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方式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选取相关领域专家20人,于2016年4月~6月采用信函和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以构建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并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经过2轮调查,建立了涉及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预防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健康管理与社会动员理论和方法、科研素质、综合素质、考勤与纪律等7领域40个指标的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特点,采用笔试、笔试+操作、笔试+平时表现、口试+平时表现、平时表现、操作等6种方式进行考核。所建立的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指标全面、系统,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更符合实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全科医学科毕业实习的组织和评价。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72人)和对照组(72人)。实验组学生安排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参加为期一周的实习,对照组学生安排在相同医院的其他内科学病房实习一周。采用出科考试、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比较两组学生
目的 分析造瘘远端肠道内灌注林格液对高位小肠造瘘患儿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小肠造瘘距Treize韧带距离≤60 cm的13例患儿,分二组:A组7例,无造瘘远端肠道内灌注;B组6例,造瘘远端或肛门内给予林格液灌注治疗.13例患儿在造瘘术后的28~35 dN均接受小肠造瘘关闭术.比较二组患儿术后TPN使用时间、达到完全肠道营养脱离补液所需时间、2次手术之间体重增加差异
目的 探讨高位隐睾腹腔镜I期固定术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所收治的35例高位隐睾患儿,年龄1~15岁,平均年龄2.6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双侧3例,总计38侧.根据睾丸位置高低,腹腔镜辅助下行精索松解I期睾丸固定或Fowler-Stephens(FS)I期睾丸固定手术.结果 在35例(38侧)患儿中,有33例(34侧)为低位腹腔内隐睾(89.5%),2例4侧(
目的 探索肠套叠患儿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套叠患儿急性期及对照组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Th1和Th2的百分率、CD3、CIN+、CD8+、NK细胞、B细胞百分率及C1N/CD8比值.对10例肠套叠恢复期患儿复查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肠套叠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15.98±9.83)%明显低于对照组(20.83±6.79)%(P<0.05);肠套叠组Th2细胞百分率(
目的比较过程性评价和基于结果的评价在石膏固定术考核中的效果,为评价外科住院医师的临床胜任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第一年规范化培训的31名外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设立模拟外踝无移位骨折石膏固定术考试站点,采用基于过程的评价标准对石膏固定结果进行主观评分、经验判断和绷带下压力测量,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异同点和相关性。结果31名外科住院医师平均成绩(80.32±7.19)分,平
例1:女,3个月.2005年8月10日因生后发现右臀部肿块入院.检查见右臀部明显隆起,局部有-10 cm×9 cm×5 cm肿块,B超和CT示骶尾部部分囊性部分实质性肿块,肿瘤切除后病理诊断为成熟性畸胎瘤;
目的评价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见习的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级~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核医学课程考试成绩与计算机试卷分析结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试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软件对试卷设计和对收集到的5个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按照年级对照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试卷难度和区分度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5个年级学生的核医学考题满分均为50分,考试平均成绩范围37.3分~40.4分,平均及格率为98.1%,考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