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该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了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整个社会意识到,高考不再能改變命运、也不该承担改变命运的功能时,这样的高考才会“不惑”。
  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不少媒体都推出高考40周年的纪念专栏,一看主题,大多是“高考改变命运”。
  高考确实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起着改变人的命运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刚恢复高考那会儿的人来说,这一记忆是十分强烈的。
  但是,不能把“改变命运”作为高考的主题曲。事实上,当高等教育已经要进入普及化阶段时,还以“改变命运”作为高考的功能,这不但错位,可能误导高考改革与教育发展,而且会制造社会的高考焦虑与教育焦虑。现在,该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了。
  从考大学到考名校
  有人说,现在考上大学也很难改变命运,不像以前,参加高考,就是考上专科也改变命运。
  这是脱离教育的发展与高考的变化在谈论高考。1977年,中国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人,录取率只有5%。事实上,直到199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0.5%。
  但到2015年,中国高考人数为942万,全国平均高考录取率接近75%,部分地方高考录取率超过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根据这些数据,上大学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果再以40年前的“上大学”观察当下的“上大学”,无疑是刻舟求剑。
  直到1992年,中国都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国家包分配”,大学毕业生有“铁饭碗”。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环境中,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份(从农村户籍变为城镇户籍),也可改变命运。当高考录取率在有的省份已经达到接近90%时,还希望考上大学就获得“特殊身份”,变得不现实。
  随着大扩招,社会上对待高考的看法,从以前考大学过独木桥,逐渐变为考名校过独木桥——不是要上一所大学,是必须进重点大学、名校。当高考变为名校争夺战后,再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都难以缓解高考焦虑。
  如果以进入重点大学来论改变命运,能改变命运的学生有多少?全国每年的高考生只有8%能进重点大学,其余考进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怎么对待大学?
  在国际上,对高等教育有个基本的区分: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15%时,是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早在2002年就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中国社会对上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精英化阶段,这是严重错位的。
  改革进行时:
  淡化学校身份标签
  追逐名校,从好的一方面看,可以给人动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在制造应试的漩涡。一些在求学阶段感到进入重点大学无望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初中就萌生辍学念头。中考没有考入普通高中,进入中职的学生,容易有受挫感。在“高考改变命运”的心态中,社会要形成“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氛围,十分困难。这会直接导致教育的质量和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更严重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存在十分功利的教育观,即升学有用、读书无用。
  2014年颁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要取消高考录取批次,调整志愿填报方式。根据高考改革部署,2016年,已有15个省市取消三本,与二本融合;上海市从2016年起率先取消一本二本划分,从2017年起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方式(一所大学根据专业选科要求不同分为若干专业组);浙江在2017年的高考录取中,取消所有本科和高职批次划分,并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推进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淡化学校等级、身份标签,促进学校间平等竞争,由此淡化考生的名校情结。这是好的方向,要起到改革效果,有待于社会功利教育观的转变。
  真正的公平
  当前,高考承载了社会对公平的期望,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成为高考公平最直观的表达。这种公平还需要仔细推敲,而且,分数公平也制造着唯分数论。但要突破分数公平,建立多元的高考升学评价体系,却困难多多。
  对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学生而言,可能未必真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个来自农村、没上过幼儿园、在教育质量很低的农村学校读书的学生,和在城市、从小接受更好教育的学生,在一张试卷上竞争,从一张试卷分数角度,是公平的,但教育起点和过程却并非如此。
  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的高考平均分数比城市地区学生低40分,这就是农村学生占大学生比例接近60%,但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却日益走低(在2012年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之前)的重要原因。由于高考分数不能和城市学生比拼,农村学生更多地进入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
  分数公平,对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也不公平。目前的分数公平,是在设定的高考科目范围内的公平,按这几门高考科目的分数从高到低,结合学生志愿录取。
  之前,为了矫正这一评价方式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关注不够问题,而实施加分政策,包括艺术特长加分、体育特长加分、学科特长加分和综合荣誉加分。但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加分造假和加分腐败。
  要真正扩大农村学生高考公平和素质评价公平,应该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和多元评价。可是,对于大学自主招生和多元评价,社会的信任度并不高,宁愿要单一的分数评价,以维持脆弱的公平。
