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心里有一亩田(工作)
我喜欢被诗句围困,
在呕心沥血找出一条出路
我被什么疼爱着,
不离不弃然而它不会流动
不会在一首歌里找到一座山的峰
我们的羊群还小,叫声柔嫩。
我们离夏天的果实
还有百步之遥。
我们活着,
总会有许多这样的时刻
看到自己一直忽略的一部分
——节选自余秀华《一潭水》
2015年我的大部分劳作,都是在我们的葵花园里。我们的青青园中葵今年三年级了。
这一年,我们的小小博物家六年之旅仍然在继续。每天的阅读记录和家务清单,也依然继续。一想到这样的六年下来,孩子们要积累多少财富,这些小细节,将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多少印记,很是感慨。
生命叙事剧之感动
每年两部生命叙事剧,都会给孩子们和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灰姑娘》排练时,很多细节都已经轻车熟路了。背台词,做道具,搭舞台,写邀请函,化妆,摄影,大家都默默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最感动的是一个周末,大雪天,我们的童话剧彩排没有一个孩子请假。彩排结束待最后一个孩子都走了,我才发觉自己又累又饿。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的饭盆里有扣着的、冒着热气的汤圆和炒面。还有一张爱心小纸条。正是这样贴心的关怀和真诚的鼓励,激励我一路走下去。
海陵岛游学之反思
尽管两年多来,带着孩子们走了很多博物馆,然而我们第一次走出来,还是2015年暑假。在雷爸王妈们的策划下,我们的海陵岛游学之旅开始了。这也是一年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一大群人没有跟团,一起带着孩子们自由行,去了大家想去的地方,一路欢歌笑语。之前我们的小小博物家之旅,只是让孩子走出书本,从博物馆里认识大千世界。可是这一程的行走,让我真正明白:生活无处不教育。吃饭睡觉,排队买票,参观礼仪,这一切都存在于无形中。如果能够充分的计划和安排,我们的行程就会变得更加不同。
遭遇莫名投诉之成长
这一年最让我震惊的是9月份一开学,我被一个家长告了“黑状”,不止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她告状到教育局,学校调查并没有发现不妥之处。后来她又把电话打到了学校,说不同意我们班开展经济课程,要求学校给一个合理的答复。
对于这个家长的做法,我感到委屈和费解:为什么课程还没有完整实施,她并不了解这个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却以这样的方式反对?她为什么不提出建设性建议,却一直威胁要停止这个课程?
对此,我完全能体谅作为平时支持我的学校领导的无奈。其实我一气之下也恨不得停掉这个课程。对我个人而言,做这些除了给自己增加额外工作量,别无好处。可想到一旦停止这个课程,损失最大的是孩子们。课程我已经实施了,孩子们已经按照这样的奖惩方式开始操作了,朝令夕改的示范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我反对这样不明就里的粗暴干涉,我很期待这位家长能够提出更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面对面的沟通。那一段时间,我每想起这件莫名被人“捅黑刀”的事情,就想哭。可是我不能放弃,我也不愿意放弃。后来我又转念开始思考:我们的每一项课程,都是在与家校会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家都很赞成,也许是表象?我希望能通过家校会让父母们教育父母们,也想听取他们真正的想法。
那两天我不断反省忽然觉得,是不是就像大家所说的,我做事太痴迷,反而不能清醒去察觉身边这些人和事的变化。我意识到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就像我在发展心理学中讲过,这是一场实验,自己是一个实验者,也是一个观察者,不能够轻易用感情去决断,在这场实验当中,我也要牢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不要以为,自己做这场试验,就是真理在握。就像喜喜常说的,要时刻觉得自己做的是错的,才能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走得更长远一些,任何花团锦簇,都不能长久的。
这件事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我没有资格在这个时候消沉,因为教育就是我的工作。许多老师可能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这一次,我遇到了,也很正常。我要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哭天喊地,自顾委屈。我自己处理问题时,有些被情绪牵着走了。
最后,在家校会上,我开诚布公地请父母们无记名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也给他们把本次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会后,很多父母拉着我的手哭了,他们写来了很多感谢信。我在心里特别感谢他们在这个时候给我的支持。我知道,我要真正的成熟起来,就要学会把这件事稳妥地解决好。这是我在20年教育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成长。
我喜欢文学,文学就是人学,是关乎人的复杂性脆弱性暧昧性等等不确定的一切。因为这些不确定,所以每一个人需要的都是巨大的同理、包容、引领,反复反复反复的引领,对方从认识到习得,之后才会真正改变。这次契机,是风暴后的重生,是打碎自我后的再次重塑。
面粉厂研学之收获
我们的课程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10月份,我们开始了面粉厂研学之旅。这次,孩子们不仅会认识各种作物的果实,还能知道小麦是怎样磨成面粉的,热腾腾的馒头是怎样经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稻子又是怎样加工变成雪白的大米,大豆是怎样做成油的?
