式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从而习得新词、好句以及描述“能力”的 不同表达方式,如They can …. / They are good at…. / They like to…. / … is their favourite。这些任务的设计是为后面的写作作语言铺垫。
Task 6为语言输出(Output)阶段。在上述活动的铺垫下,在语言运用阶段教师进行“两步走”教学:一是让学生讨论What can the super robots do?并组内制作思维导图,二是让学生写作。教师为学生搭建写作“脚手架”,指导写作方法,通过口头表达和合作写话,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见图12。
其中,最关键的“思维导图”贯穿了阅读和写作策略的引导。图上第一层蓝色部分为“略读”任务,第二层黄色部分为“细读”任务。最后,学生可根据思维导图,设计自己的super robots并对其进行描述。
其实,设计思维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学生有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这对其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张培林:凌老师提及的思维能力弱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我也分享一个小学的案例。以《攀登英语》第四级绘本The Little Frog’s Beautiful Jump为例。这个设计是借鉴QAR模型(该模型将问题分为In the book, In my head两大类及具体的四小类)的一份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基于学生问题开展真实学习、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这个案例同样也是基于我校英语组I-HOPE团队的研究课题的。就目前的核心素养要求而言,这个案例更多的是基于语言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聚焦提问。提问作为一个我们常年讨论的话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语言能力有限,有的老师会担忧他们能不能提问。针对这个案例,在这节课上我们尝试通过学生的自主提问引发自主学习,在最后的环节再引发深度学习的互动。下面我用一张图来进行简单介绍(见图13)。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最具特色的是读后的提问。每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内讨论出the best question,写在题板上,不同小组间传递,小组内讨论以及最后呈现。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导、协助的作用。
在这个实施案例中,除了上文提及的QAR策略的使用,还呈现了以下两个特色:
(1)因问而学,问学交融。本课在教学环节中三次创设提问环节:读前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提问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读中教师通过追问和问题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读后环节,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提问,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2)图形组织器(Graphic Organizer)的整合使用。图形整理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分析故事。本节课教师将故事脉络图与流程图整合使用,效果较好。平时,教师接触比较多的是单一的图形组织器,但当文本需要时也可以创生出新的整合式图形整理器。例如:本案例中提及的流程图与故事图,还有未提及的因果图与流程图等的结合。期待老师们在一线的实施中发挥教学智慧,让教学工具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吴桂华:尽管张老师在小学任教,但是教初中的我和他做着一些同样的事情。我目前任教七年级,主要是以分级阅读为教学重点,这个重点非常能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108集英文故事《西游记》小组学习展示活动为例:
1.教学资源的选择
疫情期间,我班的网课没有使用统一教材,我们沿用了上学期线下课程中使用过的、由韩国Little Fox公司开发的英文故事《西游记》系列,这套资源包括卡通片、音频、实体书和电子书等。我发动家长将电子绘本进行处理,去掉了图片,让学习活动聚焦文字,也减少打印的纸张。这套资源有很多学习目标的设置,极大地实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如连接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学习、取经团队同妖魔鬼怪斗争的虚构故事和我们与病毒战斗的现实、相同的角色在取经途中遭遇不同考验等等。相似的词汇和语言结构呈现不同的场景、冲突、言行,让学生在不断复现中学习新知、产生创意。
2. 教学过程
在30集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织器收集、归类、整理文本信息并进行深度分析。30集之后开始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承担策划人、组织者、主持人、导演、词汇大师、思维导图绘制大师、文本概述者、总结人、点评人等角色,形成一个阅读圈。每个小组在全班集中展示前,进行组员分工、个人深度解读和小组排练。全体同学在展示前一天预习和跟读该集内容,以便获得更多共鸣。整个展示活动属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中的“教授给他人”阶段(见图14),期望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班课堂几乎全由学生主宰,老师只是偶尔插入点评和纠错。经过几个轮次的调整,目前的流程是:主持人暖场后针对展示的那一集内容提出四五个理解性的问题,所提问题是有梯度的,有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有细节题和开放性的问题。展示的小组能以各种方式暖场:游戏、演唱、竞答等,然后进入到角色扮演环节。最近每组开始在腾讯会议室现场进行音画同步的配音,增强了展示效果。此外课上还有语言知识点学习、精彩词句赏析、文本概述、思维导图分享、作业点评和组长总结等环节。
徐玲:这段时间,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當前的特殊情形,我任教的初二两个班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下面就系列活动之一——“整本书阅读”来和大家分享。1.阅读内容:Charlotte’s Web(《夏洛的网》)
2.理论依据:整体外语教学观强调外语教学要坚持“整体输入”“整体互动”和“整体输出”(韩宝成,2018)。
3.阅读目的
(1)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 (2)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3)激发阅读情感体验
(4)培养思辨阅读能力
4. 阅读计划
(1) 阅读周期:《夏洛的网》共有22章,基于学生总体的阅读水平,每周预计完成3章左右,用6—8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2) 阅读方式:自主泛读为主,辅以读后讨论和写作。
(3) 活动环节:本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分为“读前计划—居家自读—线上分享—读写结合—读后反思”五个环节。其中“线上分享”“读写结合”“读后反思”三个环节根据学生总体阅读进度每周一次穿插在“居家自读”过程中,每次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活动开展。以下是本阶段具体活动过程。
5. 活动过程
(1)读前计划:规划时间和选择方法
在延期开学准备阶段,我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课表中安排课外阅读的课时,每天至少阅读15分钟,并且每天记录阅读的时间段和页码。
由于各科都有学习任务,不能让原著阅读增加学习负担。师生通过讨论选择了费时少、自主性强、限制性弱的“圈点批注”阅读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有感触的地方可以随手批注,批注可以是语言点、解释、评价等,数量不作要求。
[设计意图]
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投入量和阅读活动的规律性,助力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圈点批注,学生阅读时更专注,能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获。
(2)居家自读:落实行动和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整体输入。学生每天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自主阅读、并自觉批注,将有批注的页面拍照提交(如图15)。我通过微信小程序查看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反馈,并定期通过微信群或者腾讯会议进行展示。展示时请同学相互进行评价和建议。
[设计意图]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阅读行为的有效落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同伴评价中思考和学习有效的自主阅读方法,适时调整自己的自主阅读策略。
(3)线上分享:提升体验和探究主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整体互动,师生共同围绕语言材料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韩宝成,2018)。根据学生总体的阅读进度,我定期在微信群里组织阅读讨论和分享活动。活动围绕提问展开,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群参与活动。
① 教师提问
通常我会就学生都读过的某一章节抛出一至两个问题,问题涉及语言积累、情节内容、人物情绪或性格分析。如,《夏洛的网》中,和Wilbur生活在一起的还有很多其他动物。基于此,我在微信群提出以下问题:
Q1: What animals are there in Mr. Zuckerman’s barn?
Q2: What are they like? And why do you think so?
(Choose one of the animals except Wilbur and Charlotte.)
学生回答节选:There is a pig,a spider,a rat,some geese,sheep,lambs,cows,roosters and horses. And I choose the goose. I think she is kind because when Wilbur was bored and wanted to see the world outside, she was the first one to help him and… The goose is generous, too...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分析和评价人物性格或情绪,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有效的自主阅读和学习方法。
② 同伴提问
我将“阅读圈”中questioner的活动加以调试,融入到本阶段的自主阅读中,形成“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