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有效的教务管理是教學质量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教务管理的管理思路、管理重点、管理模式几方面展开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学质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094
教务管理是全面协调教学运行的神经中枢,是宏观控制和组织实施正常教学的中心。它是高校教学管理的纽带,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又是纠正教学运行中出现偏差的校正仪。高校教务工作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与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教学内容与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教师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而教务管理人员的数量却基本维持原有规模。在这种形势下,很有必要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理清管理思路,实施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中要重视人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把人提升到社会主体、主人翁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觉性、主导性、创造性的作用。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发展的首位。要求学校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归宿点。
1.坚持以教师为本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都需要通过教师来提升。因此,作为高校一切管理工作核心的教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要重视“人文关怀”的弹性化、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充分发掘教学管理的个人潜力,充分信任教师,给每个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让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权益与利益,尊重教师的个性与感情,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努力处理好提高管理效率与对教师尊重、信任和关心之间的关系,形成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创造性、积极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2.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个宗旨来展开。作为三本院校的独立学院学生,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学生的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且相互间差距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多,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日益增多的诱惑时,表现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教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很少主动关心,总是处于被动应对的状况。
二、狠抓教学质量,突出管理重点
高校办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校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泉,是学校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支撑。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的振兴靠教师,办高质量的学校没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行。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来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教师业务培训要注意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师自身需要出发,重视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要积极组织开展派出教师参加全国各类短训班和研讨班的学习,聘请国外专家来讲学,拓宽教师知识面,积极开展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条件的也可选派出国进修。
2.加强督导检查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好坏,来源于教学第一线。只有深入到课堂实际,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才能真正把握住教学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院应該建立定期定量的听课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和考评制度,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队伍,积极开展对各门课程和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定时分析,按质量打分,并记入教师档案,作为考核教师晋级、评定学术职称的重要依据。院领导、教学督导,教务管理部门、教研室负责人都要有计划地到课堂听课,及时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意见,将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三、树立创新理念,改良管理模式
1.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创新课程
教务管理工作是围绕教学全过程来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教学提供最佳的服务,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设最佳路径,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程的创新来具体实现。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价值作为明确的目标确定下来,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上有目的地开设一些有关创造技能、创造技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会培养起来,教务管理创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建立多效机制,鼓励教务创新
教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善于学习,根据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和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为目标,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如高校教改和教学管理信息跟踪机制等。在加强目标管理的同时,注重教学过程管理。例如建立教学信息联络员制度。实施全天候排课,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教学过程动态。可在学生群体中选拔出优秀学生干部作为教学信息联络员,建立“教学-学生-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信息反馈网络,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总之,有效的教务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校教务管理必须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在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并不断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真正地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金俊兰.高校教务管理浅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焦玉华.关于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3]王西婕.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潘平(1982~),男,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学质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094
教务管理是全面协调教学运行的神经中枢,是宏观控制和组织实施正常教学的中心。它是高校教学管理的纽带,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又是纠正教学运行中出现偏差的校正仪。高校教务工作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与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教学内容与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教师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而教务管理人员的数量却基本维持原有规模。在这种形势下,很有必要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理清管理思路,实施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中要重视人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把人提升到社会主体、主人翁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觉性、主导性、创造性的作用。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发展的首位。要求学校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归宿点。
1.坚持以教师为本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都需要通过教师来提升。因此,作为高校一切管理工作核心的教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要重视“人文关怀”的弹性化、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充分发掘教学管理的个人潜力,充分信任教师,给每个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让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权益与利益,尊重教师的个性与感情,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努力处理好提高管理效率与对教师尊重、信任和关心之间的关系,形成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创造性、积极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2.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个宗旨来展开。作为三本院校的独立学院学生,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学生的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且相互间差距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多,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日益增多的诱惑时,表现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教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很少主动关心,总是处于被动应对的状况。
二、狠抓教学质量,突出管理重点
高校办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校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泉,是学校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支撑。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的振兴靠教师,办高质量的学校没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行。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来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教师业务培训要注意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师自身需要出发,重视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要积极组织开展派出教师参加全国各类短训班和研讨班的学习,聘请国外专家来讲学,拓宽教师知识面,积极开展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条件的也可选派出国进修。
2.加强督导检查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好坏,来源于教学第一线。只有深入到课堂实际,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才能真正把握住教学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院应該建立定期定量的听课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和考评制度,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队伍,积极开展对各门课程和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定时分析,按质量打分,并记入教师档案,作为考核教师晋级、评定学术职称的重要依据。院领导、教学督导,教务管理部门、教研室负责人都要有计划地到课堂听课,及时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意见,将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三、树立创新理念,改良管理模式
1.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创新课程
教务管理工作是围绕教学全过程来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教学提供最佳的服务,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设最佳路径,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程的创新来具体实现。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价值作为明确的目标确定下来,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上有目的地开设一些有关创造技能、创造技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会培养起来,教务管理创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建立多效机制,鼓励教务创新
教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善于学习,根据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和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为目标,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如高校教改和教学管理信息跟踪机制等。在加强目标管理的同时,注重教学过程管理。例如建立教学信息联络员制度。实施全天候排课,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教学过程动态。可在学生群体中选拔出优秀学生干部作为教学信息联络员,建立“教学-学生-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信息反馈网络,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总之,有效的教务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校教务管理必须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在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并不断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真正地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金俊兰.高校教务管理浅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焦玉华.关于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3]王西婕.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潘平(1982~),男,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