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做出世界超一流企业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借信念、纪律和执行力,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缔造了房地产和文化娱乐两大商业帝国,国内罕有匹敌者。2013年,他成为多个富豪榜榜单的首富,财富达千亿;当然,他还成为了年度首善。首富和首善花落一家,唯王健林一人独领风骚。他的两大商业帝国即将上市,届时,他的财富将更加庞大,甚至惊人。
  “这些东西(排行榜)不是我看重的。”王健林告诉记者。2014年4月29日上午9点,位于北京长安街东侧的万达写字楼,王健林准时出现在我的面前。他穿着黑色西装,戴着标有“王健林”的工牌。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的语速很快,语气平和,远不像传递给外界的那番满是霸气的气场。
  事实如此,以一个国家为评比范畴的排行榜,已绝非现在的王健林所看重。他的雄心壮志仍在高歌猛进,他的视野已转向世界,他开始征战全球。他豪气干云,用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娱乐公司(AMC Entertainment),用3.2亿英镑收购英国最大游艇制造商圣斯克(Sunseeker)……这些都是牛刀初试,接下来的十年,他要把万达打造成世界级的企业。因着如此的大梦想和执行力,他登上了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的封面。
  在他那里,财富如水。
  王健林对顶级奢侈品表现着浓厚的兴趣。很早前,他花费超过3亿元购入湾流(Gulfstream)G550型公务机——世界最顶级的私人飞机;他还出手7800万元购买Sunseeker 108英尺特别版豪华游艇——全世界仅此一艘。如果说这是大多数富豪的共同兴趣,那么,对收藏和慈善的大手笔,显示他对财富的认知境界,与大多数顶级富豪已不可同日而语。
  他一掷千金,用2816.5万美元拍下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油画《两个小孩》。在大量收藏了吴冠中、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等中国著名画家的画作后,王健林的收藏,重点转向了世界著名的画家,收藏毕加索的画作是个开始,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超现实派画家夏加尔(Marc chagall)等都已进入他的视野。
  做慈善,他更是出手豪阔。他所做的众多慈善项目,其捐赠,动辄数亿元,乃至十亿元。南京金陵大报恩寺重建,他捐出10亿元;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他捐出5亿元;青少年足球发展项目,他捐出20亿元……
  “我更多的还是追求财富”
  王健林今年60岁,创业已过25载。看上去,他毫无倦怠之情,精力旺盛,雄心勃勃。在当前的阶段,相较于慈善,他仍旧对商业表现了更强烈的追求。
  “现在,我更多的还是追求财富。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不是单纯地追求财富,更多的还是想把企业做得更大,当然也意味着追求更多的财富。”王健林说。
  2013年,万达集团营收超过1800亿元,王健林给今年设定的目标是2400亿元。只是王健林的雄心和抱负已超越了国界,他把竞争对手转向了全球。他分析,在国内来看,万达是比较大的企业,可是放到国际上去看,就不算特别大的。另外,万达的国际化做得还不够,现在仅仅是在几个国家有一点业务,只能算有一点国际色彩,还算不上跨国企业。
  建构在全球市场上的万达商业帝国,是王健林此刻的目标。推动他向前迈进的不是慈善,而是“为中国民营企业增一份光彩”。“这是我的梦想。”王健林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表示。1978年之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一批批因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而倒下。王健林是硕果仅存的几人之一,也是尚未退出经营管理一线的企业家。在20多年的创业生涯中,他亲身感受到民营企业地位的低下,不论是在政府官员面前,还是在巨无霸国有企业面前。
  王健林有些负气地表示:“在中国的国土里,因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所决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在资本方面的地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想,我们完全靠市场,不依靠政府资源,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出一个世界超一流的企业出来。既是为中国企业争光,也是为我们民营企业正名。这是推动我一直不放弃发展、还在这么努力的原因。”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接班,也需要时间。
  在王健林开始创业的1988年,他的儿子王思聪降生。王思聪自小被送到国外,在新加坡读小学,在英国读中学和大学。他也因此被父亲看作外黄里白的“香蕉人”。从英国归来,王思聪担任了万达集团的董事,但并不负责任何事务。王健林拿出5亿元,让儿子成立了一家PE公司,任由其自己投资练手,锻炼能力。
  在接受《中国周刊》的采访时,王健林谈到儿子的投资成绩,有些高兴地表示:“去年投的项目还不错,回报率还可以。略有成就。”王健林并不在乎儿子赚了多少钱,他看重的是儿子的能力提升,这也是让他高兴的地方。创业过程中,王健林摔过跟头,被骗过钱,但他不退缩,隐忍前行。对于未来谁来接班,王健林公开表示,儿子有本事就接班,没本事就做股东,找职业经理人管理。让儿子摔跟头,花时间磨炼,包含了他的接班期待。
  让儿子在摔跟头中提升,王健林自己也并非万事大吉。他毫不避讳地说,万达难以保证不再摔一两个大跟头,但经过这样的锻炼,10年之后,万达才可能成为跨国企业。
  王健林说:“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说的是真话,我觉得万达现在还处于爬坡阶段,还没有到我自己心目的那个高度。等到了那个高度,也许我的主要精力就转向做慈善了。但现在还没到。”
  儒家影响商业伦理
  《中国周刊》:您曾多次提到儒家的思想对你的影响很大,能否具体谈谈?
