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棍节”的疯狂
杭州,2012年11月10日深夜,华星时代广场天猫总部。
三楼的意见办公室里人头攒动,这里聚集了全国上百家的媒体记者,所有人的目光焦点都集中在大屏幕上不断滚动变化的淘宝交易实时区域动态。当时针指向零点进入11月11日那一刻,屏幕上的数字突然疯狂地动了起来。短短10分钟,上面显示淘宝的销售额就跳到了2.5亿,已经达到了2011年淘宝“双十一”这个时段销售额的两倍。一时间闪光灯闪动,记者们赶快记录这个创造了新纪录的时刻。可是这仅仅是个开始,整整一天这个屏幕刷新的数字都在创造着新的纪录。20分钟内售出5万包纸尿裤、22分钟内团购了5.5万件黄金甲保暖内衣、1小时抢购了1万多部iPhone系列手机、1小时40分钟卖出了1000多瓶789元的五粮液陈酿。最令人震惊的是11日结束的那一刹那,停止在屏幕上的数字——191亿人民币,接近2011年这个时候销售额的4倍!
北京东四环一家宾馆里,一个电子商务代运营的员工在为不远处总部的300多名员工订休息房间。他们代理的中粮等大客户在这一天的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公司里摆放着饮料、食物,员工们只是接过来在工作位置上直接吃。当疯狂的“双十一”结束,在线客服员工们已经24小时没有合眼了。
全国各地有上千万的买家,从10日晚上就已经蹲守在电脑前面搜罗心仪的产品放入购物车内,只等待迈入11日的那一瞬间付款抢购,但那一刻的数据高峰造成了支付宝和多家银行的系统因为用户过多无法登录。
这就是网络购物的疯狂。它把一个这几年才被发掘出的“节日”——“光棍节”变成了一场数亿人一起狂欢的购买盛宴。
网络购物改变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光棍节”的疯狂购买。食品、衣服、电器,就连汽车、房子、保险甚至是艺术品都可以在网上购买。淘宝、京东、亚马逊再加上一些专攻日用品的购物网站和同城网购网站,一个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一切生活需求。
被网络购物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传统的社交方式。从2010年春节开始,出现了用网购直接送礼物拜年的新闻。还有刚看完春节晚会不过几天的时间,网络上就能购买到刘谦春晚道具、王菲的春晚服装、隐形眼镜、小虎队的CD等当晚受到关注的演出道具。在网络购物在生活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的未来,我们更多的传统必定会被它改变。
有人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提出的“羊群效应”来解释网络购物愈来愈疯狂的原因:在群体中,个人的才智和个性被削弱。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对于每一个网络购物者来说,所谓的“羊群效应”不过是一些研究者用来写文章骗饭吃的噱头。仅仅两个词:便宜和便捷,就足够让人们为网络购物而瘋狂了。
失控的欲望
为什么网络购物能够如此让人疯狂?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学管理教授凯瑟琳·米尔科曼的论文指出:大量证据表明“如果决策能很快实现而不是等到遥远的将来,人们的行为表现得更加冲动”。有过网络购物经验的人都能体会到,与其说是商家在诱导你,不如说是自己在诱惑自己。马上就能实现购买、送货、使用的网络购物便是利用了这点,令人们变得无限冲动。
愈来愈发达的科技,让人们可以轻易就能享受欲望。网络购物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最为便捷的世界,只需点点鼠标,一切东西都会送上门来,而你付出的代价是怎么看也不如同样数量的钞票有分量的一串数字。
欲望的阀门一旦被打开,就有失控的风险。“双十一”过后,出现了很多网络购物成瘾的新闻:有夫妻因为一天网购两万元的东西导致离婚、有人为了克制自己不受控制的网购欲望而剁掉手指头……
《美国精神病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美国经常昼伏夜出疯狂网购的购物狂可能多达1000多万,他们经常“不由自主”地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者买不起的东西,使自己的工作、家庭以及心理健康遭遇重重危机,这些人大部分是女性。不要认为购物狂只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成为购物狂的可能性也很高。调查显示,美国大多数购物狂的年薪通常都不到5万美元。他们购物上瘾就像酗酒或赌博成瘾一样,经常无法控制地购买一些并不实用或价格不菲的物品,陷自己于困厄之境,有些人甚至需要以抗抑郁药物来改善自己的行为,由此,专家们正在考虑是否将它列为一种精神疾病。
即使是那些自诩为货比三家、不绝对便宜绝不出手的网购达人,其实也在网购中失控了。购买前,反复对比各卖家的价格和信誉度;购买时,不断和卖家讨价还价。也许钱省下来了,可当你关掉电脑才会惊觉:整整一天的时间都花在了搜索、对比、砍价上,到手的也许仅仅是几件对自己并不那么重要的商品。