研学准备:第一步,和面粉厂联系,商讨参观事宜的可行性。第二步,在班里和孩子们了解相关粮食的图片知识及营养价值。收集粮食的有关资料,提醒孩子们认识事物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观察,我们这次研学首先要明白我们的观察目的。目的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第三步,制定参观计划,确定联系人和面粉厂进行沟通。
研学之旅:10月,全班同学集体去面粉厂参观。由于前期已做相关资料了解,所以去现场前,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带上自己的写绘本,把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东西,记在本子上,养成观察及时记录的好习惯。同时我们提出本次活动的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 当天参观内容非常多。最先参观的是粮油生产线,包括油的储存、生产线。孩子们好像对此不是很感兴趣。到了后面粮食储存区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看到了从粳米到食用大米的整个炮制过程。也知道了小米、麦子长什么样。特别是在参观一些农具时,孩子们很兴奋。他们围着碾麦子的磨盘一遍遍的尝试,感觉到以前人们吃东西真的是太辛苦啦!当孩子们看到墙上那幅著名的“秃鹫要吃非洲孩子”的画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贫穷的地方。很多孩子甚至难过得说不出话来。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参观豆芽的生产过程。大家看到了豆子一周内神奇的变化,从泡豆子到长成豆芽的全过程,还亲口尝到了甜甜的生豆芽。当讲解员阿姨说,自己也可以尝试种豆芽时,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叫嚷:我也要泡!我赶紧提示孩子们:①认真观察豆芽是怎么样长成的。②看看墙上的宣传画,记录下泡豆芽的方法和步骤。③看看有关和豆芽相关的故事。参观结束的时候,我顺势布置了这项作业:请孩子们自己种植并且亲自观察豆芽的变化,记录观察日记。孩子们非常开心。
我们的研学之旅结束了,而我们的泡豆芽计划才刚刚开始。
我们班的王子妈妈为了帮助孩子们泡豆芽,特意提来十几斤自己在农村种的绿豆。她考虑到一是有些转基因豆子泡不出豆芽,二是正值西安气温下降,暖气又没来的最冷时段,黄豆不容易发芽,所以她给孩子提供的是容易发芽的非转基因绿豆。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群众的智慧是不可忽视的。
我把豆子分发给孩子们,有一部分孩子已经在家泡了,那么可以让他们重新泡一份做对比,每天记录观察日记。我还留了一部分绿豆在班里泡了三盆,放在窗户边上,方便同学们随时观察。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热情持续升温。他们每天一到校,热切地给我讲自己的豆芽。“水为什么是绿的?”“豆子为什么没有变化,却变软了,是不是坏了?”“豆芽褪皮了,像个胖娃娃,豆芽长出来了,像个蝌蚪。”哇!孩子对生命力的感知,真是让人惊叹。他们的观察日记更是细致。就连平时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这次也是热情高涨。
孩子们绘制了豆芽成长图,写了豆芽成长日记。第四篇作文刚好是写观察日记,大部分孩子都写到泡豆芽的体会。小雷同学写道:“小豆芽也是一个小生命呢,我发现小豆芽每天都在变化,跟我一样。我喜欢泡豆芽,通过这次泡豆芽活动,让我懂得了万物的生长都需要时间,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我们的豆子还在继续长,孩子们已经舍不得吃掉他们了。我们准备把豆子养成小豆苗。现在,我们的小豆子都已经长出叶子了。我们的豆芽课程,还在继续……
研学心得:这次参观面粉厂,孩子们收获很大。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也懂得要节约粮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如何观察事物,特别是通过亲手泡豆芽的过程,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是意外之喜。研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你可以预设目标,可是孩子们的收获,永远要比你预计的多很多。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从而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传统文化调查之启发
本学期有个单元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单元本身不太好讲,还有很多内容已经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开学初,我们就计划做一个传统文化课程,在西安这座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里,带领孩子们学习身边的传统文化。课堂上,我们根据课程主题,把有相同兴趣的孩子分组,按照不同的主题,设计参观调查活动表,在周末进行小组参观。我按照综合活动的节奏,给孩子们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小组计划表,孩子们自由组合,讨论自己在组内的职责,确定全班要完成的任务,和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我负责临时调整和补充。有时候孩子们的能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下课时,他们已经无师自通,留了电话,确定了第二天要活动的地点、负责人、照相人,甚至还有小组把接送的车都找好了。我特别提醒他们需要征询父母时间再做最后确定。这次试着让孩子们根据选题不同,选择不同的博物馆分组参观。父母们纷纷建言讨论,比想象的效果好很多。
在活动期间,父母们集思广益,找到了很多我都不太知道的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如剪纸博物馆、戏曲博物馆、十二生肖博物馆等等,爱好足球的孩子要调查蹴鞠,可是西安没有这样的博物馆,孩子们就到历史博物馆看中国的古代游戏、运动。大部分父母很细心,还请了专业导游,孩子们也都带了自己搜集的资料,对照、补充、记录。
在后来的课上,孩子们分小组,各显所能。每一个组都将旅游所见做成PPT,有的小组还做了小报、实物,争相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本来计划一节课汇报的内容,竟用了三节课才完成,而且孩子们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教育并非无所不能,只有提供种种可能,孩子们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心里永远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
有一条路永远不能拒绝
(专业成长之路)
我彻夜航行,去赴生命的盛宴,清晨的金杯为我注满了光明。
我愉快地歌唱。
却不知道那赠与者是谁,也忘记问他的姓名。
倦人的夜晚,我踏上归途。
我的引路人持灯走来,向我招手。
我询问他的姓名,寂静的夜色中,却只看到他的灯光,只感觉到他的微笑弥漫在夜空。
——节选自泰戈尔《渡口》
缔造完美教室研讨会之启示
2015年,在北京举办的缔造完美教室的研讨会上,聆听了飓风大姐的讲座,还有其他榜样教师的演说,我对自己的成长开始了新的反思。
