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真实场景临床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案

来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惊厥作为新生儿危重症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提示严重疾病且病因复杂.其精准的诊断不仅可以优化抗惊厥药物的使用、节约住院费用,同时有望改善患儿神经系统远期发育.目前已有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但其在真实临床场景实施中的诊疗价值尚缺乏高级证据.基于已开发的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该研究拟在全国6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招募370名新生儿惊厥高危患儿,评估该系统在真实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中对不同胎龄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作用.该研究将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案评估该系统的诊断价值,以及采用随机化平行对照试验设计评估该系统对惊厥高危患儿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作用.该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将为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在真实临床场景中的实施效果提供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孕期重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相关性,并建立孕期重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子代先心病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2010~2012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开展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359名孕妇进行随访观察,以随访观察期内其子代确诊先心病的97名孕妇为先心病组,从队列人群中以1:2的比例匹配194名子代未患先心病的孕妇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孕母孕20~24周时血液样本和胎儿脐血样本中的重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水平.采用多因素
目的 研究间歇性补铁疗法治疗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147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间歇补铁组(n=83)和常规补铁组(n=64),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补铁治疗后,常规补铁组和间歇补铁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常规补铁组治疗有效率(61%)高于间歇补铁组(42%)(P0.05).常规补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高于间歇补铁组(8%)(P<0.05).结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该病是导致患儿在婴幼儿期死亡的首要遗传病.SMA治疗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相关治疗药物已经成功获批上市.该文以SMA近年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