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入选初发高血压患者(40例)及健康对照组(25例),检测两组血清Ang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测定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直至<140/90mmHg(1 mmHg=0.133 kPa)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受体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血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入选初发高血压患者(40例)及健康对照组(25例),检测两组血清Ang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测定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直至<140/90mmHg(1 mmHg=0.133 kPa)后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Ang2[(114.0±24.5)与(104.3±14.6)ng/L,P=0.049)与ET-1[(95.7±3.2)与(43.2±3.1)ng/L,P<0.001]水平显著升高,而NO(P<0.001),eNOS(P<0.001)显著降低;与基线相比,高血压组降压治疗后Ang2[(107.1±20.2)ng/L,P=0.049],ET-1[(74.6±23.5)ng/L,P<0.001]显著下降,NO(P<0.001),eNOS(P<0.001)显著升高。降压治疗后的Ang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MD未见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中发现Ang2与平均动脉压(R=0.432,P<0.001)正相关,与NO(R=-0.374,P=0.001)及FMD(R=-0.368 0,P=0.002)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发现Ang2与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血清NO独立相关。
结论血清Ang 2能够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和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程度,降压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但能否恢复受损的血管舒张功能尚需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用于评价供受者之间组织相容程度的组织配型是同种器官移植发展的必要支撑,其技术和策略的建立和改进作为移植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不断经历着沿袭和变革。伴随着流式细胞术、液相芯片、高通量测序以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等新技术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传统的组织配型方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应用范围也从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风险评估,逐渐扩大到预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发生、指导个体化诱导免疫耐受方案以及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前景可期。
目的分析肾移植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布频率与受者HLA抗体分布频率,揭示预测间接可识别的HLA表位(PIRCHE)评分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产生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3年11月至2017年6月798例肾移植病例。采用HLA高分辨分型LABTypeTM SSO法,HLAⅠ、Ⅱ类抗体检测采用LABcreen Single
目的旨在探究CYP21A2基因完全纯合或杂合大片段缺失与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1-OHD患者100例。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CYP21A2基因大片段缺失,同时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明确患者除大片段缺失外的其他CYP21A2基因突变。分析存在纯合或杂合大片段缺失患者的生化检测结果和临床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组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影像综合征,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可完全恢复。本文报告一例尿毒症并发危重型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8(IL-38)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收住天津市胸科医院的疑似合并肺栓塞的AECOPD患者94例,患者均行CT肺动脉造影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肺栓塞组39例,和非肺栓塞组55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目的分析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PTB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2年1月—2018年6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1例PTB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支气管镜下病变程度和范围对该病进行分期。结果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咳痰,其次为气促和咯血;胸部CT表现为肺部渗出(4/11)、结节肿块(5/11)、间质改变(2/11),或
二尖瓣置换(MVR)和二尖瓣成形(MVP)是目前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两种主要手段。目前成形优于换瓣的观点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临床现状。对于退行性及风湿性瓣膜病变患者,MVP在术后生存率上存在优势,但存在早期反流复发率较高的风险,MVR也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对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临床决策更为细致复杂,且MVP、MVR的选择需要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目的探讨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15例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IMT、并且接受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0~76岁,平均47岁;其中膀胱IMT 11例,肿瘤最大直径1.0~4.5 cm;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其中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部分切除;直接行膀胱部分
目的评估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选择性判定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并行AVS的37例患者,年龄(47±14)岁,男16例,女21例。采取双侧同步肾上腺静脉采血法,分别测定肾上腺静脉和外周静脉血中皮质醇、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脱氢表雄酮(DHEA)的浓度水平。结果基
目的探讨供肾来源于死亡捐献供体的情况下,预致敏受者行肾移植的处理策略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施行预致敏受者接受尸体供肾再次移植21例的临床资料,包括13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阴性受者及8例预存DSA阳性受者。观察移植肾早期恢复情况、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DSA变化、移植肾和移植受者存活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