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的习得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以作文的学习不能缺乏同伴间的模仿和自我的修正。长期以来,在学生的作文评改中,语文教师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精改细评上,却忽视了学生伙伴之间互相欣赏、夸赞、竞争、反驳所带来的奇妙效果。为了取得更好的作文评改效果和学生作文技能的真正提高,近几年来,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采用了互评—小组评—自评层层推进的方法。
一、互评,在赏识中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师给小学生的作文评改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的评语可能一语破的,但学生未必能够深刻领受,或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就是觉得教师的要求高不可攀,下次作文仍不见有什么改观和起色;然而,教师把学生的范文在班上一读,其他学生就纷纷效仿。这一方面说明了儿童愿意从众模仿的心理,也说明了学习同伴的好做法最容易成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他们在潜意识中觉得模仿同伴最容易成功,同伴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所以,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笔者并不急于批改评价,而是让作文水平相近的学生互相阅读对方的作文,然后作出评价。
让学生互评作文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在笔者的全面指导下展开,按照写评语的步骤与要求,给出点评与总评。点评主要指学生对遣词造句、段落衔接、详略得当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总评主要从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构思、选材的典型、结构的严谨、书写的态度等几方面来评价。点评和总评都是以赏识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行鼓励性评价为主。
经过这样的互评,学生很容易从他人的作文中看到自己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上的不足,也会从互相对比中接受好的做法。而且,鼓励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评价兴趣。例如,六年级学生顾业丽的作文《母爱如水》,文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热情的笔触描述了几个感人的母爱故事。
  
水缓缓地流着,清清的,纯纯的,带着丝丝欣慰,带着丝丝甜蜜,带着清清而暖暖的感觉,慢慢地流过高山,流过平原,一直流过我的心田……(作文《母爱如水》的开头)
读罢此文,我感到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在我心头流过,给我带来了许多清凉。回想以前,我是多么自私,对妈妈的关爱熟视无睹,原来我内心缺少感恩,缺少热情。顾业丽同学给我送来了一片阳光,我要谢谢她。同时,我感到自己作文不如顾业丽同学的原因是她这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五彩缤纷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她的文笔简洁流畅、生动感人,让我非常佩服。真诚地祝福她在文学这块芳草地中辛勤耕耘,让文学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彩。(同伴张旭的评语)
  
从学生的习作和评语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评改态度是认真细致的,既没有不妥当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贴标签式的概念化的语言,就连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也能写得情真意切了。
二、小组评价,在合作中增添自信
学生互相评价后,笔者采取小组评价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将每篇文章再在小组内评议,最后在小组中推选出最好的文章,在全班交流。作文中的佼佼者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谈谈自己的构思经过、创作目的、如何选材以及成功的体会。这样做,被评者不仅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别人的认可中品尝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写作的自信心。参评者不仅培养了运用口头语言交流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对书面语言的认识、理解与鉴赏能力。例如,学生石秀的作文《儿童村的亲情》虚构了一个曲折感人的亲情故事。
  
主人公常静由于饥饿所迫,把年幼的儿子卖给了别人后,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便来到了儿童村与天真活泼的女孩青、冷漠寡言的男孩文组成了一个家庭。常静把她母性的爱全部给了这两个孩子。世界如此狭小,原来文就是被常静卖掉的亲生儿子。文知道了真相,他怀着怨恨离开了家。常静在永远的遗憾中去世了,而文又带着悔恨回来了,留给他的是永远的痛。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们参与评价的热情极其高涨。快嘴的梁真说:“故事太凄凉了!你不愧是悲剧大师,让我这冷心肠也被你感动了。”一向沉默寡言的高丽莎说:“语言很成人化,思维也很独特,叙事很简洁,真令人叫绝。”冷不丁有人说了一句:“我认为故事的结局最好再凄凉些,更有悲剧的效果。文已经认识到了错,打算回来向常静认错。没想到,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车祸,丧了命,留给青永远的伤痛。”
学生评学生,相互更易理解、易接受,少了拘束,多了坦诚,大家都有了自我表现的一席之地,不知不觉中创设了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创设了写作的氛围,自然激发了写作的活力。
三、自评,在重新认识自我中品尝喜悦
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文章再发回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新认识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学生对别人的评语不见得全部认同,有时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笔者就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构思经过、写作体会阐述出来,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渐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还鼓励学生把自己成功的作品编成集子,并给自己的集子取上名字,写上序言,这更增加了学生们的成功感和持续的写作兴趣。焦玉杰同学将较好的作文如《秋雨沙沙》《夜》《最后一片树叶》《感谢那片蓝天》等收录成集,下面是她在自己的集子《心灵的乐园》中的序言。
  
我是一个爱静的女孩,我喜欢在秋水似的夜晚,把自己的心曲倾诉于我的笔端。我喜欢在绵绵细雨中独自漫步,让那份宁静、温馨流淌于我的作品中。在《心灵的乐园》里,我可以寻找到一份安静、一份祥和。在这里,我可以让心灵插上灵动的翅膀,放飞理想;在这里,我可以哭,可以笑,可以爱,可以恨。她是我心灵的芳草地,心灵的乐园。
  