从2011年加入新教育,我听过看过的讲座也不下百场。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随着自己对新教育的了解越深,在听讲座的时候,我越来越注意观察那些小的细节。我在不断反思:飓风大姐能为了一个孩子的打架事件,根据教育学理论,写出一两万字的分析,并从心理学角度来诠释,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能这样做吗?100多人的大教室里,麦子是怎么做到关注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让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孩子,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千里寻师谢恩呢?这些,不仅仅是课程,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用心去做了。 教育司司长对新教育的肯定,
各大知名教授对新教育课程的建议,让我豁然开朗。我们不是为了追随某个人,不是为了听从某个教育口号,我们只是更真诚更忠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愿意看到教育最本真的面目,让我们和孩子们从中受益,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五莲种子教师研训之打磨
七月份有一场种子教师的盛宴——在山东五莲举行的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大会之前,组委会就通知我到时要在会上做一个报告。本来一放假,我们班的游学活动就要开始了。可是学校派我去武汉参加一个课程学习。我们的游学活动只好放在学习后。于是,这一个月,基本都在路上。从武汉到广州海陵岛,然后又从海陵岛辗转到五莲。每天晚上在酒店里,待孩子睡下,我就开始写稿子做PPT 。终于在离开海陵岛之前,把稿件发了出去。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在五莲,大家每天晚上都聚在一起研讨、打磨稿件。从讲座的内容到PPT。每一稿几乎都被改得面目全非,需要重新修订。第二天再来。开始的时候,我自己是颇有些傲气的,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为什么要改成那样。可是,当我听了其他老师一遍一遍言说,修正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一天,我改完稿子发送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回来时,我对照之前面目全非的四五个版本再看,备感庆幸。因为经过这场打磨,以后什么样的讲座我都不怕了。
获评“中国好教师”之自省
11月,我被推荐参加“中国好教师”评选。学校领导很支持,不过却在区上盖章的时候受阻。人事办说,现在要区教育局盖章,就要召开党委会。党委通过了才可以。不管你这个评选是什么组织主办的。只要不是市里直接下文,你就是教育部评选的,也必须走这个程序。当时我难过极了。
我从来都不是个热爱虚名的人。这么多年从没有主动申请过什么荣誉。但是,这次是新教育研究院推荐我,我很珍视。想到因为这样的原因不能参评,既生气又委屈,就这样,我将只有学校盖章而没有区教育局盖章的那份资料邮寄了出去。
后来,我被评为“中国好教师”,收获意外惊喜。在领奖时,我见到了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七年前被医生诊断为肝癌,并预言最多活5年。但贾志敏老师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以更年轻更热情的姿态投入到母语教学中。他说他一辈子都在教语文教真语文,一辈子都跟孩子在一起,因此他的心情永远愉悦,你能从他身上看到教育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这样的人才是真教育人。
其实真正的好老师很多,他们也都做得特别好。能和俞敏洪、贾志敏、黄豆豆这些优秀教育者们站一个台上领奖,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我觉得,没有谁的认可比自己内心的认可更重要。每个人做事情都是给自己做的。所有的学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看起来是为了别人,其实都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变得更平和,更充实。所以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其实,这个奖对我来说,并不能改变什么。所有原生的问题,都需要我努力去解决,不混日子,不随波逐流,把日子过得有品质。已年过不惑,活得真诚,真实,简单,做好自己才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鲁道夫·斯坦纳说: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我们都必须同时在道德上前进三步,否则就会停滞甚至堕落。这里的道德指的就是,虔敬心,慈悲心,感恩心和谦卑心。因为成果和进步,常常让我们自我膨胀,让我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同时失去了对更高的存在的虔敬和感恩。我时刻警惕着。
现在,我回头张望身后的辽阔。
生活宽广得毫无来由。
道路重逢。一条路如象毛般弯曲。
谁光芒闪烁,沿路而来。
谁是星星,谁是思念。
当鸟错误飞翔,死亡四处荡起回响。
我要去往最远处的鸟鸣下方。
然后在高耸的天空收信。
收到的信死过一次,然后重生。
——节选自高银(韩国)诗歌《信》
枝条虽然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阅读生活)
你的琵琶上有无数根弦索,请让我也加上我的一根。当你拨动弦索时,我的心就会打破沉默,我的生命就会溶进你的歌曲。
在你无数的星辰中,请让我再添上我的一盏小油灯。在你灯节的欢舞时,我的心就会震颤,我的生命就会和你一同微笑。
——节选自泰戈尔《渡口》
书一直是我呼吸的一个窗口。年过不惑,越来越觉得阅读的重要性。以前的阅读比较散漫,爱看小说散文。自从加入了新教育,我的阅读风格整个就变了。
我阅读得最认真的,还属专业学习类的书籍。今年我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什么》《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写作教学教什么》等一系列书籍。
为了给孩子们推荐合适的书籍,我阅读了《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经典这样告诉我们》《给孩子们100本最棒的书》《中国人阅读书目》幼儿版、小学生版、中学
版和高中版。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细读《喜阅读出好孩子》《黄金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等书。
为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今年我在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学习了三门课程。分别是“文学鉴赏课”“发展心理学研究课程”还有“班主任管理课程”。鉴于课程学习的需要,我细致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管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等书。研读了《发展心理学》《你一生的故事》《心理学家的故事》。在文学鉴赏课后,系统重新回顾了周益民的《回到话语之乡》和《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重新看了《金圣叹评水浒》《金圣叹评西厢记》。
