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推动研究家庭教育发展规律,科学指导家庭教育,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切实承担起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自2013年以来,吴忠市妇联积极作为,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构建起了“党政领导,政府主管,妇联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作格局,形成了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宗教界、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联动的服务体系框架,更新了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家庭教育理念,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近三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吴忠市妇联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中探索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吴忠经验”。

主要做法及成效
积极作为,重点突破,科学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建立系统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既是满足家庭教育诉求所需,又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所必需。为让全社会了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针对工作层次的不同,吴忠市妇联建立起了全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三支队伍,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队伍、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和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为全市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分别对这三支队伍进行了专业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现登记在册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701人、家庭教育志愿者1179人、家庭教育指导师642人。
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作秀、作假的家庭教育工作模式,吴忠市妇联探索出了落地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为家长们搭建起了终身学习的平台。首先,紧盯“主阵地”——教育系统,引领教育部门走上了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齐抓共管,共同形成育人的合力,使现代家庭教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通过全面整合家校合作平台,改革家长指导委员会,革新家长会内容和形式,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建立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有了明显的改观,形成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新天地。其次,发挥宗教部门的职能作用,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吴忠市开展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联合市宗教局对宗教界人士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先后对400余名阿訇进行了专题辅导,并为他们配备了专业教材,为阿訇们学深学透家庭教育这门科学提供方便。如今的吴忠,星罗棋布的清真寺成为穆斯林群众开展家庭教育服务的场所。再次,发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搭建起了“吴忠市蒲公英家庭教育志愿者”“吴忠快乐妈妈读书会”“吴忠市家庭教育志愿者”QQ群、“吴忠市儿童早期发展课堂”、5个县(市、区)、1个乡镇、2个村(社区)家庭教育读书沙龙微信群和“吴忠市好爸好妈课堂”公众微信,以现代手段引领社会各界参与到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中。截至目前,这些群已有1200多人参与进来。
积极探索,查漏补缺,补齐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的短板。0~3岁儿童早期发展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但政府又在这一领域处于“缺位”的状态。吴忠市妇联本着“政府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能”的原则,主动请缨,将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到市政府2016年的十项为民办实事之一,为更多的儿童和家庭提供科学到位的服务。建立了5所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家长学校、20个村(社区)示范指导服务点、13个婴幼儿科学养育家长学校。外请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专家到吴忠培训各示范点的工作人员,将各示范点的工作人员送到青岛进行3天集中培训。协调社会各界资源,建设了一个包含36项内容的专题讲座库,便于各示范点(示范家长学校)“点菜单”配菜。为家长推荐了一批科学养、育方面的图书,提供给家长38堂亲子游戏课,建立了微聆听电台,目前正在筹备培训一支本土的婴幼儿成长指导师队伍。为社会各界推荐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材、专业的网络课程、家长手机学校、公益讲座、对照式菜单等学习平台,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注重引领,标本兼治,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营造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重在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首先,注重教育引领。2015年以来,吴忠市妇联将家庭文明建设列上议事日程,搭建起了“母亲素质提升大讲堂”,先后邀请中国社科院陈一筠教授、湖南婚姻家庭协会的金苑老师、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员曹宏老师等专家就《家道文化》《解读幸福婚姻的密码》《社会转型时期夫妻关系调适》《婚恋观教育》等专题进行辅导,受到大家一致认可。其次,注重典型引领。吴忠市妇联在491个村社区和30个市直机关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晒幸福、议家风、讲故事、展风采、秀梦想”等环节,引领广大家庭树立注重家庭文化建设的理念,吸引更多家庭向往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以“最美”精神丰富良好家风,以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全市基层妇联组织共评选出“最美家庭”966户,征集到的好家风好家训1195条。
存在的问题
工作开展不够平衡。家庭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城市与农村开展工作不平衡;市区与各县市区不平衡,各县(市、区)工作开展不够平衡,特色不够突出;起初确定的6所试点学校与非试点学校不平衡。
家庭教育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妇联组织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牵头单位,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相应配套的政策保障和必要的资源保障。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上下联动解决问题的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妇联的“联”字作用;妇联组织的职能分工、政策使用、资源占有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工作难度大。
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做得不够。家庭教育普及性的工作开展较多,聚焦重点问题少,还未达到“精耕细作”的预期。比如未成年人教育突出问题,对留守儿童、不和谐家庭、父母知识层次较低家庭等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得不够。
创新载体方面还有欠缺。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广播电视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等平台阵地还未得到完善。

思考和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家庭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扎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妇联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是关键。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重在“指导”,妇联作为牵头部门,如何定位、怎样引领是需要厘清的问题。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面对的各种问题。 要注重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家庭教育网络和新媒体服务平台,使更多家长得到更快捷、更方便的指导服务。
建立工作机制是基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府行为。要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要整合资源,建立“党政领导,政府主管,妇联牵头,部门负责,家庭尽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下联动解决问题的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抓好队伍和阵地建设是根本保证。进一步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热线电话、网站等建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和讲师队伍的作用,依托各类家庭教育服务站点,认真分析当前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家庭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是基本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首要问题就是要为社会各界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教育学习途径。G
(作者单位:同心县委)
责任编辑:花菊萍

