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针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历史展开必要的描述,指出世界经济格局曾经两次变化,而后对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从浅层面预测了未来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影响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这个概念逐渐凸显,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大概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状态,区域之间的联系很弱,基本不存在世界经济的概念,相邻的区域之间存在商旅并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虽然在当时长途旅行的商人也存在,但是相对而言影响力十分小。这种地区内部相对而言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很快被打破,工业革命带来欧洲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进而引发了欧洲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程度,决定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形式,而这种文化又会反作用于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欧洲,以宗教思想作为当时的主流,这种布道式的思想主题,与当时经济发展的一贯方式,以及航海技术本身的成熟,共同推动了欧洲殖民行为的产生与成熟。殖民地的建立,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以欧洲作为轴心的经济格局,欧洲成了第一个世界经济轴心。随后,欧洲向美国移民,为北美地区带去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到达美国的移民,逐步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建立起更为自由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显然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战中的美国获利颇多,而欧洲却在二战中锉尽锋芒,二战后,美国积极发展经济,很快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不能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并且最终成为第二个世界经济轴心。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弊端也逐渐凸显,经济危机成为了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其他众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头疼的一个问题。2008年的次贷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的影响,无论是没有就业回升的经济复苏,还是次贷危机本身带给美国的经济问题,都让其难以招架。与此同时,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则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单从中国角度而言,一方面经过多年的专心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其他各个地区的经济关系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就目前而言,美国一贯主张的自由民主文化,已经初露弊端,而中国从古至今的朝奉体制,在目前阶段又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生命力。
二、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世界格局的进一步影响分析
在中国建国的60余年中,除了建国初期还需要面对十分艰难的对敌斗争,相对都是注重经济发展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同时在睦邻方面,中国也摆出颇高姿态,与邻邦共同发展。就目前的状况看,在未来,中国必将会成为国际上更具有影响力的经济主体。对于这一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以美国作为第二个世界经济轴心的经济格局已经开始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生命力存在限度,其负面效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开始逐步显现。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平衡,包括资本主义本身存在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进出口非健康状态依赖、以及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不断提升等,都成为目前经济格局无法调和的矛盾。曾经对于殖民地资源掠夺,以及对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掠夺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目前的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已经逐步从劳动力被掠夺方开始转变。在美国作为经济轴心的这段时间里,依赖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为美国带来的就业问题直接导致其国内贫富悬殊以及其经济的低迷,为了刺激经济,举债促进消费成了一个必然的行为,这也成为了次贷危机的导火索。其次,世界经济经过了资源和劳动力两次掠夺之后,发展多年的各地经济和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苏,包括印度在内,独立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新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掠夺行为已经不再可行,因此更需要一种公平的局面出现,各个国家都要求加入到整个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而美国作为第二任世界经济轴心,其一贯态度都不符合目前的要求,因此很难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反而是中国,作为经济发展势头颇好的一股新生经济力量,由于其一直的低调和谦逊,在世界经济环境中赢得了一定的认可。再次,鉴于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目前的处境而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打破目前以美国作为第二任经济轴心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国已经从劳动力被掠夺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更为独立的角色,并且其本身的经济更是不接受其他国家的资源掠夺,这种经济状态使得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强的底气在国际社会中说话。同时也不排除中国成为第三任世界经济轴心的可能,但是即便如此,中国也不会成为掠夺者。这首先应当归结于目前的国际形势呈现出独立特征,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再会被迫接受掠夺,其次则应当注意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一贯都是主张一种更为自发的对于君臣身份的认可,这不是一种压迫,而是一种朝奉,而这种朝奉机制很有可能在未来重新出现。
总之,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主体,必将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影响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这个概念逐渐凸显,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大概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状态,区域之间的联系很弱,基本不存在世界经济的概念,相邻的区域之间存在商旅并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虽然在当时长途旅行的商人也存在,但是相对而言影响力十分小。这种地区内部相对而言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很快被打破,工业革命带来欧洲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进而引发了欧洲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程度,决定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形式,而这种文化又会反作用于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欧洲,以宗教思想作为当时的主流,这种布道式的思想主题,与当时经济发展的一贯方式,以及航海技术本身的成熟,共同推动了欧洲殖民行为的产生与成熟。殖民地的建立,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以欧洲作为轴心的经济格局,欧洲成了第一个世界经济轴心。随后,欧洲向美国移民,为北美地区带去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到达美国的移民,逐步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建立起更为自由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显然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战中的美国获利颇多,而欧洲却在二战中锉尽锋芒,二战后,美国积极发展经济,很快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不能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并且最终成为第二个世界经济轴心。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弊端也逐渐凸显,经济危机成为了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其他众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头疼的一个问题。2008年的次贷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的影响,无论是没有就业回升的经济复苏,还是次贷危机本身带给美国的经济问题,都让其难以招架。与此同时,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则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单从中国角度而言,一方面经过多年的专心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其他各个地区的经济关系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就目前而言,美国一贯主张的自由民主文化,已经初露弊端,而中国从古至今的朝奉体制,在目前阶段又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生命力。
二、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世界格局的进一步影响分析
在中国建国的60余年中,除了建国初期还需要面对十分艰难的对敌斗争,相对都是注重经济发展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同时在睦邻方面,中国也摆出颇高姿态,与邻邦共同发展。就目前的状况看,在未来,中国必将会成为国际上更具有影响力的经济主体。对于这一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以美国作为第二个世界经济轴心的经济格局已经开始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生命力存在限度,其负面效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开始逐步显现。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平衡,包括资本主义本身存在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进出口非健康状态依赖、以及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不断提升等,都成为目前经济格局无法调和的矛盾。曾经对于殖民地资源掠夺,以及对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掠夺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目前的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已经逐步从劳动力被掠夺方开始转变。在美国作为经济轴心的这段时间里,依赖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为美国带来的就业问题直接导致其国内贫富悬殊以及其经济的低迷,为了刺激经济,举债促进消费成了一个必然的行为,这也成为了次贷危机的导火索。其次,世界经济经过了资源和劳动力两次掠夺之后,发展多年的各地经济和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苏,包括印度在内,独立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新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掠夺行为已经不再可行,因此更需要一种公平的局面出现,各个国家都要求加入到整个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而美国作为第二任世界经济轴心,其一贯态度都不符合目前的要求,因此很难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反而是中国,作为经济发展势头颇好的一股新生经济力量,由于其一直的低调和谦逊,在世界经济环境中赢得了一定的认可。再次,鉴于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目前的处境而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打破目前以美国作为第二任经济轴心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国已经从劳动力被掠夺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更为独立的角色,并且其本身的经济更是不接受其他国家的资源掠夺,这种经济状态使得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强的底气在国际社会中说话。同时也不排除中国成为第三任世界经济轴心的可能,但是即便如此,中国也不会成为掠夺者。这首先应当归结于目前的国际形势呈现出独立特征,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再会被迫接受掠夺,其次则应当注意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一贯都是主张一种更为自发的对于君臣身份的认可,这不是一种压迫,而是一种朝奉,而这种朝奉机制很有可能在未来重新出现。
总之,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主体,必将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