索尔仁尼琴曾经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网络购物的特点就是在海量而庞杂的商品信息中搜寻出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代价是自己的时间。
这个世界上,比网络购物对你生命更有益处的事情还有很多。当欲望不再被控制,你为满满的购物车中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仅仅是一串需要付款的数字。
你好,陌生人
定位社交软件
“你好,陌生人。”是定位社交软件陌陌的广告语,这个近些年发展势头最猛的软件主打“看看你周围都有谁”的卖点。每到一个地方,打开定位便能搜索到你周围的陌陌用户。陌陌将网络上的虚拟变成了真实的物理距离,增加了陌生人交流的真实感。和陌陌类似的还有微信、遇见等软件,它们的出现让陌生人成为朋友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拓展了人们真实物理距离上的交际空间。
但是陌陌等定位社交软件之所以大受欢迎,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原因——增加一夜情的发生概率。它半遮半掩地撩拨人们最初级的欲望。网上流传着众多使用社交定位软件找到一夜情的段子,让容易被下半身控制的男性用户疯狂。2012年,有数起女性因为微信结识而遭到不幸的案件发生,不能不说与使用这些软件的人被软件所赋予的欲望诱惑有一些关系。更危险的是,即便你从不和陌生男人见面,他们仍能通过定位社交软件找到你的大概位置。网上被曝的微信三点定位法,能把看似安全的直线距离显示,通过换位置画圆圈变成一个相当精确的位置点,大大增加了被骚扰的危险。 使用这种定位社交软件一定要谨慎,避免泄露自己过多的信息。
签到游戏
签到也有风险
照搬国外Foursquare模式的签到社交网站,以在手机软件上签到并获得优惠而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在网上晒晒自己在哪玩、在哪吃、在哪逛街成了人们在签到网站展示自己生活的方式。网站和众多商家联合举行的签到优惠活动,又给这种展示增添了巨大的动力。
在精确显示位置的签到网站上,这种带有炫耀意味的展示却潜藏着巨大的风险。2012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信息:“不少同学在外面玩,吃到好吃的看到好玩的,喜欢拍照并标注位置‘我在……’以后可要当心啦,上海一中学生常用iPhone在社交网站签到,因此透露了行踪而遭抢劫。此外微信也可以GPS定位近千米范围内的用户。”针对的就是上海多起学生被抢劫案件提出的警告。签到网站无法鉴别、阻止犯罪分子使用,这样便捷的高科技,对于犯罪也是一种帮助。
签到有风险,曬行踪需谨慎。
云存储
小心你的日记
现在云存储成了很多软件的卖点,特别是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更是把它当成标准配置。云存储的好处是随时可以将设备中的信息传送到公司提供的云服务器上保存,这样不管是误删或是设备丢失,都能从云服务器上找回信息。像苹果这样的公司还能通过iCloud系统远程锁定、格式化你的iPhone等设备,让你的手机即便丢失都不用担心内容泄露,而且通过iCloud的定位,还能帮你找到丢失的手机的位置。
云存储这个看似完美方便的技术,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只要你开启了云存储,你iPhone中的照片、信息、通话信息都会及时上传到iCloud上。若有人知道你的苹果账户密码,他就能实时看到你用手机做的很多事情。同样的危险也存在于其他使用云存储功能的设备上。虽然目前还没有云存储服务器大范围密码泄露的事件,可2011年几大网站的用户账户泄露,已经足以引起人们对云存储安全的担忧,更何况一些公司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一直存在。所以千万小心能成为记录你行动日记的云存储功能,一旦泄露后患无穷。
手机拍照
愈来愈危险
谁没用过手机照相呢?吃顿精美的晚饭,拍一张传到微博上晒晒;对着镜子自拍,小小自恋一下;路上看到突发事件,拍一张也许能掀起很大风波……再加上各种方便的手机照片美化软件,便捷的手机拍照功能在技术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已经隐隐有判家用数码相机“死刑”的势头了。
可是很多人恐怕不知道,在GPS定位成为手机标配的时代,你的手机照片可是藏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你拍照的位置信息。再加上现在人们愈来愈喜欢把照片放到网上显示,手机照片已然成为泄露你行踪的最大危险。想要避免这种危险,除非你在拍照时关闭手机的定位系统或者用专业软件,才能抹去照片中的GPS定位信息。这两种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嫌麻烦,但若不养成这种习惯,你只好祈祷对你有恶意的人不懂如何读取照片中的GPS信息了。
碎片化时代
你还会思考吗?
