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特的复杂系统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一些严肃的大型游戏,变成了一种具有自组织特点的复杂系统。它们对世界的某个可能性进行模拟,把制作者和玩家的主观行为纳入其中。作为现实中最为复杂的人与算法互动的模拟系统,它们不断发展,产生出乎制作者预料的结果,最终为我们展开一层又一层的全新意义之网。
  双翅目,业余科幻作者,致力于从现实中发掘科幻点,热爱科学与艺术的连续体。获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近未来科幻故事组首奖。
  进入《纪念碑谷》的错觉迷宫,根据《生命线》选择命运,《生化奇兵》带来崩溃的极乐城,《迷失地带》激活核泄露死区,当《辐射》系列反复构建末世,《文明:太空》终于离开了被不断重启的地球。
  《未来简史》将世界不可名状的发展归结到数据与算法。越来越复杂的游戏,则正在用数据与算法构建世界。
  科幻小说和影视试图演绎未来,但收敛的线性叙事总会寻求人类故事的原型结构,所以它们中最好的,不仅不体现了世界的复杂,还结晶了某种人性的本质、欲望或经验。
  一些严肃的大型游戏,则变成了一种具有自组织特点的复杂系统。它们对世界的某个可能性进行模拟,把制作者和玩家的主观行为纳入其中,作为现实中最为复杂的人与算法互动的模拟系统,它们不断发展,产生出乎制作者预料的结果,最终为我们展开一层又一层的全新意义之网。
  如何界定科幻游戏和其他艺术形式?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博士Ivaylo “Evil Ivo” Shmilev在题为《科幻视频游戏的长结构叙事》的讲座中,解读了游戏构造的事物与情境。

视频游戏与复杂系统


  20世纪,人类开始理解复杂性,试图阐释无法抽象的、无法用还原论解释的整体系统。我们先在物理和数学上寻觅对复杂的表达方式,然后开始真正理解,人类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地球和宇宙也是如此。
  可以说,对复杂性的理解决定了人类理解终极问题的方式:生命如何产生?智能如何创造?宇宙如何演变?
  即使通晓了复杂系统的每一构成环节,我们也难以完全解读其整体的行为模式。而游戏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世界。
  古早的游戏基于假想或模拟,某种条件下,参与者按规则行动,实现至少一个既定目标。视频游戏(video game)是游戏的一个子集,与传统游戏不同,视频游戏不要求公开成文规则。计算机设定边界,进行互动,裁定胜利,玩家只需知道操作,在游戏世界自由尝试,去发现隐藏的规则。规则的设计和设备调试则是游戏设计者的任务。他们把游戏的一般规则转化为能被算法实现的符号化和数学模型,即核心机制(core mechanics)。核心机制给出了游戏的可玩性,定义了能采取的动作,决定了游戏的种类。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悖论。随着经验增长,玩家对核心机制了解越多,游戏世界就越不重要。当玩家的抽象思维捕捉到真正的核心机制,就不再关注是否扮演警察或亡命徒了,学会移动、攻击、获得装备并升级,变得更为重要。
  这便是游戏世界的边界。虽然称得上是一种复杂系统,但它有着明确的核心机制,我们用些心思总能把握。因此它和人类用好几辈子也无法参透的真正的世界不同。游戏的制作成本和时间资源也有其上限,我们不能像科幻小说那样将整个宇宙的时空资源当游戏运作。
  游戏又需足够复杂。我们在游戏世界里体验角色的命运,与算法和不同玩家互动,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线。因此从小说叙事角度、影视视听层面、人类故事原型,都不足以诠释游戏带来的体验。设计者与玩家也开始懂得,一个大型视频游戏,需要多重的复杂度。
  科幻视频游戏对复杂度的要求更为彻底。如果说一个充分的仿真系统会与原世界真假难辨,一个科幻的系统则需源自现实,但达到足够复杂的虚构仿真,让人感受到它切实可信,这样才足以吸引和维持玩家的兴趣。深受20世纪50年代核恐慌影响的《辐射》系列就是很好的例子。

