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核细胞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中的价值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LONG1987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巨核细胞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治的价值。

方法

分析诸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ITP患儿11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按照病程是否大于12个月分为慢性组32例、非慢性组7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初诊病程、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巨核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初始治疗方案的差异。通过多因素分析了解慢性ITP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初诊时病程、淋巴细胞计数评估慢性ITP及初次治疗效果的价值。分析巨核细胞评估初次治疗效果的价值。

结果

慢性组初诊病程[(5.8±2.26)d]、巨核细胞数量[(210.28±98.67)个/片]长于、高于非慢性组[(3.57±2.05)d、(165.26±78.35)个/片],而淋巴细胞计数[(2.87±0.90)×109/L]则低于非慢性组[(3.66±1.12)×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4、2.299、3.545,均P<0.05)。巨核细胞计数不是慢性IT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初诊病程是慢性ITP的危险因素(OR=3.826),而淋巴细胞计数则为保护因素(OR=0.471)。初诊病程评估慢性IT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48,最佳分界值为4.5 d,敏感度65.4%,特异度为62.5%。而淋巴细胞计数评估慢性ITP的AUC=0.712,最佳分界值为3.01×109/L,敏感度59.4%,特异度为78.2%。初诊病程、淋巴细胞计数评估患儿治疗效果无明显意义。巨核细胞增多者初次治疗的疗效优于正常水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51,P<0.05)。

结论

初诊病程、淋巴细胞计数有助于评估儿童ITP的病程时间,而骨髓巨细胞细胞计数增多患儿的初次治疗效果较佳。

其他文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危重综合征,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治疗措施包括呼吸支持和药物治疗。本文就糖皮质激素、他汀类药物、抗氧化剂、重组人活化蛋白C、镇静剂与肌松剂、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间充质干细胞、扩血管药物等药物治疗ARDS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移动医疗APP在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出院后通过腹透门诊、微信群、QQ群、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传统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传统方法上增加腹透之家APP进行管理。干预6个月后,分别评价两组的治疗依从性、门诊随访和临床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及容量、营养状况。结
目的分析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山西同煤集团总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6 min步行距离、
目的 通过分析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影响因素,制定一系列防治策
目的使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了解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行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后患儿24例,使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对手术后4个时间点的心脏指数(CI)、乳酸浓度(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结果在术后4 h
目的探讨女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雌激素、催乳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新确诊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女性患者76例(研究组,包括Graves’病40例和桥本甲状腺炎36例)及年龄相匹配的体检正常的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和对照组血清中雌激素、催乳素、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