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当前教学实际,要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唯一的办法就是向课堂要质量。教师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观念要更新,教学思维要改变。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符合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能在一个愉快而又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浅述。
  一、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是双边活动。教育是由师生两者组成的,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从孩子的思维发展着想,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事实证明,学而不用易忘也。而从中的教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能使人终生受益。如果教师向孩子传授的只是书本知识,长期不加以运用,时间久后孩子就会一无所获。所以教师既要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孩子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教师教育孩子不只是语言上的,最主要还是行为上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和举动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站在讲台前的精神面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精神面貌和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教育孩子在课堂中一定要牢记以前小学语文课中的《小猫钓鱼》,并专门给孩子讲其中心思想。此外,我每次都要认真做教案和教具的准备工作,尽量避免在课堂中出现不愉快的现象,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课堂充满欢笑和活力。只有教师的组织、情感到位了,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激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孩子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让孩子动口
  小孩子既天真又活泼、爱说、好问,这是他们的共性。他们对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就说出来,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就问下去。这就是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共性,为所有的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每堂课力争做到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有说话的机会,孩子能说的教师尽可能不说,孩子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提,孩子能解答的问题,首先研究讨论,然后让孩子自己解答。就这样充分发挥孩子“动口说话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特意做了一个活动角,展示角的变化,让孩子观察得知角的开口变大、变小,它边的长短始终没有变化,教师提示孩子准确地回答出角的概念。最后推出角的大小跟张开角度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度无关这一结论。
  三、让孩子动手
  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得出,一些孩子听的多,丢的也多,看的多,忘记也多。经过自己亲自动手做了,效果就好多了。孩子的思维是从理性到感性,然后到认识实践。手是脑的老师,“书读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的快,认识的深,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
  好动手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孩子掌握“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我特意做了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孩子动手拉一拉后回答,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在活动中通过实物对比,从中得出“三角形不变形”、“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对数学的学习与运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孩子越来越聪明。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是孩子要热爱学习,热爱数学。目前,如果说我们教育有失败现象,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不够,出现厌学现象。孩子们厌的不是最基础的知识,而是人为地搞得复杂难懂的数学,是教师搞的那套老模式。每天重复做一件事,使孩子觉得枯燥无味。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孩子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效果将事半功倍。
  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孩子亲手测量圆的周长。有的孩子用线来绕圆周一圈,再量出线段的长度。有的孩子在圆上定一个点,将这一点与直尺的零刻度对齐,再在直径上滚动一圈,就可以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还有的孩子提出在圆片圆周上涂上颜色,设定某一点即是起点又是终点,在白纸上滚动一圈,留下的带色线段的长度是圆的周长。孩子们各抒己见,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他们反复实践,认真探索,使孩子们在心底里产生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要适应孩子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孩子的学习和身心的需要。教师工作的对象就是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是双边活动,教学工作光靠教师单方面努力是不行的,教师是外因,孩子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孩子的内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孩子的知识需求。几十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都是这样做的。
  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有一个适应的学习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的继续发展,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孩子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这些孩子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孩子大脑里产生许多疑问,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恢复孩子高度的求知欲和学习信心,从而引导孩子主动去探求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与版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版画的设计和制作是对学生心智教育、动手实践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现在的版画教学过程成了一个缺乏活生生的生活内容和多样化形式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过程。而这样的教学只能是对个体发展的一种压迫,注定没有好的效果,版画教学变成简单的技法训练。怎样在儿童版画中保持儿童的情趣?这个问题也是我这几年在儿童版画教学中所探索问题。  关键词:旨趣、志趣、兴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激发兴趣;交流合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客。自主创新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收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创新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学好化学难就难在怎样识记众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化学知识广,内容杂,难记全。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认识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讲求语言的趣味性,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化学韵语、口诀、顺口溜,可增加化学课堂语言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
从去年开始我区高中正式推行了新课改。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多做、、、、、、然而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大部分民族学生而言太难,考纲要求的最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讨论也不知从何下手,一道简单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做是完成不了的、、、、、、这么难,让学生畏惧;那些规律定理公式又是那样的客观、死板与机械,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样下去,学生哪还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了兴趣就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把“结果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把知识转变为智慧”。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现谈几点浅见。  一、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  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差异,培养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教学中唯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智力、能力乃至此创造精神才会
坚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数学教改的急切呼唤。如何立足课堂,实施自主创新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对此,我着手把好课堂教学中的“三关”即“激疑、探究、应用”。以此改革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建立探索性、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形式、题味与一体,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加乐学、爱学、主动的学习。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关键词】教育;方法;探究;乐学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语言的交流和情境中,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动
【摘要】老师和父母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你距离成功的老师和父母也就不远了。  【关键词】沟通;朋友;父母    一桌佳肴,母亲为孩子盛好了饭,孩子嘟着嘴,瞪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妈妈,妈妈说:“你到底吃不吃?我数一、二、……”三字还没出口,饭碗已经被孩子推到了一边。以前看到这个广告
【摘要】和谐是个美好的词汇,把它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我相信那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谐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追求一种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只有这种和谐,也才能真正展示我们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水平。  【关键词】和谐 新课程    曾看到一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急忙把他们赶跑。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认出他们是你当年的小
【摘要】课堂讨论是体现生本理念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详细制定课堂讨论规则,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指导学生参与讨论, 提高讨论效率。  【关键词】课堂讨论 了解学生 设计问题 讨论规则 及时评价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学理念,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纷纷开始尝试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  但是干任何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生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