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体固定术联合玻璃体注气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睫状体固定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 术前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确诊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40例(40眼),随机分成2组:A组20例行单纯的睫状体固定(缝合复位)术;B组20例行睫状体固定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 A组术后眼压升高恢复正常8眼,术后1个月8眼眼压高于14mmHg(1mmHg=0.133kPa),OCT检查黄斑水肿消退,二次手术者2眼,术后2个月眼压高于14mmHg者16眼。B组术后眼压短暂增高至正常者15眼,术后1个月18眼眼压高于14mmHg,OCT检查黄斑水肿消退,无二次手术者。两组术后2个月矫正视力0.4—0.8者分别为40%,55%,0.1~0.3者为30%,20%,〈0.1者为30%,25%。结论 睫状体固定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眼压恢复快,黄斑水肿消退快,视力恢复好。

其他文献
一年前,我做了李老太太的房客,住在她家二楼。李老太太有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平时只有晾衣服的时候上来。她的老伴王老爷子则总笑眯眯的,每天在二楼的大凉台上种花种草,他戴着老花镜看那些植物的样子,让人觉得怪孤独的。  时间久了,我从王老爷子那得知,他们的大儿子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当教授,两口子都四十多岁了还不打算生孩子,二儿子就在这座城市,但因为工作忙,很少回来。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回到李老太太家,觉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双方对自己析益的维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因医疗纠纷诉讼法律的案例日渐增多.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条科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拆讼,由医疗机构
目的 探讨孤眼(另眼已盲且无法复明者)患者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粘连性小瞳孔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孤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粘连性小瞳孔43例(43眼),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眼压及视力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及3个月眼压≤21 mmHg(1mmHg =0.133 kPa)的比率提高,眼压>21 mmHg的比率及平均眼压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目的 观察通过激光指示光引导定位泪囊,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治疗泪囊移位的方法。方法 对12例(12眼)经CT、MRI或泪囊造影后证实泪骨、鼻骨、或上颌骨鼻突骨折造成鼻泪管阻塞和泪囊移位,在局麻下激光指示光针于上或下泪小管进入泪囊,鼻内镜光源反复打开和关闭以观察指示光最靠近骨窗的最佳位置,切开相应鼻黏膜,做骨窗,然后顺势扩大鼻黏膜和骨窗口,准确找到泪囊后放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结果 12眼外伤性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严重眼外伤48例(48眼),其中穿孔伤28例,眼球挫伤12例,眼内异物8例,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的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3月随访时测定眼压及视力,并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3月眼压6.0—9.5mmHg、10.0—21.0mmHg及21.5—34.0mmHg(1mmHg=0.133kPa)段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