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作文的源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取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
  关键词:寻找;体验生活;兴趣;感悟
  谈起作文,学生惧怕,老师苦闷。学生每次写作都会遇到这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写作材料如何选取);二是“怎么写”?(技巧如何运用)。于是老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但学生作文依然是枯燥无味、空洞无物,令人沮丧。都说写作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源泉。所以要实现我们教学生“写真文,做真人”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着眼,融于日常生活。让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作文素材,激发学生作文表达情感的欲望,调动学生潜在的写作激情。
  一、 处处留心皆学问,做个生活有心人,寻找写作素材
  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那么,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呢?中年级起步作文中,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通过亲自感受、接触,形成深刻的印象,才能够将其转化自身情感,进而形成通过写作来表达情感的欲望。例如我设计的《寻找秋天》综合实践作文课,习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一次活动体验,写好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例如,在“寻找秋天”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写作主题来引导学生重点突出“寻”字。通过眼睛、耳朵、双手、心灵来观察、聆听、触摸、感受身边的一切,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与众不同,让学生在文中有话可写。在综合实践活动前,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回忆与家人一起郊游的感受,并让学生明确这几个要求:1.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2. 秋游体验中自己是怎么做的,动作是什么?3. 运用搜集好的体验过程中的各种心情和感受。
  学生则可以有目标地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将此次写作练习作为参与活动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观察与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进行互相讨论,交换心得,同时感受沟通、交流的乐趣,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拥有大量素材,有兴趣写、有内容写。教师抓住恰当的写作时机,创造真实的写作情景,能够指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人和事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且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这样,写出来的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真实贴切,兴趣盎然。
  二、 处处留心皆惊喜,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写作渠道
  找寻作文的源头,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课堂中随时都能找到这个源头,老师要适时运用课堂中出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走向兴趣化的学习中。记得有一回正在上作文课,学生们正在讨论如何写作时,教室里飞来了一只蝴蝶,我静观其态,灵感突发,让学生也融入观察当中,蝴蝶飞了好久都找不到出口,于是我让学生想办法帮助它,有个细心的学生见蝴蝶飞到窗边时,打开窗子,让蝴蝶回归了自然。于是我当场命题,让学生完成一篇想象文《一只误入歧途的蝴蝶》,学生目睹了蝴蝶的那翻挣扎,替它着急。把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再现得很真实,上完这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写作的源头,有惊喜的同时更大的是收获。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我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蛋宝宝》的主题班队会,第一节课是隆重的,学生们如数家珍般捧出自己的蛋,这可不是一般的蛋呀,这一刻开始是他们的宝宝了。从这一天开始它将伴着孩子们完成这次的任务,每天陪它说话,要给它写日记,并要小心翼翼地带着它,若是不慎坏了,就要退出活动了。带着兴趣和责任,一个月下来,每天的语文课上他们都要先说说与“蛋宝宝”的故事,最后一节告别仪式上,好多学生都哭了,我也被感动了。
  谁能不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惊喜比比皆是,那就是学生写作的源头,这样的课堂机智同时也拓宽了写作的渠道。
  三、 处处留心皆感悟,写出真文,做个真人
  “没东西可写”是学生在写作中遇到最常见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但很多教师往往会把学生写作时的“没东西可以写”归罪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过于枯燥,日复一日地上学、放学,没有精彩的生活内容,就定位于这样的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中了。但实际上,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十分丰富,接触到的人物、事物也很多。不论是亲人、朋友、老师,游玩、比赛、被批评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这时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周围的一切不变,但是我们对于自己学习环境的感受却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了。指导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挖掘其中有用的事物。善于發现、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人在写作的时候必然是“下笔如有神”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写作时信手拈来的“源头”,我尝试让学生做剪报,找“感动”点,把感兴趣的文字、段落、图片甚至自己捡拾的标本做材料,充实自己的剪报,并谈制作过程和感受,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写出“真文”、做个“真人”。
  总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进课外、走进生活,积极地投入生活、感悟生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心感受,将生活中贯彻所得累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就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灵感与源泉,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写作能力,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简介:
  黄小红,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心理问题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的出现率逐步上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人才,已经成为中职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文中通过介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
摘 要: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九种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充分发挥了导语集中注意力、诱导思维、激发情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方式;思维  一、 引言  课堂导入虽占时不多,寥寥数语,却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像美酒,酝酿醉人的情绪;它像磁铁,紧扣动人的心弦;它像金桥,联系新旧的知识;它像动画,引人入胜,流连忘返;它像魔术,启迪思维诱发情趣。  那么如何使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心中之痛。要想探出一条作文教学有效之路,首先需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获取独特体验,同时加强读书积累,点亮语言挖掘素材,再者,强化指导点拨,有步骤有规划地进行训练,最终推动写作能力的提升,写出真性情、有个性的好文章。  关键词:参与生活;个性标签;读书积累;强化训练  一、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的总体要求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够根
摘 要:数学课堂的激趣在现阶段由于缺乏“新的营养”,已渐渐失去往日蓬勃的生机,以“三性”为理论依据,为“激趣”溯源固本显得非常必要,激趣的植入点——人本性;激趣的根本点——生活性;激趣的生长点——实践性。这些应引起广大数学教师重视。  关键词:激趣;溯源固本;人本性;生活性;实践性  如果把“激趣”比作一棵老树,那是因为这棵老树作为历经十多年课改,被广为熟识和培育,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的运用占有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读有所获,是我探究的目的和方向。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成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欲望。  关键词:读物推荐;阅读指导;开展活动;熟读精思  《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的精彩表现,让我领略了一代少年的风采;《朗读者》中每一位朗读者的经典朗读,唤起了我对读书的热爱;《百家讲坛》中大师们的独到见解,让我倍感读书的重要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设计古诗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学习古诗词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摘 要:如何还原历史的“温度”,让中学生触摸更真实、更丰满的历史,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史料”,让学生们去体验、探知历史的形成和真相。本文结合实践,对历史史料的课堂诠释进行了深入解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史料;体验;应用  历史的有趣在于透过众多繁杂的线索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但为什么很多中学生却不喜欢历史,并声称“学不会”历史。原因在于一些教育者剥夺了学生寻找真相的权利,只是将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摆在
摘 要: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把握不好,将概念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用几个大问题作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摘取一些教学片段做简要赏析。  关键词:问题引领;三角形的认识;概念教学  【片段一】在问题中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3个三角形):他们形状,大小,位置不同,为什么都
摘 要:提高生物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因课时紧张而不开设实验课或减少实验课课时、学生被动做实验、听实验、看实验等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转变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并深层思考;通过鼓励学生反客为主,对教材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通过整合教材,挖掘生物实验史的教学价值等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