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风的代表人物、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画家雅克·路易斯·大卫,相信对于大多数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而他画笔下的名作《马拉之死》,恐怕比他本人更具知名度。
油画中,法国大革命后掌握政权的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物——马拉,因为政见不同,被反对派的刺客所刺杀,赤身裸体地陈尸于浴缸之中。
情节着实有些神似,200年后的莫斯科,俄罗斯前副总理鲍里斯·涅姆佐夫,衣衫凌乱地倒在灯火阑珊的莫斯科河畔。距离陈尸地点不远处,恢宏的克里姆林宫见证了这充满阴谋论色彩的血腥一幕。
当地时间2015年3月8日,俄罗斯莫斯科,涉嫌杀害反对派政治家鲍里斯·涅姆佐夫(BorisNemtsov)的嫌疑人出席庭审。
政敌之死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警方称,反对党领导人、前副总理鲍里斯·涅姆佐夫于当地时间2月27日深夜在首都莫斯科市中心遭不明身份者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天,俄罗斯内政部发言人叶连娜·阿列克谢耶娃说:“今天晚间23时15分左右,涅姆佐夫与一名女性同伴走在大石桥上。这时,一辆小轿车驶过,枪手从车里开枪射击,涅姆佐夫背部中了4枪。”
涅姆佐夫遇刺之后,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總统普京对涅姆佐夫遇害一事表示谴责,并表示这起案件存在极大的“雇凶杀人”的可能性,具有明显挑衅特点。佩斯科夫还称,普京对涅姆佐夫遇害表示哀悼,并已责成俄联邦侦查委员会、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成立专门小组调查此案。
适逢乌克兰危机解决的关键当口,世界各国对于俄罗斯国内发生的这起刺杀事件也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俄国政府展开“快速、公正、透明”的调查,确保“这起恶性杀人事件的幕后黑手被绳之以法”。奥巴马在2009年曾经与涅姆佐夫会面,对他“致力于俄国反腐斗争”表示佩服。
同样,英国首相卡梅伦对这起“残酷的谋杀”表示震惊,并呼吁“必须展开快速、彻底、透明的调查”。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说,默克尔对涅姆佐夫遇刺表示“遗憾”,并敦促普京将肇事者缉拿归案。默克尔还赞扬涅姆佐夫有勇气批评俄国政府。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办公室表示,奥朗德“谴责可憎的暗杀”,并将涅姆佐夫形容为“不懈保卫民主的勇士和顽强的反腐斗士”。
而无论是悲痛的情绪抑或是谴责的声音,从俄罗斯国内到国外,对于涅姆佐夫之死的态度,都让我们没法将这起案件简单地归类为一起擦枪走火的杀人案件。
这个看起来温和、儒雅,和许多俄罗斯中年男人一样腆着小肚子的政坛老手,在政治上的作为显然并不是如他的慈眉善目一般。
当地时间2015年3月1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游行纪念遭枪杀的俄罗斯反对党领袖涅姆佐夫。
简要翻看涅姆佐夫的简历,我们会很轻易地发现,曾在叶利钦时期担任过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的涅姆佐夫,是俄罗斯右翼力量联盟的创始人之一,是俄罗斯反对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可以这么说,自从普京主政俄罗斯以来,10多年的时间里,涅姆佐夫一直是普京的政坛劲敌。
2007年,涅姆佐夫甚至一度被提名为俄罗斯总统候选人。其后,2011至2012年间,他也曾多次组织反对派的大规模游行。
多年以来,涅姆佐夫几乎在所有的政治问题上都会和普京针锋相对,因而,对于普京来说,涅姆佐夫可谓是一个很让他头疼的对象。
普京的嫌疑
法国大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政治意见的不合,反对派才会派遣刺客以讨论政治问题为名,刺杀雅各宾派领袖马拉。当时的事实是,雅各宾派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几乎大权独揽,而如今,俄罗斯的政治无疑也被深深地印上了普京的烙印。
因为政见不合而派人刺杀政治对头?尽管刺客与遇刺者的身份对调了,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雷厉风行的普京“大帝”。
其实,在普京15年的主政生涯中,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
2006年,当时已经成为英国公民的前克格勃成员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人下毒身亡,凶手至今并未寻获。由于利特维年科常年在海外批评普京的车臣政策,他的身亡引起了英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媒体直接点名曾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与该案件有关。
还是在英国,另外一起死亡事件更为出名——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曾经的俄罗斯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的离奇死亡。别列佐夫斯基同样也是普京的反对派,他被控多项金融诈骗和贪污等罪名。2001年,在普京一系列肃清寡头的政治风暴过后,别列佐夫斯基不得不赴英国政治避难。 2013年3月,他被发现死于自己位于伦敦的豪华公寓内。尽管伦敦警方给出了自杀的结论,但他的亲属、好友似乎对此并不认同,显然,他们是将普京当作了潜在的嫌疑人。