科幻视频游戏的互动复杂性


  游戏研究者喜欢用荷兰历史学家约翰 ·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魔法圈”概念,来标记现实和假想的分界线。科幻小说和游戏中的想象世界都在魔法圈内,包含了仪式、習俗及其他一切必要活动。当然,整个世界可能都是魔法圈,想象力画出了我们理解的范畴。
  游戏的魔法圈在于,它总能创造一个切实可信的世界。视觉与听觉的想象力构建树木、建筑、动物、人类,乃至整个生态;故事的想象力构建角色、情节、场景,乃至情绪和命运;概念的想象力发明有趣的逻辑构架。关于世界的想象力最终在魔法圈内联系一切——一个游戏世界得以诞生。
  视频游戏面向非常主观的欲望与品位。高度的参与、足够长时间的娱乐,让人沉迷其中。另一方面,视频游戏的复杂系统种类互不相同,策略游戏需同时处理多重参数,而叙事性游戏则需考虑角色、事件、历史背景、人物前史和各种故事环节等。长结构视频游戏总是非线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开放世界的复杂度。随着故事不断展开,世界版图不断扩展,新的特性也一层层进入游戏 。
  科幻游戏亦是如此。当我们遭遇虚构世界中的故事,互动得越多,便越能在这个世界中发现有趣的事: 如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半条命2》(Half-Life 2),其互动模式围绕枪械等装备展开。游戏开始时,玩家没有任何武器,需从敌人或其他角色处获得。玩家拿到重力枪、机车,机车升级,继而是预料之外的武器升级,于是对环境的导航开始变化,剧情开始引向新的人物。因而《半条命2》虽看似拥有线性叙事,但玩家可通过对装备的使用,开发比较独立的可玩机制。它的替代背景故事站点还公布了丰富的科幻小说,描绘了《半条命》所在世界的很多细节。
  丰富的互动因素也能增加虚构世界的可信度,让玩家消除疑虑,真正享受魔法圈的魅力。一个游戏的可信度总充满争议。现实类虚构作品中,我们认为故事提供的角色、元素和事件都真实可信。但科幻的故事和世界里,总有至少一个元素,目前不可能存在或者实行,但必须可信。因此科幻视频游戏总需达到一个额外要求:在诸多非现实元素中,消除玩家的疑虑。   早在1970年,达科·苏恩文(Darko Suvin)就描绘了科幻中的非现实元素:Novum(拉丁语,新奇事物,被用来形容科幻作品中连接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它需可信)。在叙事或互动的过程中,充分涉及科幻的Novum,直到让读者或玩家在认知上承认它的有效性。
  产生认知有效需要一个过程:假设一个有效的逻辑序列,最终让Novum获得合理的解读或使用,比如超光速飞行。在好的科幻序列中,认知有效往往产生得很快,你还没注意到就发生了。在虚构世界,同“当地人”和“当地事物”进行更多互动,就能获得更多的认知有效。而充分的认知有效,就能促使玩家沉浸于游戏世界 。尤其那些我们不太注意的小事物,和它们互动得越丰富,就越能增加游戏世界可信度。
  《生化奇兵》(BioShock)中,玩家来到一片废墟的极乐城(Rapture),一个非开放的世界。广阔的地下生活区、满目疮痍的科研中心和海底立体运输网,提供了足够的互动自由,让玩家能探索巨型海底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
  《生化奇兵》虽归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但它包含很多Novum,提供了同类游戏中少见的角色互动、自我升级、迷你游戏和多层面的类似RPG的设计。通过搜集等行为,你很快适应了“亚当”这种由深海蛞蝓分泌的基因改造物质,并进一步了解和使用一系列基因改良。你不断遭遇敌人,然后获得了对敌人“拍照”的能力,以对其“弱点”展开研究,从中取得战斗奖励和更多回报。这类互动机制并非自游戏开始便有,而是随着游戏进程而诞生,像钩子一样钩住玩家的心。
  你还可以和“遥远”的角色互动。玩家能在极乐城搜寻磁带,聆听里面的内容,体验一种游戏中的广播剧。从中你能了解到遥远角色所处的极端境地,轰炸、水患、疏散等,与游戏氛围相得益彰,更增加了极乐城的可信度,让你确信那里孕育了基因改造的后果,预示了文明如何崩溃。