网络和手机的强大,让碎片化信息完全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碎片化信息带来了传播的革命,方便、快捷的短小信息和随时随地的接受设备,使人们能够第一时间知道重大的新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微博体、短段子……信息在被碎片化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当商人盯上我们每个人上洗手间、等车等碎片化时间后,他们生产出无数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软件,来占据我们的碎片化时间。《愤怒的小鸟》、《切水果》等打发碎片时间的小游戏软件,只能算是普通水准。手机新闻软件、阅读软件、音乐社区软件……越来越多的碎片文化开始填充到我们的碎片时间中。在享受信息极大丰富的满足感后,问题随之而来。聚会时一桌人低头看手机互不说话早已从段子变成了现实;太多的碎片信息让你的大脑始终得不到休息;被挤占的睡前和醒后的碎片时间开始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已经静不下心思考或专心读一本书。被碎片化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我们的思想。
这样碎片化的我们,真的好吗?
杭州,2012年11月10日深夜,华星时代广场天猫总部。
三楼的意见办公室里人头攒动,这里聚集了全国上百家的媒体记者,所有人的目光焦点都集中在大屏幕上不断滚动变化的淘宝交易实时区域动态。当时针指向零点进入11月11日那一刻,屏幕上的数字突然疯狂地动了起来。短短10分钟,上面显示淘宝的销售额就跳到了2.5亿,已经达到了2011年淘宝“双十一”这个时段销售额的两倍。一时间闪光灯闪动,记者们赶快记录这个创造了新纪录的时刻。可是这仅仅是个开始,整整一天这个屏幕刷新的数字都在创造着新的纪录。20分钟内售出5万包纸尿裤、22分钟内团购了5.5万件黄金甲保暖内衣、1小时抢购了1万多部iPhone系列手机、1小时40分钟卖出了1000多瓶789元的五粮液陈酿。最令人震惊的是11日结束的那一刹那,停止在屏幕上的数字——191亿人民币,接近2011年这个时候销售额的4倍!