另外为了扩大阅读面,我还读了一些网络上的书籍。毛姆的《作家笔记》苏樱的《少有人看见的美》《经济学通识》《一课经济学》。
读得最多的是一些诗歌集子。除了《向着明亮那方》《让太阳长上翅膀》这类比较常见的诗歌外。因为晨诵需要,我还买了很多诗歌如《未来是一只灰色的海鸥》《拉斯克许勒诗选》《卡瓦菲斯诗集》《外国诗歌品吟》《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里尔克诗选》《外国诗歌百篇必读》《英美名诗译粹》《最美唐诗》《月光落在左手上》《万物静默如谜》《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奇迹集》《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新诗讲稿》《顾城的诗,顾城的画》《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这些书,有的是翻阅一次就放下来。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其中有几本,受益匪浅,记录下来。 就像一首诗说的:“坐着站着,只要一本书就能到另一个世界,笑着哭着,哪一页你的笑容或泪水?你都记得:醒着想着,即便是远行,也要沉甸甸地带在身边陪着,总是能够点一盏灯亮着,读着读着,心就暖了……”
最值得记录的是《发展心理学》这本书。说句老实话,这本书真难读啊,到最后课程进行完要写作业的时候,才强迫自己读完。在学习的时候还未觉察,现在用学习到的东西,来反思自己一生的故事,就能认识自己的局限,发现自己青年时期的危机,中年危机中自己的做法,以及对婚姻、职业生涯的思考,对亲人离世的正确认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我的前尘后事,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找到方向。
第二本书是《小狗钱钱》,这本书也是以前翻阅了一下,这次为了在教室里开展经济学课程,又认真重读了,获益匪浅。也开始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书籍。
第三本是梅子涵的《童年书》。看过很多童书,可是他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可以从诗意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解读这些童书。下半年看到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从更专业的角度解读文本,也收获不少。
第四本是《非暴力沟通》。看这本书是源于一个帖子的图片,新加坡的一个公益广告,一张鲜红的嘴唇上插了一个锋利的锥子。他是在提醒我们语言的伤害会很痛,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我们常常会用暴力的语言来发泄情绪。当时这张图片令我非常震惊。因为作为教师,深知语言暴力是怎么回事。为了避免自己有不自知的问题,我专门买了这本书学习,学习沟通技巧,学会更平和地面对问题。在教师读书会上,我把这本书介绍我的所有同事们。
第五本是《写作教学教什么》,这本书是今年我读的最认真的一本书。几乎每天都只能读一两页。我常常为书中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感到难过,因为我教学这么久,很少能这么认真审视现在的教学,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很庆幸恰巧在这个阶段读到了,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我不关心你认识何人,为什么在此处。
我想知道,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时,
你是否敢和我一起,
站在火焰中央,凛然不怵。
我不关心你在哪里受什么教育,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是什么将你支撑着前行。
我想知道,你是否经受得住孤独,空虚时,你是否真正热爱独处。
——节选自奥雷阿(加拿大)《生活的邀请函》
最美的枝条朝着东方
(新年计划)
我的小马一定颇惊讶:
四望不见有什么农家,
偏是一年最暗的黄昏,
寒林和冰湖之间停下。
它摇一摇身上的串铃,
问我这地方该不该停。
此外只有轻风拂雪片,
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
但我还要守一些诺言,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节选自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脚》
这一年,我常常反思,回望来路,才能知道要往哪里去。
我的中年危机
现在回想,我的中年危机大约是很多普通中国孩子的缩影。
在少年时期,缺乏自我探索,在青少年早期和晚期,都过着毫无目的的生活。并且一直表现的不合群,有几个很铁的朋友,最后发展为小圈子。
成年早期危机是没有方向感,感觉像一条河,流到了平坦的草原上,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成年中期的最大危机是婚姻,在迷茫的阶段,我结了婚。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不希望自己成为异类。可是,和所有婚姻一样,我的婚姻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最早的危机凸显,是在休产假的时候,因为休产假中的一些矛盾,开始了对婚姻的思考。婚姻矛盾最后的解决,是因为我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接触了心理学,我发现我们的感情最早属于浪漫之爱,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把浪漫之爱,转变为友谊之爱,学会经营婚姻, 尝试理解先生,也渐渐带领他走入我的精神世界。这个暑假,我带班里孩子去游学,去五莲学习,他全程陪同,他跟着我听完了每一场讲座,进一步走进我的精神生活,走进我的教育世界。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
我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选择阶段,而是像大部分中国孩子一样,被安排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一开始从业的随意,并不是因为有兴趣,而是迫于生计和压力,因为那时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我最初的职业生涯,真是一团狼藉。因为蠢蠢欲动的不安心,也曾考过导游证,也帮别人做过广告,最后都因为不合适而告终。当我后来越来越热爱这个教师职业,并做出了许多努力的时候,很多机会迎面而来。
因为遭遇新教育,我的职业生涯开始变得有意义。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个冥冥中的相遇,让我顺利地度过了中年危机。现在,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始书写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要从一个埋头于教室的教书匠,学会慢慢从琐事中抬起头来,看看天,学会用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合理的教育方法教学,做一个新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自己生命故事的书写者。