主要做法及成效
积极作为,重点突破,科学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建立系统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既是满足家庭教育诉求所需,又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所必需。为让全社会了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针对工作层次的不同,吴忠市妇联建立起了全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三支队伍,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队伍、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和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为全市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分别对这三支队伍进行了专业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现登记在册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701人、家庭教育志愿者1179人、家庭教育指导师642人。
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作秀、作假的家庭教育工作模式,吴忠市妇联探索出了落地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为家长们搭建起了终身学习的平台。首先,紧盯“主阵地”——教育系统,引领教育部门走上了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齐抓共管,共同形成育人的合力,使现代家庭教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通过全面整合家校合作平台,改革家长指导委员会,革新家长会内容和形式,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建立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有了明显的改观,形成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新天地。其次,发挥宗教部门的职能作用,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吴忠市开展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联合市宗教局对宗教界人士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先后对400余名阿訇进行了专题辅导,并为他们配备了专业教材,为阿訇们学深学透家庭教育这门科学提供方便。如今的吴忠,星罗棋布的清真寺成为穆斯林群众开展家庭教育服务的场所。再次,发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搭建起了“吴忠市蒲公英家庭教育志愿者”“吴忠快乐妈妈读书会”“吴忠市家庭教育志愿者”QQ群、“吴忠市儿童早期发展课堂”、5个县(市、区)、1个乡镇、2个村(社区)家庭教育读书沙龙微信群和“吴忠市好爸好妈课堂”公众微信,以现代手段引领社会各界参与到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中。截至目前,这些群已有1200多人参与进来。
积极探索,查漏补缺,补齐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的短板。0~3岁儿童早期发展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但政府又在这一领域处于“缺位”的状态。吴忠市妇联本着“政府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能”的原则,主动请缨,将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到市政府2016年的十项为民办实事之一,为更多的儿童和家庭提供科学到位的服务。建立了5所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家长学校、20个村(社区)示范指导服务点、13个婴幼儿科学养育家长学校。外请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专家到吴忠培训各示范点的工作人员,将各示范点的工作人员送到青岛进行3天集中培训。协调社会各界资源,建设了一个包含36项内容的专题讲座库,便于各示范点(示范家长学校)“点菜单”配菜。为家长推荐了一批科学养、育方面的图书,提供给家长38堂亲子游戏课,建立了微聆听电台,目前正在筹备培训一支本土的婴幼儿成长指导师队伍。为社会各界推荐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材、专业的网络课程、家长手机学校、公益讲座、对照式菜单等学习平台,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注重引领,标本兼治,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营造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重在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首先,注重教育引领。2015年以来,吴忠市妇联将家庭文明建设列上议事日程,搭建起了“母亲素质提升大讲堂”,先后邀请中国社科院陈一筠教授、湖南婚姻家庭协会的金苑老师、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员曹宏老师等专家就《家道文化》《解读幸福婚姻的密码》《社会转型时期夫妻关系调适》《婚恋观教育》等专题进行辅导,受到大家一致认可。其次,注重典型引领。吴忠市妇联在491个村社区和30个市直机关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晒幸福、议家风、讲故事、展风采、秀梦想”等环节,引领广大家庭树立注重家庭文化建设的理念,吸引更多家庭向往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以“最美”精神丰富良好家风,以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全市基层妇联组织共评选出“最美家庭”966户,征集到的好家风好家训1195条。
存在的问题
工作开展不够平衡。家庭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城市与农村开展工作不平衡;市区与各县市区不平衡,各县(市、区)工作开展不够平衡,特色不够突出;起初确定的6所试点学校与非试点学校不平衡。
家庭教育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妇联组织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牵头单位,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相应配套的政策保障和必要的资源保障。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上下联动解决问题的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妇联的“联”字作用;妇联组织的职能分工、政策使用、资源占有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工作难度大。
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做得不够。家庭教育普及性的工作开展较多,聚焦重点问题少,还未达到“精耕细作”的预期。比如未成年人教育突出问题,对留守儿童、不和谐家庭、父母知识层次较低家庭等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得不够。
创新载体方面还有欠缺。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广播电视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等平台阵地还未得到完善。

思考和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家庭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扎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妇联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是关键。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重在“指导”,妇联作为牵头部门,如何定位、怎样引领是需要厘清的问题。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面对的各种问题。 要注重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家庭教育网络和新媒体服务平台,使更多家长得到更快捷、更方便的指导服务。
建立工作机制是基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府行为。要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要整合资源,建立“党政领导,政府主管,妇联牵头,部门负责,家庭尽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下联动解决问题的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抓好队伍和阵地建设是根本保证。进一步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热线电话、网站等建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和讲师队伍的作用,依托各类家庭教育服务站点,认真分析当前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家庭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是基本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首要问题就是要为社会各界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教育学习途径。G
(作者单位:同心县委)
责任编辑: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