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集体备课应趋本求真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行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方式及主要弊病
  
  1.“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
  其一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安排,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地探讨一些自己想探讨的问题,走走过场;其二是复制式备课,备课组的其他同志抄袭某一位教师已写出的现成教案;三是照搬上年度的教案,或从网上复制粘贴别人的教学设计。以上三种情况在农村中学比较普遍,集体备课有名无实,备课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档案管理式”的集体备课
  学校对集体备课做出严格规定,课时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作业统一,乃至教案的格式和纸张也要求统一。教师们只需要根据学校制定的集体备课表格进行填空就可以了。这种集体备课无法群策群力,无法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更起不到集体备课的应有作用。
  3.“一言堂式”的集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由某一位中心发言人针对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发言,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提出建议进行补充。此种形式容易造成“一言堂”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教师们的依赖心理;再者亦不切实际,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因为中心发言人不可能根据所有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使得学情分析及提出的教学建议失去意义,不利于集体备课作用的发挥;还有其他发言者因为对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缺乏必要的思考,不免就事论事,很难谈出真知灼见。
  4.“各扫门前雪式”的集体备课
  学期初,同一备课组的几个成员平均分担本学期的备课任务,备好后,装订成册,人手一份,供新学期使用。这虽然减轻了教师们集体备课的“负担”,但由于缺少集体研讨和个性化修订的环节,既不利于教师共同成长,也不利于教师个体才能的发挥。
  调研表明,以上四种集体备课的方式是我省农村学校集体备课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形式。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管理和研究力度,把握集体备课的特性,创造切实可行且注重实效的方式和方法。
  
  二、农村中学集体备课如何趋本求真
  
  笔者认为,农村中学集体备课应包括四个基本环节:主备教师教学前的预案设计(通用性备课设计);执教教师课前的修订设计(个性化备课形成);执教教师使用后的生成设计(生成性备课完成);学期终结时备课组的完善设计(完善性备课整理)。
  1.主备教师教学前的预案设计
  教学前的预案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对教学内容作前期梳理
  首先组织备课组的所有教师对教材作整体性分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掌握教材所呈现出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然后分析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分析知识的前后及内在联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深度。再次运用教材,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顺序等结合教学实际内化为教师个人自己的东西,选择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最后收集已有的教案,分析此教案在“教什么”上的取向以及“如何教”的策略与措施。
  (2)提出备课要求,指定主备教师,进行教学预案设计
  充分利用备课组现有的教师资源,把预案的创新设计作为提高备课组教师备课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措施,给每一位成员合理安排设计任务。在具体运作时,备课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用性备课,用作教学预案设计,约占页面的三分之二;二是个性化备课,用来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修改,约占三分之一。通用性备课由备课组组织学科的骨干教师分工、分头、分期进行设计,然后筛选出优秀教案打印并装订成册,任课教师人手一册。通用性备课不可面面俱到,要给任课教师留下再改进再创造的自由空间。
  2.执教教师课前的修订设计
  使用前的修订设计是集体备课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作用是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智慧和经验,通过个体间智慧和经验的碰撞,激活教师们的智慧创造,使教学预案趋于完善。修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订预案,使预案的实施更具个性,更适应本班的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或认知学习的展开。要对预案设计作出修订与内化,就必须看懂预案设计的每一处,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懂流程和欲达成目标之间的关系,看出预案设计的变化,看出不足和漏洞。因此在修订时,应与主备教师及其他教师进行探讨和切磋,要认真倾听主备教师对细节步骤的具体解说,主动交流自己的疑惑和意见。二是在否定预案整体或预案中的某一部分时,要对否定的部分进行重新设计。这种否定和重新设计,并不是对教学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产生怀疑、排斥,而是对这一课教学的再创造和再丰富。教学内容不可能只有一种预案,预案越丰富越有利于比较、选择,越有利于适应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也越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强调不断丰富预案,使预案逐步成为教师教学资源库的前提下,应鼓励教师主动跳出教学预案的限制,另行设计,为教学预案的丰富提供应有的教学智慧。
  3.执教教师使用后的生成设计
  主要是指教师使用预案后的教学反思,这是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对预案实施后作反思,是集体备课后一项必须做的工作,包括“教”的反思、“学”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2)反思课堂教学中的“败笔”;
  (3)反思茅塞顿开处和教学机智;
  (4)反思重要问题的矫正思路或解答。
  “学”的反思主要包括:
  (1)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
  (2)反思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3)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训练发散思维,优化思维品质。
  “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有:
  (1)设计的过程在实施中是否达成目标?如果偏离或未达目标,症结何在?如何加以纠正?
  (2)设计的过程在实施中能否有效地展开?如果不能,原先设计的预案应该做怎样的修改?
  执教老师讲完课之后,他们反思课堂教学,要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交流平台,实施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促进教材动态生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多种多样,千奇百怪,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各种怪念头,加以正确引导,有些甚至可以转化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开出创造之花,结出创新之果。
  4.学期终结时备课组的完善设计
  学期结束时,必须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整理,其目的是将经过预案设计、实践检验、反思修订的教学过程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备后用。同时,将不合理的无效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剔除出去,使教学设计渐趋优化,不断臻于完美。
  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四点:
  (1)教师要将使用或修改使用后的效果与反思后的结果及时整理出来,做上标记,以备用。
  (2)整理的过程是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应表现在目标定位准确、问题设计得当、过程展开张弛、作业设计科学合理等方面。因而,就某一课时来说,整理力求做到全面而有重点,力求做到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恰当的修改,使其臻于完美。
  (3)整理工作既要科学分工又要加强合作,可将教研组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头负责某单元的预案整理工作。
  (4)整理后的教学设计置于教学预案资料库内,以备以后使用。
  目前,我省广大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仍然处于散乱的不规范状态,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大力加强管理和引导,务必使之趋本求真。如果使然,这将极大地提高我省广大农村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从而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学成绩的差距,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将有利于广大农村学校强化教师们的合作执教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研究氛围,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进而使广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得以极大地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章丘枣园中学)
其他文献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拟从素质教育的视野,谈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定位、创新的运作思路及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