看了学生的作品,笔者感触颇深,谁说小学生没灵性,缺乏敏捷的思维?谁说他们的作品不新颖,语言不鲜活?他们身上涌动着童真的、时代的旋律,他们的思维活跃、思想超前。准确认识、评价了自己和伙伴,他们的习作将会插上更加自信而灵动的翅膀。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区双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
  
                        
                    
                            
                        一、互评,在赏识中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师给小学生的作文评改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的评语可能一语破的,但学生未必能够深刻领受,或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就是觉得教师的要求高不可攀,下次作文仍不见有什么改观和起色;然而,教师把学生的范文在班上一读,其他学生就纷纷效仿。这一方面说明了儿童愿意从众模仿的心理,也说明了学习同伴的好做法最容易成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他们在潜意识中觉得模仿同伴最容易成功,同伴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所以,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笔者并不急于批改评价,而是让作文水平相近的学生互相阅读对方的作文,然后作出评价。
让学生互评作文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在笔者的全面指导下展开,按照写评语的步骤与要求,给出点评与总评。点评主要指学生对遣词造句、段落衔接、详略得当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总评主要从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构思、选材的典型、结构的严谨、书写的态度等几方面来评价。点评和总评都是以赏识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行鼓励性评价为主。
经过这样的互评,学生很容易从他人的作文中看到自己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上的不足,也会从互相对比中接受好的做法。而且,鼓励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评价兴趣。例如,六年级学生顾业丽的作文《母爱如水》,文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热情的笔触描述了几个感人的母爱故事。
水缓缓地流着,清清的,纯纯的,带着丝丝欣慰,带着丝丝甜蜜,带着清清而暖暖的感觉,慢慢地流过高山,流过平原,一直流过我的心田……(作文《母爱如水》的开头)
读罢此文,我感到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在我心头流过,给我带来了许多清凉。回想以前,我是多么自私,对妈妈的关爱熟视无睹,原来我内心缺少感恩,缺少热情。顾业丽同学给我送来了一片阳光,我要谢谢她。同时,我感到自己作文不如顾业丽同学的原因是她这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五彩缤纷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她的文笔简洁流畅、生动感人,让我非常佩服。真诚地祝福她在文学这块芳草地中辛勤耕耘,让文学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彩。(同伴张旭的评语)
从学生的习作和评语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评改态度是认真细致的,既没有不妥当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贴标签式的概念化的语言,就连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也能写得情真意切了。
二、小组评价,在合作中增添自信
学生互相评价后,笔者采取小组评价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将每篇文章再在小组内评议,最后在小组中推选出最好的文章,在全班交流。作文中的佼佼者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谈谈自己的构思经过、创作目的、如何选材以及成功的体会。这样做,被评者不仅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别人的认可中品尝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写作的自信心。参评者不仅培养了运用口头语言交流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对书面语言的认识、理解与鉴赏能力。例如,学生石秀的作文《儿童村的亲情》虚构了一个曲折感人的亲情故事。
主人公常静由于饥饿所迫,把年幼的儿子卖给了别人后,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便来到了儿童村与天真活泼的女孩青、冷漠寡言的男孩文组成了一个家庭。常静把她母性的爱全部给了这两个孩子。世界如此狭小,原来文就是被常静卖掉的亲生儿子。文知道了真相,他怀着怨恨离开了家。常静在永远的遗憾中去世了,而文又带着悔恨回来了,留给他的是永远的痛。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们参与评价的热情极其高涨。快嘴的梁真说:“故事太凄凉了!你不愧是悲剧大师,让我这冷心肠也被你感动了。”一向沉默寡言的高丽莎说:“语言很成人化,思维也很独特,叙事很简洁,真令人叫绝。”冷不丁有人说了一句:“我认为故事的结局最好再凄凉些,更有悲剧的效果。文已经认识到了错,打算回来向常静认错。没想到,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车祸,丧了命,留给青永远的伤痛。”
学生评学生,相互更易理解、易接受,少了拘束,多了坦诚,大家都有了自我表现的一席之地,不知不觉中创设了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创设了写作的氛围,自然激发了写作的活力。
三、自评,在重新认识自我中品尝喜悦
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文章再发回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新认识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学生对别人的评语不见得全部认同,有时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笔者就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构思经过、写作体会阐述出来,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渐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还鼓励学生把自己成功的作品编成集子,并给自己的集子取上名字,写上序言,这更增加了学生们的成功感和持续的写作兴趣。焦玉杰同学将较好的作文如《秋雨沙沙》《夜》《最后一片树叶》《感谢那片蓝天》等收录成集,下面是她在自己的集子《心灵的乐园》中的序言。
我是一个爱静的女孩,我喜欢在秋水似的夜晚,把自己的心曲倾诉于我的笔端。我喜欢在绵绵细雨中独自漫步,让那份宁静、温馨流淌于我的作品中。在《心灵的乐园》里,我可以寻找到一份安静、一份祥和。在这里,我可以让心灵插上灵动的翅膀,放飞理想;在这里,我可以哭,可以笑,可以爱,可以恨。她是我心灵的芳草地,心灵的乐园。
看了学生的作品,笔者感触颇深,谁说小学生没灵性,缺乏敏捷的思维?谁说他们的作品不新颖,语言不鲜活?他们身上涌动着童真的、时代的旋律,他们的思维活跃、思想超前。准确认识、评价了自己和伙伴,他们的习作将会插上更加自信而灵动的翅膀。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区双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