  政府也想在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改革突破。但是,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路走来,一路遭遇质疑。人们的主要担心,是其中是否存在潜规则。
  高考改革的理想局面,应该是招考分离,大学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但是,由于高考承载了社会对基本公平的期待,而目前有效约束权钱干预教育、干预招生的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高考陷入大家都知道的要改却难改的困境。
  四十应不惑,但如果高考一直背负着社会赋予其“改变命运”的沉重使命,就会依然存在诸多困惑。或许,只有整个社会意识到,高考不再能改变命运、也不该承担改变命运的功能时,只有消除对不同类型教育的歧视、消除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学历歧视时,高考升学、进哪一类学校,才能变为学生自主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成才出口”,这样的高考才会“不惑”。而这,需要改革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教育管理制度、人才评价制度,等等。
其他文献
鉴于奥巴马政府在交班前竭力放大“俄罗斯黑客网攻美国大选”事件,特朗普在今年1月11日召开他胜选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时,承认俄罗斯参与美国大选期间的黑客行为,并反复强调自己与俄罗斯毫无关系。同时,美军在欧洲持续加紧部署,而此前外界较为笃定“特朗普时代”将有所改善的美俄关系,似乎离人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俄掌握特朗普“黑料”?  就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前一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联社等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称
322年前,人们还在为企业破产而争论;  322年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生有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  一些企业虽然破产关闭了,却有更多的企业新生成长起来。  改革开放40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从不足500万户增加到目前的1 亿户以上,增长了2000多倍。  这曾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32年前,新中国第一家破产企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正式宣告破产。  这一改革试验被誉为“惊天第一破”,犹
小时候,母亲的鼾声每每让我难以入睡。起初“柔风细雨”,随后“松涛阵阵”,到了高潮猛地一提,又戛然而止,让人猝不及防。有时我会推推她,可是她翻个身继续呼呼大睡。我也曾试图捏母亲的鼻子,或抽掉她的枕头,但都无济于事。我也只好捂起耳朵,等着天明。  高中时,因为学习压力大,我睡眠一直不好。母亲专门在我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照顾我。一天晚自习回家后,我发现母亲竟在沙发上睡着了。我忙让她去床上休息,她连说自己还
英雄营长  70年前的初夏时节,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半岛局势波诡云谲。  中国中部的大城市武汉还是一派祥和,人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规划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27岁的武汉监狱狱长曹玉海正沉浸在热恋中,深爱着他的美丽女护士已表达了结婚的愿望,这位伤痕累累的战斗英雄,安享着出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和平时光。  但是,随即爆发的朝鲜战争,让曹玉海作了一个抉择。他听说自己的老部队三十八军途经武汉往北
今年3月,在广西发生了一起不同寻常的受贿案件。在该案中,直接的受贿者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在这名校长的“领导”下,该校竟然在“集体研究”之后选择集体受贿。  在校长“领导”下,经“集体研究”后集体受贿  3月13日,据广西融安县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共融安县委批准,融安县纪委监委对融安县高级中学原校长莫开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莫开国在担任融安县高级中学校长期间,利用职
被“断崖式”降级三年之后,曹建方还是难逃法网,于2019年1月被移送司法机关。  出生于1957年的曹建方曾任云南省委常委、秘书长,官至副省部级,因“严重违纪”,2015年底被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但其具体去向一直没有公开。直到此次被移送司法机关,官方才在通报中披露了曹建方被“断崖”之后的新职务——云南省农垦局规划统计处副调研员。  党的十八大之后,包括曹建方在内,已有近30名省部级官员因违纪受到
这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回答“你与你父亲谁更清廉?”时,他回答:自己父亲远胜过自己,“因为父亲很清廉,唯恐别人知道;而自己清廉,却唯恐别人不知道”。  清廉为将  三國时代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其中有一位名臣胡质,他的出名,是因为清廉。  胡质无论走到哪里带兵,都以节义自守,毫不贪财。有时,打勝仗之后,朝廷颁发奖赏,他不是拿回家里,而是送给士兵们,以至于胡家“家无余财,唯有赐衣书箧而已”。胡质由此很
70年前,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打出了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刚强而执着,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宁可去养病也不听临时中央“左”的错误路线指挥。刘少奇也很刚强,讲话尖锐鲜明,把党的力量一度很薄弱的华北、华东、华中的局面打开,立了大功,深得毛泽东赏识。周恩来温和,润物细无声,起初是毛泽东的顶头上司,却在遵义会议后自认不适合当统帅,说“红军不能没有毛泽东”。朱
2015年以来,公务员辞职现象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公职人员主动请辞,一些党政机关亦在制度设计上为公务员队伍“预留出口”,以期構建合理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  “离开党政机关去做专职研究,是我人生又一次重大选择。就像当初离开教师岗位选择从政一样,是经过认真思考的。”2016年4月,王广国辞去河南省新郑市委书记职务,转任中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副局(厅)级领导干部,王广国
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考核多,基层干部忙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近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此“画像”。  重“说功”,轻“做功”  一些同志在理论学习上态度不端正,认为理论学习是做给上级看、讲给下级听,给自己“装点门面”的,而不是为了武装头脑、学以致用、改进工作,因此没有领会思想精髓、触及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