我的新年计划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我的六年计划,继续以新教育的理念,切实指导自己的教学,寻找有意义体验,充分激发调动孩子的创造性,在孩子和周围的世界之间,架起健康的桥梁,努力把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我和孩子们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学习“发展心理学”“文学鉴赏”和“班主任管理”课程,让自己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我还将坚持记录自己的教学所得,书写我们青青园中葵的故事。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坚持阅读,不断充实自己,和大师对话,让心灵更丰盈。
新的一年,我还要开始坚持跑步,继续学琴,坚持做瑜伽,给自己一副健康的体魄。
没有目标的生活,恰如没有罗盘的航行。规律的作息和习惯,是长远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新的一年,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坚持阅读,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刻牢记: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深重辽远的爱,看顾我的生命,我只能尽我所能地去做,唯恐错失了爱的良机。时光飞逝,永远也不要停止心灵的歌唱。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小学)
我喜欢被诗句围困,
在呕心沥血找出一条出路
我被什么疼爱着,
不离不弃然而它不会流动
不会在一首歌里找到一座山的峰
我们的羊群还小,叫声柔嫩。
我们离夏天的果实
还有百步之遥。
我们活着,
总会有许多这样的时刻
看到自己一直忽略的一部分
——节选自余秀华《一潭水》
2015年我的大部分劳作,都是在我们的葵花园里。我们的青青园中葵今年三年级了。
这一年,我们的小小博物家六年之旅仍然在继续。每天的阅读记录和家务清单,也依然继续。一想到这样的六年下来,孩子们要积累多少财富,这些小细节,将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多少印记,很是感慨。
生命叙事剧之感动
每年两部生命叙事剧,都会给孩子们和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灰姑娘》排练时,很多细节都已经轻车熟路了。背台词,做道具,搭舞台,写邀请函,化妆,摄影,大家都默默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最感动的是一个周末,大雪天,我们的童话剧彩排没有一个孩子请假。彩排结束待最后一个孩子都走了,我才发觉自己又累又饿。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的饭盆里有扣着的、冒着热气的汤圆和炒面。还有一张爱心小纸条。正是这样贴心的关怀和真诚的鼓励,激励我一路走下去。
海陵岛游学之反思
尽管两年多来,带着孩子们走了很多博物馆,然而我们第一次走出来,还是2015年暑假。在雷爸王妈们的策划下,我们的海陵岛游学之旅开始了。这也是一年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一大群人没有跟团,一起带着孩子们自由行,去了大家想去的地方,一路欢歌笑语。之前我们的小小博物家之旅,只是让孩子走出书本,从博物馆里认识大千世界。可是这一程的行走,让我真正明白:生活无处不教育。吃饭睡觉,排队买票,参观礼仪,这一切都存在于无形中。如果能够充分的计划和安排,我们的行程就会变得更加不同。
遭遇莫名投诉之成长
这一年最让我震惊的是9月份一开学,我被一个家长告了“黑状”,不止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她告状到教育局,学校调查并没有发现不妥之处。后来她又把电话打到了学校,说不同意我们班开展经济课程,要求学校给一个合理的答复。
对于这个家长的做法,我感到委屈和费解:为什么课程还没有完整实施,她并不了解这个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却以这样的方式反对?她为什么不提出建设性建议,却一直威胁要停止这个课程?
对此,我完全能体谅作为平时支持我的学校领导的无奈。其实我一气之下也恨不得停掉这个课程。对我个人而言,做这些除了给自己增加额外工作量,别无好处。可想到一旦停止这个课程,损失最大的是孩子们。课程我已经实施了,孩子们已经按照这样的奖惩方式开始操作了,朝令夕改的示范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我反对这样不明就里的粗暴干涉,我很期待这位家长能够提出更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面对面的沟通。那一段时间,我每想起这件莫名被人“捅黑刀”的事情,就想哭。可是我不能放弃,我也不愿意放弃。后来我又转念开始思考:我们的每一项课程,都是在与家校会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家都很赞成,也许是表象?我希望能通过家校会让父母们教育父母们,也想听取他们真正的想法。
那两天我不断反省忽然觉得,是不是就像大家所说的,我做事太痴迷,反而不能清醒去察觉身边这些人和事的变化。我意识到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就像我在发展心理学中讲过,这是一场实验,自己是一个实验者,也是一个观察者,不能够轻易用感情去决断,在这场实验当中,我也要牢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不要以为,自己做这场试验,就是真理在握。就像喜喜常说的,要时刻觉得自己做的是错的,才能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走得更长远一些,任何花团锦簇,都不能长久的。
这件事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我没有资格在这个时候消沉,因为教育就是我的工作。许多老师可能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这一次,我遇到了,也很正常。我要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哭天喊地,自顾委屈。我自己处理问题时,有些被情绪牵着走了。
最后,在家校会上,我开诚布公地请父母们无记名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也给他们把本次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会后,很多父母拉着我的手哭了,他们写来了很多感谢信。我在心里特别感谢他们在这个时候给我的支持。我知道,我要真正的成熟起来,就要学会把这件事稳妥地解决好。这是我在20年教育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成长。
我喜欢文学,文学就是人学,是关乎人的复杂性脆弱性暧昧性等等不确定的一切。因为这些不确定,所以每一个人需要的都是巨大的同理、包容、引领,反复反复反复的引领,对方从认识到习得,之后才会真正改变。这次契机,是风暴后的重生,是打碎自我后的再次重塑。
面粉厂研学之收获
我们的课程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10月份,我们开始了面粉厂研学之旅。这次,孩子们不仅会认识各种作物的果实,还能知道小麦是怎样磨成面粉的,热腾腾的馒头是怎样经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稻子又是怎样加工变成雪白的大米,大豆是怎样做成油的?