科幻视频游戏的叙事复杂性


  从《魔兽》和《刺客信条》的改编看出,视频游戏的叙事同小说或影视不尽相同。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结构往往是单线或有限的多线,读者或观众几乎不能改变故事内容,无法形成互动,主题也是更为凝练的引导式叙事。
  游戏的叙事首先来自互动,因而其首要原则不是针对玩家进行单一主题的引导,而是在某一选题中,尽量容纳不同的秉性和欲望。较小的视频游戏会选择玩家自由度偏低的线性叙事,将互动机制放到叙事之外。这样的游戏内容少,讲述机制简单,少出漏洞和矛盾,但玩家没有戏剧自由。一旦玩家掌握核心机制,游戏的吸引力便大打折扣,变为单纯的操作与目标。因而一般意义上大型的视频游戏叙事必须复杂:不能过于简单,当然也不能让人难以理解。
  大型视频游戏往往采取非线性叙事,以容纳充分的、玩家自主选择的叙事模式。不论是树形还是网状,大型视频游戏的叙事体量远高于电影,大部分小说和影视剧也难以比肩,如过想看所有内容,就得不断重玩游戏。因此,为避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叙事复杂度,设计者往往会让剧情回归到单一且不可避免的事件,这便是游戏中常见的返送故事。
  当然,类似于《模拟人生》的自发叙事游戏,其卖点就在于组合式爆炸。当玩家调动资源创作自己的叙事模块,游戏叙事的逻辑将变为更加贴近玩家的自我实现。可以说,由于大型视频游戏需要丰富的叙事模式,传统叙事古老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都可作为宝贵的资源库。游戏叙事的场景和对话有些像戏剧;长故事的结构和人物弧线有些像小说;美术构图、视角切换、音乐音效有些像影视作品。一个复杂的游戏叙事系统,能在不同层面包含以上所有的特征,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安排,营造一个有效又均衡的叙事生态。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科幻视频游戏的叙事。
  科幻长久以来被视作“关于变化的文学”。这一倾向总使科幻超越严格意义的类型文学。可以说,科幻仰仗于新的观念,更多的Novum,因而不被旧有概念规范。科幻对世界和人如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内容感兴趣,通过叙事,达到一种切实可信的结果。
  科幻类视频游戏背负着同样的使命:探索Novum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我们不仅要设计丰富的故事模式,更应考量叙事的可信度:当Novum参与叙事,设计者应充分调动认知元素,让Novum引向切实可行的变化,构造出可信的复杂度。这不仅关乎游戏故事的结尾,也涉及每个角色、地点、社会,甚至小小的物件。
  于是,当游戏抵达终点,我们不仅经历了故事,也在认知上确认了游戏世界的有效性。 《质量效应》(Mass Effect)和《迷失地带》(S.T.A.L.K.E.R)就是同类游戏中很好的例子。
  《质量效应》系列中,玩家的行为和决策都会影响银河系所有生物的命运,游戏角色便成了叙事的中枢动力。这一现象也可以被称为“Mass Effect”,一種关于变化的“大规模效应”。
  游戏的绝妙之处还在于,玩家不仅可选择主角的外貌、能力,还可选择他们的人物前史乃至性向。很少有游戏能让男女同性恋或双性恋成为主角,以抵抗具有毁灭意义的外星人攻击。非玩家角色也非常丰富。虽然外星人们很多方面都形似人类,但它们多种多样,互动模式令人信服。到了《质量效应3》,游戏系列有了根据玩家行为导致的多重结果,前后叙事相关,形成了丰富的故事平台。
  相比之下,《迷失地带》则拥有丰富有趣的Novum。死区(Zone)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和无声的变种事物。不仅异类生物充满性格有血有肉,甚至死区自身也似乎是活的。这个地区地形非常复杂,有多种多样的非正常物、变种和未探索的建筑。它们难以预测,在不同时间段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
  关键还在于,它们之间互相串联,每个地区、每个物种都不孤立,都被串联到整个故事中。玩家的行为会对它们和整个故事产生影响,引发无法预料的结局。

