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成长成才需要历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教师越来越快的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探索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途径,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但由于青年教师都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阅历较浅,教学经验不足,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或者重点扶持和培养。近几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教师的研讨气氛浓了,教师的关系近了,思考的思路也广了。身边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让大家也感到有上进的鼓舞,也有成长的活力,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共享。
   一、热心爱教育 持之以恒
   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精力充沛,聪明有学识,只是初为教师,在教学上缺乏历练,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教材把握不准,不掌握学生认知情况,教学的方法、手段不灵活等等,有时把拓展拔高的知识讲得侧重了,有时把基础训练性的知识跑粗了,进而导致教学成绩不够理想。但青年教师热情自信,富有强烈的进取心,会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更多地看书、算题、与别人研讨,坚持不懈,努力让自己成熟起来。青年教师的努力,认认真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做法,强烈的进取之心,博得大家赞赏佩服。热爱教育事业,进取努力,持之以恒,有这样的态度和品质,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成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学习理论 联系实际
   专家的理论、经验和方法青年教师会学,但由于经验所限理解不透专家之意,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很难内化成自己的。通常学校会安排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或有经验教师结成帮教帮带对子,这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如骨干教师参加的培训、观摩、学习等,收获一些理论和教法,借助笔记和实例毫无保留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认真琢磨,并在备课、上课时关注,联系当堂课的实际,体会理论性的知识,成长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再如经常在备课时、上课前有一些交流,经常互相听评课,启发与引导怎样简捷有效,增设怎样的题目可拓展延伸当堂课,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可分散难点等。实际上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对年青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并促进他们不断成长。
   三、勇于实践 敢于尝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没有大胆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近于空谈,成长也是漫长的。青年教师则更愿意接受新思想,能够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后,揣摩要义,研讨做法和方式,大胆实践。经过长期努力,引用创造,提高了课堂效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充实了自己。如他们在课堂上有时会设计选作题目,这样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课堂小测试,激励了学生学习,成为课堂的亮点。有了实践尝试,也有了相应的收获。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大胆实践和尝试,从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青年教师应一如既往地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注重与骨干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共同探讨,在教学经验、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汲取深厚的内功,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许多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经历感染着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创新,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才能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一路高歌。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第三十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来评价课堂教学成效的概念,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还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依据学生的就近发展能力,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学识。在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尽力促使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等能力都能得到相应发展,形成积极
近年来,福建自贸区建设成果显著,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本文在分析福建自贸区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福建自贸区建设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三个片区各自的
摘 要:区域活动是小组化、小班化、开放式、自由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创设环境,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帮助幼儿提高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质疑  区域活动是教师在孩子们活动范围内开辟、开设小面积的活动场地,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环境,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提供孩子们游戏、活动和操作,让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
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实效日益缺失的困境,传统文化做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在隐性教育方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高校德育实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文化隐性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