研学准备:第一步,和面粉厂联系,商讨参观事宜的可行性。第二步,在班里和孩子们了解相关粮食的图片知识及营养价值。收集粮食的有关资料,提醒孩子们认识事物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观察,我们这次研学首先要明白我们的观察目的。目的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第三步,制定参观计划,确定联系人和面粉厂进行沟通。
研学之旅:10月,全班同学集体去面粉厂参观。由于前期已做相关资料了解,所以去现场前,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带上自己的写绘本,把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东西,记在本子上,养成观察及时记录的好习惯。同时我们提出本次活动的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 当天参观内容非常多。最先参观的是粮油生产线,包括油的储存、生产线。孩子们好像对此不是很感兴趣。到了后面粮食储存区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看到了从粳米到食用大米的整个炮制过程。也知道了小米、麦子长什么样。特别是在参观一些农具时,孩子们很兴奋。他们围着碾麦子的磨盘一遍遍的尝试,感觉到以前人们吃东西真的是太辛苦啦!当孩子们看到墙上那幅著名的“秃鹫要吃非洲孩子”的画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贫穷的地方。很多孩子甚至难过得说不出话来。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参观豆芽的生产过程。大家看到了豆子一周内神奇的变化,从泡豆子到长成豆芽的全过程,还亲口尝到了甜甜的生豆芽。当讲解员阿姨说,自己也可以尝试种豆芽时,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叫嚷:我也要泡!我赶紧提示孩子们:①认真观察豆芽是怎么样长成的。②看看墙上的宣传画,记录下泡豆芽的方法和步骤。③看看有关和豆芽相关的故事。参观结束的时候,我顺势布置了这项作业:请孩子们自己种植并且亲自观察豆芽的变化,记录观察日记。孩子们非常开心。
我们的研学之旅结束了,而我们的泡豆芽计划才刚刚开始。
我们班的王子妈妈为了帮助孩子们泡豆芽,特意提来十几斤自己在农村种的绿豆。她考虑到一是有些转基因豆子泡不出豆芽,二是正值西安气温下降,暖气又没来的最冷时段,黄豆不容易发芽,所以她给孩子提供的是容易发芽的非转基因绿豆。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群众的智慧是不可忽视的。
我把豆子分发给孩子们,有一部分孩子已经在家泡了,那么可以让他们重新泡一份做对比,每天记录观察日记。我还留了一部分绿豆在班里泡了三盆,放在窗户边上,方便同学们随时观察。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热情持续升温。他们每天一到校,热切地给我讲自己的豆芽。“水为什么是绿的?”“豆子为什么没有变化,却变软了,是不是坏了?”“豆芽褪皮了,像个胖娃娃,豆芽长出来了,像个蝌蚪。”哇!孩子对生命力的感知,真是让人惊叹。他们的观察日记更是细致。就连平时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这次也是热情高涨。
孩子们绘制了豆芽成长图,写了豆芽成长日记。第四篇作文刚好是写观察日记,大部分孩子都写到泡豆芽的体会。小雷同学写道:“小豆芽也是一个小生命呢,我发现小豆芽每天都在变化,跟我一样。我喜欢泡豆芽,通过这次泡豆芽活动,让我懂得了万物的生长都需要时间,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我们的豆子还在继续长,孩子们已经舍不得吃掉他们了。我们准备把豆子养成小豆苗。现在,我们的小豆子都已经长出叶子了。我们的豆芽课程,还在继续……
研学心得:这次参观面粉厂,孩子们收获很大。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也懂得要节约粮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如何观察事物,特别是通过亲手泡豆芽的过程,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是意外之喜。研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你可以预设目标,可是孩子们的收获,永远要比你预计的多很多。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从而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传统文化调查之启发
本学期有个单元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单元本身不太好讲,还有很多内容已经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开学初,我们就计划做一个传统文化课程,在西安这座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里,带领孩子们学习身边的传统文化。课堂上,我们根据课程主题,把有相同兴趣的孩子分组,按照不同的主题,设计参观调查活动表,在周末进行小组参观。我按照综合活动的节奏,给孩子们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小组计划表,孩子们自由组合,讨论自己在组内的职责,确定全班要完成的任务,和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我负责临时调整和补充。有时候孩子们的能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下课时,他们已经无师自通,留了电话,确定了第二天要活动的地点、负责人、照相人,甚至还有小组把接送的车都找好了。我特别提醒他们需要征询父母时间再做最后确定。这次试着让孩子们根据选题不同,选择不同的博物馆分组参观。父母们纷纷建言讨论,比想象的效果好很多。
在活动期间,父母们集思广益,找到了很多我都不太知道的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如剪纸博物馆、戏曲博物馆、十二生肖博物馆等等,爱好足球的孩子要调查蹴鞠,可是西安没有这样的博物馆,孩子们就到历史博物馆看中国的古代游戏、运动。大部分父母很细心,还请了专业导游,孩子们也都带了自己搜集的资料,对照、补充、记录。
在后来的课上,孩子们分小组,各显所能。每一个组都将旅游所见做成PPT,有的小组还做了小报、实物,争相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本来计划一节课汇报的内容,竟用了三节课才完成,而且孩子们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教育并非无所不能,只有提供种种可能,孩子们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心里永远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
有一条路永远不能拒绝
(专业成长之路)
我彻夜航行,去赴生命的盛宴,清晨的金杯为我注满了光明。
我愉快地歌唱。
却不知道那赠与者是谁,也忘记问他的姓名。
倦人的夜晚,我踏上归途。
我的引路人持灯走来,向我招手。
我询问他的姓名,寂静的夜色中,却只看到他的灯光,只感觉到他的微笑弥漫在夜空。
——节选自泰戈尔《渡口》
缔造完美教室研讨会之启示
2015年,在北京举办的缔造完美教室的研讨会上,聆听了飓风大姐的讲座,还有其他榜样教师的演说,我对自己的成长开始了新的反思。
从2011年加入新教育,我听过看过的讲座也不下百场。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随着自己对新教育的了解越深,在听讲座的时候,我越来越注意观察那些小的细节。我在不断反思:飓风大姐能为了一个孩子的打架事件,根据教育学理论,写出一两万字的分析,并从心理学角度来诠释,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能这样做吗?100多人的大教室里,麦子是怎么做到关注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让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孩子,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千里寻师谢恩呢?这些,不仅仅是课程,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用心去做了。 教育司司长对新教育的肯定,