一种独特的科幻复杂系统


  丰富的互动,可信的多重叙事,就会产生有效又引人入胜的游戏。游戏世界的核心机制与故事结合,已形成了一种高仿真的复杂系统。其中,科幻游戏更关注将新事物所带来的变化,纳入到复杂系统的考量范围,让我们真正思考虚构世界中的全球问题。在最为大胆的构想中,完美的复杂系统能够创造出规则的规则,持续不断,形成不可控的局面,最终超出人类理解。
  游戏是否是这类复杂系统的雏形?科幻游戏是否已迈出了超越界限的第一步?当算法的核心机制与人类互动,积累足够的历史,虚构世界的复杂系统将溢出魔法圈,取代未来。
  根据Ivaylo “Evil Ivo” Shmilev讲座Long-form Storytelling in Sci-fi Videogames整理(第75届世界科幻大会)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关注未来与科技的媒体,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有的可能来自你所处的时空,有的不是。小心分辨,跟紧我们。因为,我们的指导单位是:未来事务管理局。
其他文献
关于人工智能,相信各路大神在本期专刊里一定从各个视角切入,进行了巨细靡遗的陈述。那么笔者就换一个不那么显眼的角度,看看在动漫中,人工智能是怎样一种存在。  一 关键词:围棋、日本动漫  此次A.I.大事件的导火索“人机围棋大战”,直接牵引出“深层神经网络”技术,宣示着人工智能的拐点正式到来。从信心满满到一胜难求,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乭被人工智能逼到了绝境。这看似人类的一大危机,但其实,围棋并非创造性
说起蓝胖子哆啦A梦,相信从70后到00后,都会觉得如雷贯耳。这个由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创造的漫画形象,给无数人的童年乃至成年生活,带来了说不尽的欢欣快乐。也因此,在大多数国人的认知里,会以为藤子先生就是位儿童漫画家。  其实,藤子·F·不二雄的作品并不局限于儿童漫画领域,在他45年的创作生涯里,还有大量独具匠心的青年漫画传世,且多数是以科幻为主题。可惜这些佳作在中国大陆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专业任务:整理古籍  哇!很高兴你能关注到我们这个小众的专业。看字面意思就知道,古典文献学是围绕古书做文章的专业,确实离不开故纸堆。  古书里有什么文章可做?举个例子,书摊上经常有不知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论语》,和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相比,往往别字连篇,甚至内容错漏百出,这些书无论是作为文献资料用来查证,还是闲时阅读以拓展知识面,都是不可取的。这种情况在古时候也是存在的,古书在历代传
E.T.,《世界大战》中的火星人,《星河战队》中的虫族,铁血战士与异形,《阿凡达》中的六足动物体系……科幻创作者们竭尽所能,将琳琅满目的假想生物展现于荧幕之上。然而细细辨识,却也不难发现这些意图标新立异的设想依然难以摆脱“已知决定未知”的宿命。  影视作品中,外星生物大多都具备功能完备的头部,眼、耳、口、鼻一应俱全;用节段分明的肢体行走;存在一个形状与布局都与地球脊椎动物相似的大脑。  诚然,眼、
前 言  机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某种意义来讲,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机械文明的开拓史。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然而一旦失去了机械的协助与庇护,在荒蛮的自然中,我们依旧不过是褪了毛的裸猿。  诚然,人类拥有着无比聪慧的大脑,并相信正是依靠这份无与伦比的智慧,我们人类才得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不再受大自然的左右,从而掌控自己的命运。但不可否认的
那天晚上,毫无征兆地,莫林对我说:“艾琳回来了。”当时他刚举起酒杯,在下巴处停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自从公司倒闭后,莫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这里看看我。他年纪大了,积蓄颇多,已经不需要工作,来这里纯粹是想借我回忆起曾经风光的岁月。  据我所知,艾琳消失有一段时间了。她和我同时失业,但离开公司后就不见了踪影。后来有人告诉我说她去周游世界了,看看在其他地方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已经过去12个月了,我
老吉姆赶到车站的时候,还早了些,儿子的车还没到。  天上一轮圆月高悬,清辉洒在这残破的城市上。车站位于城市的西边,更是萧索。出站口冷冷清清,只有风吹动着一些纸屑,响起寂寥的沙沙声。  老吉姆不禁想起了旧日子。那时他还年轻,这座城市还年轻,这个世界也还年轻,不论什么时候,车站总是人头攒动。送别的,迎接的;落泪的,拥抱的——小小的地方上演着人生百态。但不到十年,一切就都落寞了,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那些
一  拉里在他五十三年的人生中,第一次感到了一种绝对的无力感——他一手抚育成长的人工智能,在今天的全民公投中大获全胜,取得了全人类财富的分配权!但是,拉里没有感到丝毫的荣耀,只有深深的恐惧。  拉里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为了金钱而工作,从二十五岁开始,他就一直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而无须顾虑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他有巨大的波音767代步,婚礼可以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举行……而今天,五十三岁的他,却要重新思考什么
1.  算起來,自顾海棠降落在迷途天以来,已经是第七个地球日了。  上帝曾用六天创造了世界,而顾海棠在过去六天的时间里,达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创举:她与震旦龙人建立起了最基础的信任——通过古老的以物易物的方式。  这些身材高大、浑身泛着金属光泽的生物远比她此前得到的资料中描述的要聪明得多,他们不但早就知道星盟的存在,其中最聪明的一些,甚至可以使用简单的通用语。比如阿提那,这位部族首领与顾海棠之间基本
我就要死了。很多老人都能预知自己的死亡,这种能力源于我的肉身,它可以感觉到自己即将到来的终结。  博尔赫斯7号昨天说,我成了大地上最后一个人。另一位遥遥陪伴着我的家伙,昨天从梵蒂冈去了“天堂”。博尔赫斯7号问我,是否考虑在死亡来临之前把自己也数字化上传到“天堂”,并说这绝对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择,即使数字化损失再巨大,也总比完全消失要好。  虽然我一生思考过许多次这个问题,但博尔赫斯7号从来没有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