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更注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小班幼儿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周围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事物、问题,常常会问一问,想一想,有时他们更想要动一动,试一试,做一做。而最好方式之一便是科学实验,尤其是科学小实验,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一种动手活动。本人通过让孩子的这种想与动的结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让他们开阔视眼,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里去探索发现
  
   我们的孩子们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与现象。所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从不过多的规范来约束幼儿,禁锢他们的思想,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去发现。我们会一同去探索发现,一同种植大蒜,观察颜色的变化等等。而在主要教学活动中,我选用了《静电》、《水》、《种植大蒜》、《瓶子》、《颜色》五个系列的活动,活动内容都是围绕孩子们的生活而开展的。这些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探索。从生活出发,首先能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而活动内容的选择也是针对孩子的兴趣,《摩擦起电》中,让孩子通过动手试一试去发现静电是怎么产生的,怎样能够产生静电;而在《瓶子吃鸡蛋》中,通过实验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而这些活动都是适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特点的,实验活动又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好奇心。
  
   二、引导孩子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应是让孩子探索、获得、积累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实践能力得到挖掘的客观条件,而科学小实验活动本身就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每一个活动中,我总是让幼儿大胆去探索,从不对孩子们说“不对”“不行”之类的话,让幼儿在积极的尝试操作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在《会跳舞的小纸削》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塑料棒、吸管、小木棍、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小纸削等材料,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谁能让小纸削跳舞;怎样让小纸削跳,去探索、去尝试。活动中孩子们有的互相模仿,将毛皮和塑料棒摩擦,塑料棒能让小纸削跳舞;而同样也有孩子不局限于老师提供的材料,通过探索他们发现,塑料棒和头发摩擦,塑料棒也能让小纸削跳舞;又如孩子探索发现毛皮和小木棍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削跳舞等等,而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一名支持者、旁观者和参与者,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不主动去帮助解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孩子们通过思考与探索,终于发现塑料棒、吸管和毛皮、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塑料棒、吸管能让小纸削跳舞;塑料棒、吸管和棉布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削跳舞;小木棍和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小木棍都不能让小纸削跳舞;更有部分小朋友发现,不用任何老师提供的材料,直接用手和衣服摩擦,手也能让小纸削跳舞,手还能让头发跳舞。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玩着摩擦起电的游戏,都特别的开心。诱导孩子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不仅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中心、主体,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给予孩子鼓励、鞭策、引导,为孩子的探索开创条件、提供帮助,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我还注重让孩子自己讲述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给予尝试和支持。在实验活动中,我不让幼儿按照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新见、新想,无拘无束地表达和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如在《颜色》系列活动中,让孩子对颜色的变化进行猜想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猜测,在眼睛看的观察过程中认为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黄色、黑色等;红色和黄色会变成紫色、粉色、橙色等等;而蓝色和黄色可能会变成淡绿色、玫红色等。接下来通过实验确定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紫色,红色和黄色会变成橙色,黄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通过让幼儿猜一猜、试一试,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不约束孩子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敢于实践,从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本身素质的局限是不利于幼儿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师教学技能、专业技巧以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观念。试问,一位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的教师能教出有很好创新素质的幼儿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给自己上好这堂创新课。
   在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一定的操作空间、一定的自由度,让孩子能自由、互动的探索,鼓励他们相互探索、积极讨论,并为孩子的想法提供条件,让他们的想法更有可行性,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思维给予孩子很好的启发,培养了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
   科学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兴趣,是培养探索型人材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全脑照射不同分割方式的疗效和成本.方法 46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3例)和研究组(23例).常规组全脑照射40 Gy/20次,病灶区局部加量10~20 Gy/5~10次,总
一、深入钻研课本,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欲也随之泯灭。  一、美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关注,广大一线教师逐步褪去了形式上的新颖外衣,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思考学生在哪些方面能够真正有所发展,即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让课堂真的有效?如何理解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线教师重点应该做哪些工作呢?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刘加霞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