各大知名教授对新教育课程的建议,让我豁然开朗。我们不是为了追随某个人,不是为了听从某个教育口号,我们只是更真诚更忠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愿意看到教育最本真的面目,让我们和孩子们从中受益,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五莲种子教师研训之打磨
七月份有一场种子教师的盛宴——在山东五莲举行的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大会之前,组委会就通知我到时要在会上做一个报告。本来一放假,我们班的游学活动就要开始了。可是学校派我去武汉参加一个课程学习。我们的游学活动只好放在学习后。于是,这一个月,基本都在路上。从武汉到广州海陵岛,然后又从海陵岛辗转到五莲。每天晚上在酒店里,待孩子睡下,我就开始写稿子做PPT 。终于在离开海陵岛之前,把稿件发了出去。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在五莲,大家每天晚上都聚在一起研讨、打磨稿件。从讲座的内容到PPT。每一稿几乎都被改得面目全非,需要重新修订。第二天再来。开始的时候,我自己是颇有些傲气的,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为什么要改成那样。可是,当我听了其他老师一遍一遍言说,修正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一天,我改完稿子发送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回来时,我对照之前面目全非的四五个版本再看,备感庆幸。因为经过这场打磨,以后什么样的讲座我都不怕了。
获评“中国好教师”之自省
11月,我被推荐参加“中国好教师”评选。学校领导很支持,不过却在区上盖章的时候受阻。人事办说,现在要区教育局盖章,就要召开党委会。党委通过了才可以。不管你这个评选是什么组织主办的。只要不是市里直接下文,你就是教育部评选的,也必须走这个程序。当时我难过极了。
我从来都不是个热爱虚名的人。这么多年从没有主动申请过什么荣誉。但是,这次是新教育研究院推荐我,我很珍视。想到因为这样的原因不能参评,既生气又委屈,就这样,我将只有学校盖章而没有区教育局盖章的那份资料邮寄了出去。
后来,我被评为“中国好教师”,收获意外惊喜。在领奖时,我见到了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七年前被医生诊断为肝癌,并预言最多活5年。但贾志敏老师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以更年轻更热情的姿态投入到母语教学中。他说他一辈子都在教语文教真语文,一辈子都跟孩子在一起,因此他的心情永远愉悦,你能从他身上看到教育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这样的人才是真教育人。
其实真正的好老师很多,他们也都做得特别好。能和俞敏洪、贾志敏、黄豆豆这些优秀教育者们站一个台上领奖,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我觉得,没有谁的认可比自己内心的认可更重要。每个人做事情都是给自己做的。所有的学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看起来是为了别人,其实都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变得更平和,更充实。所以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其实,这个奖对我来说,并不能改变什么。所有原生的问题,都需要我努力去解决,不混日子,不随波逐流,把日子过得有品质。已年过不惑,活得真诚,真实,简单,做好自己才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鲁道夫·斯坦纳说: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我们都必须同时在道德上前进三步,否则就会停滞甚至堕落。这里的道德指的就是,虔敬心,慈悲心,感恩心和谦卑心。因为成果和进步,常常让我们自我膨胀,让我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同时失去了对更高的存在的虔敬和感恩。我时刻警惕着。
现在,我回头张望身后的辽阔。
生活宽广得毫无来由。
道路重逢。一条路如象毛般弯曲。
谁光芒闪烁,沿路而来。
谁是星星,谁是思念。
当鸟错误飞翔,死亡四处荡起回响。
我要去往最远处的鸟鸣下方。
然后在高耸的天空收信。
收到的信死过一次,然后重生。
——节选自高银(韩国)诗歌《信》
枝条虽然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阅读生活)
你的琵琶上有无数根弦索,请让我也加上我的一根。当你拨动弦索时,我的心就会打破沉默,我的生命就会溶进你的歌曲。
在你无数的星辰中,请让我再添上我的一盏小油灯。在你灯节的欢舞时,我的心就会震颤,我的生命就会和你一同微笑。
——节选自泰戈尔《渡口》
书一直是我呼吸的一个窗口。年过不惑,越来越觉得阅读的重要性。以前的阅读比较散漫,爱看小说散文。自从加入了新教育,我的阅读风格整个就变了。
我阅读得最认真的,还属专业学习类的书籍。今年我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什么》《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写作教学教什么》等一系列书籍。
为了给孩子们推荐合适的书籍,我阅读了《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经典这样告诉我们》《给孩子们100本最棒的书》《中国人阅读书目》幼儿版、小学生版、中学
版和高中版。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细读《喜阅读出好孩子》《黄金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等书。
为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今年我在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学习了三门课程。分别是“文学鉴赏课”“发展心理学研究课程”还有“班主任管理课程”。鉴于课程学习的需要,我细致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管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等书。研读了《发展心理学》《你一生的故事》《心理学家的故事》。在文学鉴赏课后,系统重新回顾了周益民的《回到话语之乡》和《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重新看了《金圣叹评水浒》《金圣叹评西厢记》。
另外为了扩大阅读面,我还读了一些网络上的书籍。毛姆的《作家笔记》苏樱的《少有人看见的美》《经济学通识》《一课经济学》。
读得最多的是一些诗歌集子。除了《向着明亮那方》《让太阳长上翅膀》这类比较常见的诗歌外。因为晨诵需要,我还买了很多诗歌如《未来是一只灰色的海鸥》《拉斯克许勒诗选》《卡瓦菲斯诗集》《外国诗歌品吟》《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里尔克诗选》《外国诗歌百篇必读》《英美名诗译粹》《最美唐诗》《月光落在左手上》《万物静默如谜》《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奇迹集》《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新诗讲稿》《顾城的诗,顾城的画》《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这些书,有的是翻阅一次就放下来。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其中有几本,受益匪浅,记录下来。 就像一首诗说的:“坐着站着,只要一本书就能到另一个世界,笑着哭着,哪一页你的笑容或泪水?你都记得:醒着想着,即便是远行,也要沉甸甸地带在身边陪着,总是能够点一盏灯亮着,读着读着,心就暖了……”
