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保安张永辉:读书是一种愿望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9日上午10点半,44岁的张永辉脱下藏青色学位袍,离开礼堂,穿过校园,走进电子科技大学的门卫室。一个半小时前,作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毕业典礼。现在,他回到了自己的保安岗位。
  作为曾经只有高中文凭的退伍军人,张永辉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一个保安,需要读那么多书吗?”他总会微笑回答:“读书真的很重要,读研究生期间,我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这跟不学习是有区别的。” 张永辉现在是保安队队长助理,他学习的管理知识在这里得到了运用,“以前我在安排工作时,会非常严厉,但后来发现,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都需要技巧,柔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电子科技大学当了17年保安的张永辉心里始终有个愿望:继续读书,有知识,有文化。当然,还有学历。
  2005年9月,张永辉报名了本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行政管理专科课程,他白天站岗,晚上回家看书,周末去上课。之后,他继续报考本科,2009年,张永辉本科毕业。2013年,他决定“再次出发”,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
  对于没有系统读过大学的张永辉,英语、高等数学如同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他买来单词书,看不懂句子,就从单词开始背,遇到不懂的,就去找外语学院的老师或同学。那一年,他从来没在晚上12点前休息过。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张永辉激动得泪流满面。
  保安与硕士之间的落差,让张永辉一时成为焦点人物,他说,坚持读书是为“弥补早年的遗憾”,现在他仍想留在学校做保安,“保安这个岗位我很熟悉,我觉得也挺好,所以毕业后还做我的本职工作,暂时没有换工作的打算。”
  热议锐评:总有些人固执地认为某个年龄段就该干属于某个年龄段的事情,不管是对大龄参加高考的人,还是像张永辉这样嗜书如命的打工者,总带着偏见。但是,爱读书的人不应该被嘲笑,不管他年龄多大,从事的职业多么卑微,读书都是一件高尚的事情,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
  素材运用:勤奋;好学;圆梦;感恩;小人物逆袭……
  (资料来源:《新京报》等)
其他文献
精巧的书页仿佛是一只合上了翅的蝶,轻轻翻动,浸了馥郁墨香的蝴蝶弹指之际飞越千年的韶华,翩然而落,停在眼前。  每每启开透着古味的书,感应作者清丽精巧的文字,就仿佛有一双无形而粗糙的手,轻缓地揉搓我的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外婆念此句时,正值那个盛夏,她揉着我软软的碎发,微微笑着,为我读诗。当时只觉得音韵如雨击磬石,声声入耳清脆动听,便学着古代的小书生摇头晃脑地背了
每年暑假,我都会回到老家住一段时间。  今年依旧。  院子前面有一片湖。湖里,是一群不知疲倦的鸭子,在胡乱扑腾。那嘈杂的叫声,仿佛在抱怨毒辣的太阳,把水都晒得发烫了。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殊不知“夏湖水烫鸭亦先知”。湖边的梧桐树,依旧挺拔直立,像一个英勇的战士,没有丝毫的畏惧。美人蕉的叶子边缘有些发黑,怕是被这热情过头的太阳烤焦了吧!枣树摇晃着一个个未成熟的、青绿色的小果实,随着夏风柔柔地舞蹈,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妖娆春色。她的心却在寂寞中辗转,如柳絮一般,漂泊不定。她说不清她到底在期待着什么。只是日子在静寂中淌过,无声无息。回眸桃花初绽又一春时,时间照样可以过的惊心动魄,却不留痕迹。  那一日,她听见有人轻叩柴扉,声音不大,心中似跳漏了一拍,心想这个辰光,会有何人来访?  出门迎客,见一陌生男子,对视,复又暗惊,怎么这般眼熟?随即敛眉局促,该怎生是好呢?  稳住心神,半天才款款
喜欢折纸。自认这趣,雅。  房间书柜的顶端放满了我的折纸。现代折纸——一张纸,不剪不撕不贴,光折,便可栩栩如生。  少有人理解折纸的乐趣。取出一张纸,照着折痕图打格,红峰蓝谷,红线向上折,蓝线向下折,折出大致折痕后再聚合成一件艺术作品。这需要耐心,也要时间,通常一个上午方可完成一件。  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折纸啊?我只说,因为慢。折纸的时间是慢的,缓的,用心的。每一条折痕,每一次聚合,都要认真对待
台湾诚品书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台湾通向外界的门,也打开了所有热爱阅读的眼睛,成为台湾文化地图上耀眼的地标。作家南方朔说:“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仿佛艾菲尔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领着城市走往想象和期待的方向。”穿梭在书香四溢中的人们很难想象,这浓浓文化氛围后面,是长达15年的亏损,这引导人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场所里,是创办人吴清友25年的坚守。  上世纪50年代,吴清友出生在台湾。小时候,父亲受人连累
2016年中考话题预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到文化强国,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故事”。在此引导之下,紧扣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文化类考题,逐步成为了近两年中考的新热点。  如2015年山西省作文命题要求 “作文
环城皆山,其城南有七棵百年老树聚首,那是红豆杉。沿红豆杉下小路,行一二里,峰回路转处,飞瀑激石,声大如雷。石上刻有“丁坑村”。丁坑村不大,只几十户人家。村人白天做香菇,晚上便聚在一起,男人们喝酒扯嗓子,女人们跳舞或者聊天,孩子们忙着在空地闹。  哑巴也喜欢喝酒扯嗓,也喜欢跳舞,也喜欢跟着孩子们闹。他清瘦,驼背,一双眼睛向上斜吊着,眼珠子也跟着斜吊着转,两只大门牙,一只朝外一只朝里,实在说不上好看。
人生没有坦途。倾听内心的呼唤,寻找自己的道路,敢于挑战自己,这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勇敢的去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锻炼出不屈的意志和信念,人生就会越来越精彩。就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失败后再爬起来,继续前进,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把毕业生比作《老人与海》故事里那个追随老人的孩子马诺林,他是善良、忠诚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文学创作现象。莫言在精神资源与文学意图方面展现了“守成”的一面,而在形式创新与风格提纯方面则有其大胆的“创变”。在精神资源的掘进及其拓展、艺术革新与冒进的把握,以及“遗世独立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坚守等方面,莫言近年文学创作呈现了诸多可供探讨的话题。莫言仍在文学创作的“壮年”,已经为世界贡献了个性化的创作和艺术产品,未来的期待也许会成為对他的一种持久的压力
木雕流金,岁月涟漪,立在矮土墙旁,隐约闻到醇浓的红薯香,这香气飘进心间,打开童年难忘的记忆。  小时候的我最爱吃红薯,每到寒风刺骨、银装素裹的冬季,便求着奶奶和我一起烤红薯。奶奶总是笑着答应。我便牵着她的手,乐颠颠地跑向炉灶,只听得她说:“看你疯的像猴儿似的,慢点儿。”我脸上绽开了笑,感到那声音饱含了亲切与关心,一股暖流直达心底,让这寒冷的冬天亦充满了温暖。  炉火旺,脸儿红,我蜷缩在奶奶怀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