北京东四环一家宾馆里,一个电子商务代运营的员工在为不远处总部的300多名员工订休息房间。他们代理的中粮等大客户在这一天的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公司里摆放着饮料、食物,员工们只是接过来在工作位置上直接吃。当疯狂的“双十一”结束,在线客服员工们已经24小时没有合眼了。
全国各地有上千万的买家,从10日晚上就已经蹲守在电脑前面搜罗心仪的产品放入购物车内,只等待迈入11日的那一瞬间付款抢购,但那一刻的数据高峰造成了支付宝和多家银行的系统因为用户过多无法登录。
这就是网络购物的疯狂。它把一个这几年才被发掘出的“节日”——“光棍节”变成了一场数亿人一起狂欢的购买盛宴。
网络购物改变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光棍节”的疯狂购买。食品、衣服、电器,就连汽车、房子、保险甚至是艺术品都可以在网上购买。淘宝、京东、亚马逊再加上一些专攻日用品的购物网站和同城网购网站,一个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一切生活需求。
被网络购物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传统的社交方式。从2010年春节开始,出现了用网购直接送礼物拜年的新闻。还有刚看完春节晚会不过几天的时间,网络上就能购买到刘谦春晚道具、王菲的春晚服装、隐形眼镜、小虎队的CD等当晚受到关注的演出道具。在网络购物在生活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的未来,我们更多的传统必定会被它改变。
有人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提出的“羊群效应”来解释网络购物愈来愈疯狂的原因:在群体中,个人的才智和个性被削弱。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对于每一个网络购物者来说,所谓的“羊群效应”不过是一些研究者用来写文章骗饭吃的噱头。仅仅两个词:便宜和便捷,就足够让人们为网络购物而瘋狂了。
失控的欲望
为什么网络购物能够如此让人疯狂?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学管理教授凯瑟琳·米尔科曼的论文指出:大量证据表明“如果决策能很快实现而不是等到遥远的将来,人们的行为表现得更加冲动”。有过网络购物经验的人都能体会到,与其说是商家在诱导你,不如说是自己在诱惑自己。马上就能实现购买、送货、使用的网络购物便是利用了这点,令人们变得无限冲动。
愈来愈发达的科技,让人们可以轻易就能享受欲望。网络购物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最为便捷的世界,只需点点鼠标,一切东西都会送上门来,而你付出的代价是怎么看也不如同样数量的钞票有分量的一串数字。
欲望的阀门一旦被打开,就有失控的风险。“双十一”过后,出现了很多网络购物成瘾的新闻:有夫妻因为一天网购两万元的东西导致离婚、有人为了克制自己不受控制的网购欲望而剁掉手指头……
《美国精神病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美国经常昼伏夜出疯狂网购的购物狂可能多达1000多万,他们经常“不由自主”地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者买不起的东西,使自己的工作、家庭以及心理健康遭遇重重危机,这些人大部分是女性。不要认为购物狂只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成为购物狂的可能性也很高。调查显示,美国大多数购物狂的年薪通常都不到5万美元。他们购物上瘾就像酗酒或赌博成瘾一样,经常无法控制地购买一些并不实用或价格不菲的物品,陷自己于困厄之境,有些人甚至需要以抗抑郁药物来改善自己的行为,由此,专家们正在考虑是否将它列为一种精神疾病。
即使是那些自诩为货比三家、不绝对便宜绝不出手的网购达人,其实也在网购中失控了。购买前,反复对比各卖家的价格和信誉度;购买时,不断和卖家讨价还价。也许钱省下来了,可当你关掉电脑才会惊觉:整整一天的时间都花在了搜索、对比、砍价上,到手的也许仅仅是几件对自己并不那么重要的商品。
索尔仁尼琴曾经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网络购物的特点就是在海量而庞杂的商品信息中搜寻出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代价是自己的时间。
这个世界上,比网络购物对你生命更有益处的事情还有很多。当欲望不再被控制,你为满满的购物车中的物品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仅仅是一串需要付款的数字。
你好,陌生人
定位社交软件
“你好,陌生人。”是定位社交软件陌陌的广告语,这个近些年发展势头最猛的软件主打“看看你周围都有谁”的卖点。每到一个地方,打开定位便能搜索到你周围的陌陌用户。陌陌将网络上的虚拟变成了真实的物理距离,增加了陌生人交流的真实感。和陌陌类似的还有微信、遇见等软件,它们的出现让陌生人成为朋友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拓展了人们真实物理距离上的交际空间。