最值得记录的是《发展心理学》这本书。说句老实话,这本书真难读啊,到最后课程进行完要写作业的时候,才强迫自己读完。在学习的时候还未觉察,现在用学习到的东西,来反思自己一生的故事,就能认识自己的局限,发现自己青年时期的危机,中年危机中自己的做法,以及对婚姻、职业生涯的思考,对亲人离世的正确认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我的前尘后事,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找到方向。
第二本书是《小狗钱钱》,这本书也是以前翻阅了一下,这次为了在教室里开展经济学课程,又认真重读了,获益匪浅。也开始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书籍。
第三本是梅子涵的《童年书》。看过很多童书,可是他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可以从诗意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解读这些童书。下半年看到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从更专业的角度解读文本,也收获不少。
第四本是《非暴力沟通》。看这本书是源于一个帖子的图片,新加坡的一个公益广告,一张鲜红的嘴唇上插了一个锋利的锥子。他是在提醒我们语言的伤害会很痛,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我们常常会用暴力的语言来发泄情绪。当时这张图片令我非常震惊。因为作为教师,深知语言暴力是怎么回事。为了避免自己有不自知的问题,我专门买了这本书学习,学习沟通技巧,学会更平和地面对问题。在教师读书会上,我把这本书介绍我的所有同事们。
第五本是《写作教学教什么》,这本书是今年我读的最认真的一本书。几乎每天都只能读一两页。我常常为书中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感到难过,因为我教学这么久,很少能这么认真审视现在的教学,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很庆幸恰巧在这个阶段读到了,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我不关心你认识何人,为什么在此处。
我想知道,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时,
你是否敢和我一起,
站在火焰中央,凛然不怵。
我不关心你在哪里受什么教育,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是什么将你支撑着前行。
我想知道,你是否经受得住孤独,空虚时,你是否真正热爱独处。
——节选自奥雷阿(加拿大)《生活的邀请函》
最美的枝条朝着东方
(新年计划)
我的小马一定颇惊讶:
四望不见有什么农家,
偏是一年最暗的黄昏,
寒林和冰湖之间停下。
它摇一摇身上的串铃,
问我这地方该不该停。
此外只有轻风拂雪片,
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
但我还要守一些诺言,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节选自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脚》
这一年,我常常反思,回望来路,才能知道要往哪里去。
我的中年危机
现在回想,我的中年危机大约是很多普通中国孩子的缩影。
在少年时期,缺乏自我探索,在青少年早期和晚期,都过着毫无目的的生活。并且一直表现的不合群,有几个很铁的朋友,最后发展为小圈子。
成年早期危机是没有方向感,感觉像一条河,流到了平坦的草原上,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成年中期的最大危机是婚姻,在迷茫的阶段,我结了婚。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不希望自己成为异类。可是,和所有婚姻一样,我的婚姻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最早的危机凸显,是在休产假的时候,因为休产假中的一些矛盾,开始了对婚姻的思考。婚姻矛盾最后的解决,是因为我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接触了心理学,我发现我们的感情最早属于浪漫之爱,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把浪漫之爱,转变为友谊之爱,学会经营婚姻, 尝试理解先生,也渐渐带领他走入我的精神世界。这个暑假,我带班里孩子去游学,去五莲学习,他全程陪同,他跟着我听完了每一场讲座,进一步走进我的精神生活,走进我的教育世界。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
我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选择阶段,而是像大部分中国孩子一样,被安排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一开始从业的随意,并不是因为有兴趣,而是迫于生计和压力,因为那时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我最初的职业生涯,真是一团狼藉。因为蠢蠢欲动的不安心,也曾考过导游证,也帮别人做过广告,最后都因为不合适而告终。当我后来越来越热爱这个教师职业,并做出了许多努力的时候,很多机会迎面而来。
因为遭遇新教育,我的职业生涯开始变得有意义。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个冥冥中的相遇,让我顺利地度过了中年危机。现在,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始书写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要从一个埋头于教室的教书匠,学会慢慢从琐事中抬起头来,看看天,学会用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合理的教育方法教学,做一个新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自己生命故事的书写者。
我的新年计划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我的六年计划,继续以新教育的理念,切实指导自己的教学,寻找有意义体验,充分激发调动孩子的创造性,在孩子和周围的世界之间,架起健康的桥梁,努力把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我和孩子们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学习“发展心理学”“文学鉴赏”和“班主任管理”课程,让自己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我还将坚持记录自己的教学所得,书写我们青青园中葵的故事。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坚持阅读,不断充实自己,和大师对话,让心灵更丰盈。
新的一年,我还要开始坚持跑步,继续学琴,坚持做瑜伽,给自己一副健康的体魄。
没有目标的生活,恰如没有罗盘的航行。规律的作息和习惯,是长远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新的一年,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坚持阅读,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刻牢记: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深重辽远的爱,看顾我的生命,我只能尽我所能地去做,唯恐错失了爱的良机。时光飞逝,永远也不要停止心灵的歌唱。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