当然,普京方面并没有承认己方与上述案件有丝毫瓜葛,大概俄罗斯特工的手段着实高明,至今也未曾有如山铁证。
当地时间2015年3月3日,俄罗斯莫斯科,遭枪杀俄罗斯反对党领袖涅姆佐夫葬礼举行,其亲属和数千俄罗斯民众出席悼念。
油画中,法国大革命后掌握政权的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物——马拉,因为政见不同,被反对派的刺客所刺杀,赤身裸体地陈尸于浴缸之中。
情节着实有些神似,200年后的莫斯科,俄罗斯前副总理鲍里斯·涅姆佐夫,衣衫凌乱地倒在灯火阑珊的莫斯科河畔。距离陈尸地点不远处,恢宏的克里姆林宫见证了这充满阴谋论色彩的血腥一幕。

政敌之死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警方称,反对党领导人、前副总理鲍里斯·涅姆佐夫于当地时间2月27日深夜在首都莫斯科市中心遭不明身份者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天,俄罗斯内政部发言人叶连娜·阿列克谢耶娃说:“今天晚间23时15分左右,涅姆佐夫与一名女性同伴走在大石桥上。这时,一辆小轿车驶过,枪手从车里开枪射击,涅姆佐夫背部中了4枪。”
涅姆佐夫遇刺之后,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總统普京对涅姆佐夫遇害一事表示谴责,并表示这起案件存在极大的“雇凶杀人”的可能性,具有明显挑衅特点。佩斯科夫还称,普京对涅姆佐夫遇害表示哀悼,并已责成俄联邦侦查委员会、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成立专门小组调查此案。
适逢乌克兰危机解决的关键当口,世界各国对于俄罗斯国内发生的这起刺杀事件也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俄国政府展开“快速、公正、透明”的调查,确保“这起恶性杀人事件的幕后黑手被绳之以法”。奥巴马在2009年曾经与涅姆佐夫会面,对他“致力于俄国反腐斗争”表示佩服。
同样,英国首相卡梅伦对这起“残酷的谋杀”表示震惊,并呼吁“必须展开快速、彻底、透明的调查”。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说,默克尔对涅姆佐夫遇刺表示“遗憾”,并敦促普京将肇事者缉拿归案。默克尔还赞扬涅姆佐夫有勇气批评俄国政府。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办公室表示,奥朗德“谴责可憎的暗杀”,并将涅姆佐夫形容为“不懈保卫民主的勇士和顽强的反腐斗士”。
而无论是悲痛的情绪抑或是谴责的声音,从俄罗斯国内到国外,对于涅姆佐夫之死的态度,都让我们没法将这起案件简单地归类为一起擦枪走火的杀人案件。
这个看起来温和、儒雅,和许多俄罗斯中年男人一样腆着小肚子的政坛老手,在政治上的作为显然并不是如他的慈眉善目一般。

简要翻看涅姆佐夫的简历,我们会很轻易地发现,曾在叶利钦时期担任过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的涅姆佐夫,是俄罗斯右翼力量联盟的创始人之一,是俄罗斯反对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可以这么说,自从普京主政俄罗斯以来,10多年的时间里,涅姆佐夫一直是普京的政坛劲敌。
2007年,涅姆佐夫甚至一度被提名为俄罗斯总统候选人。其后,2011至2012年间,他也曾多次组织反对派的大规模游行。
多年以来,涅姆佐夫几乎在所有的政治问题上都会和普京针锋相对,因而,对于普京来说,涅姆佐夫可谓是一个很让他头疼的对象。
普京的嫌疑
法国大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政治意见的不合,反对派才会派遣刺客以讨论政治问题为名,刺杀雅各宾派领袖马拉。当时的事实是,雅各宾派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几乎大权独揽,而如今,俄罗斯的政治无疑也被深深地印上了普京的烙印。
因为政见不合而派人刺杀政治对头?尽管刺客与遇刺者的身份对调了,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雷厉风行的普京“大帝”。
其实,在普京15年的主政生涯中,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
2006年,当时已经成为英国公民的前克格勃成员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人下毒身亡,凶手至今并未寻获。由于利特维年科常年在海外批评普京的车臣政策,他的身亡引起了英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媒体直接点名曾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与该案件有关。
还是在英国,另外一起死亡事件更为出名——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曾经的俄罗斯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的离奇死亡。别列佐夫斯基同样也是普京的反对派,他被控多项金融诈骗和贪污等罪名。2001年,在普京一系列肃清寡头的政治风暴过后,别列佐夫斯基不得不赴英国政治避难。 2013年3月,他被发现死于自己位于伦敦的豪华公寓内。尽管伦敦警方给出了自杀的结论,但他的亲属、好友似乎对此并不认同,显然,他们是将普京当作了潜在的嫌疑人。
当然,普京方面并没有承认己方与上述案件有丝毫瓜葛,大概俄罗斯特工的手段着实高明,至今也未曾有如山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