但是陌陌等定位社交软件之所以大受欢迎,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原因——增加一夜情的发生概率。它半遮半掩地撩拨人们最初级的欲望。网上流传着众多使用社交定位软件找到一夜情的段子,让容易被下半身控制的男性用户疯狂。2012年,有数起女性因为微信结识而遭到不幸的案件发生,不能不说与使用这些软件的人被软件所赋予的欲望诱惑有一些关系。更危险的是,即便你从不和陌生男人见面,他们仍能通过定位社交软件找到你的大概位置。网上被曝的微信三点定位法,能把看似安全的直线距离显示,通过换位置画圆圈变成一个相当精确的位置点,大大增加了被骚扰的危险。 使用这种定位社交软件一定要谨慎,避免泄露自己过多的信息。
签到游戏
签到也有风险
照搬国外Foursquare模式的签到社交网站,以在手机软件上签到并获得优惠而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在网上晒晒自己在哪玩、在哪吃、在哪逛街成了人们在签到网站展示自己生活的方式。网站和众多商家联合举行的签到优惠活动,又给这种展示增添了巨大的动力。
在精确显示位置的签到网站上,这种带有炫耀意味的展示却潜藏着巨大的风险。2012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信息:“不少同学在外面玩,吃到好吃的看到好玩的,喜欢拍照并标注位置‘我在……’以后可要当心啦,上海一中学生常用iPhone在社交网站签到,因此透露了行踪而遭抢劫。此外微信也可以GPS定位近千米范围内的用户。”针对的就是上海多起学生被抢劫案件提出的警告。签到网站无法鉴别、阻止犯罪分子使用,这样便捷的高科技,对于犯罪也是一种帮助。
签到有风险,曬行踪需谨慎。
云存储
小心你的日记
现在云存储成了很多软件的卖点,特别是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更是把它当成标准配置。云存储的好处是随时可以将设备中的信息传送到公司提供的云服务器上保存,这样不管是误删或是设备丢失,都能从云服务器上找回信息。像苹果这样的公司还能通过iCloud系统远程锁定、格式化你的iPhone等设备,让你的手机即便丢失都不用担心内容泄露,而且通过iCloud的定位,还能帮你找到丢失的手机的位置。
云存储这个看似完美方便的技术,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只要你开启了云存储,你iPhone中的照片、信息、通话信息都会及时上传到iCloud上。若有人知道你的苹果账户密码,他就能实时看到你用手机做的很多事情。同样的危险也存在于其他使用云存储功能的设备上。虽然目前还没有云存储服务器大范围密码泄露的事件,可2011年几大网站的用户账户泄露,已经足以引起人们对云存储安全的担忧,更何况一些公司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一直存在。所以千万小心能成为记录你行动日记的云存储功能,一旦泄露后患无穷。
手机拍照
愈来愈危险
谁没用过手机照相呢?吃顿精美的晚饭,拍一张传到微博上晒晒;对着镜子自拍,小小自恋一下;路上看到突发事件,拍一张也许能掀起很大风波……再加上各种方便的手机照片美化软件,便捷的手机拍照功能在技术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已经隐隐有判家用数码相机“死刑”的势头了。
可是很多人恐怕不知道,在GPS定位成为手机标配的时代,你的手机照片可是藏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你拍照的位置信息。再加上现在人们愈来愈喜欢把照片放到网上显示,手机照片已然成为泄露你行踪的最大危险。想要避免这种危险,除非你在拍照时关闭手机的定位系统或者用专业软件,才能抹去照片中的GPS定位信息。这两种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嫌麻烦,但若不养成这种习惯,你只好祈祷对你有恶意的人不懂如何读取照片中的GPS信息了。
碎片化时代
你还会思考吗?
网络和手机的强大,让碎片化信息完全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碎片化信息带来了传播的革命,方便、快捷的短小信息和随时随地的接受设备,使人们能够第一时间知道重大的新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微博体、短段子……信息在被碎片化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当商人盯上我们每个人上洗手间、等车等碎片化时间后,他们生产出无数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软件,来占据我们的碎片化时间。《愤怒的小鸟》、《切水果》等打发碎片时间的小游戏软件,只能算是普通水准。手机新闻软件、阅读软件、音乐社区软件……越来越多的碎片文化开始填充到我们的碎片时间中。在享受信息极大丰富的满足感后,问题随之而来。聚会时一桌人低头看手机互不说话早已从段子变成了现实;太多的碎片信息让你的大脑始终得不到休息;被挤占的睡前和醒后的碎片时间开始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已经静不下心思考或专心读一本书。被碎片化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我们的思想。
这样碎片化的我们,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