  王健林 :这不是我提的,这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根源,根之所在。但是个人或者组织有没有这个文化自觉,愿不愿意主动去传承它,还是被动地甚至是被逼地去接受它,那是另外一回事。我自己有这个文化自觉,我认同这个文化,我认同我们的根是儒家文化。所以在十几年前,于丹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我们企业内部就开始讲《论语》了。内部发文件,推荐这本书,组织《论语》的演讲比赛等等。很多学者还奇怪说你们房地产公司,怎么还大规模组织员工学习《论语》。宋代不是有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嘛,我当然不是说半部《论语》就真的治天下了,但是我觉得整体思想很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根深蒂固,灭不了的。历史上很多人灭佛灭儒,有些皇帝不喜欢,南北朝的时候皇帝灭佛几十年,最后还不是他死了,佛还照样传承着。最近的“文革”,灭儒、灭佛、灭道,什么都灭了,但现在照样还在传承着,灭不了。
  《中国周刊》:如此说,儒家对您作为企业家的商业伦理和慈善,是不是有很大的影响?
  王健林:当然,决定性的因素。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孝善”两字。这里的孝,更多的是忠君、忠父母,天地君亲师,这是孝的排序。天是什么?天就是它的这套教化的东西。这套东西它起码强调的是孝,第二就是善,这是核心。儒家是劝孝劝善,当然更深的一个层面是包括治国、社会伦理、言行举止、道德约束,都有。但是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孝善,你看它创造出来的二十四孝图,劝人们行孝、行善。所以这些思想在中华民族传承了两千年,很正面。我从小在家受教于父母,很大的一个思想就是,要做善事,要守规矩。这对我从商以后很早就开始做慈善,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我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先导者,或者叫作先行者。
  《中国周刊》:您的梦想是要做世界级的企业家,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
  王健林:为中国民营企业增一份光彩,这是我的梦想。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说实话,地位是比较低的,跟国有企业的待遇确实是不一样的,不同等的。
  随便举个例子,国有企业在全国开企业,可以一个系统汇算清账,就是统一到总部来结账。但是民营企业就不可以,只能是子公司,不能干分公司,就是到武汉成立武汉公司,到四川成立四川公司,到北京成立北京公司,各算各的账。只有报表可以合并,其他的不能动,资金、利润、税什么的不可以合并。还有一个,说起来社会可能都不一定知道,国有企业总部的费用可以对下属公司直接分摊,民营企业不可以。这不是个笑话么,民营企业做成像万达这么大的,或者比万达小一点,已经是全国性的企业了,它总部的费用从哪里来?你要分摊费用,可以,到国家税务总局一年一批,批得多麻烦。你每年报上去,哪怕一个星期批下来也行,但是最长的时候六七个月才批下来。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在中国,因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所决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在资本方面的地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想,我们完全靠市场,不依靠政府资源,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出一个世界超一流的企业出来。既是为中国企业争光,也是为我们民营企业正名。这个是推动我一直不放弃发展,还这么努力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1  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世人尊为“百代文宗”“文章巨公”,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在现存的700多篇韩愈诗文中,散文就有390余篇。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论说、表奏、书信、序言、传记、祭文等各种体裁,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散文,大致可
期刊
摘 要:梁鸿《出梁庄记》作为中国当代长篇非虚构文学的力作,以冷静庄严又带有一丝荒诞反讽色彩的笔调,以河南一个叫梁庄的村子为代表,写出了工业文明蚕食农业文明,乡土社会土崩瓦解的城市化进程中,作为徘徊于城乡“断裂带”之间艰难的农民工,在身心上的艰难跋涉。本文分析《出梁庄记》中庄严和荒诞之间形成的张力,给文本带来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农民工;梁庄;庄严;荒诞  作者简介:崔靖晗(1996.12-),女
摘 要:在《红楼梦》中,贾瑞算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作者虽然对她着墨不多,但是他的卑微、败德、失格和一无是处却叫人记忆犹新,大家多去鄙视、唾弃他,却很少有人能去真正了解贾瑞的内心,本文试从荣格“阴影”原型理论出发,探究贾瑞悲剧命运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贾瑞;悲剧命运;“阴影”原型  作者简介:屈俊(1990-),男,河北张家口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
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当谈到清初的诗词时,总会提到一个称呼——“南施北宋”,而自在这其中,南施是指谁,北宋是指谁,他们为什么会有此称谓,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并对“南施”和“北宋”的诗词艺术风格,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与鉴赏,从中体会人物性格,对“南施”和“北宋”进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诗词鉴赏;清初诗坛名家;诗词艺术;人物生平  作者简介:鲁彦举(1983-),男,河南舞钢人,汉族,本科,中国政通
摘 要:经典名著《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女性形象,林黛玉当属其中最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剧角色。曹雪芹下笔有神,倾注心血塑造出这样一位兼具才情与风情,容貌、气质、姿态都美到极致的女子,她是具有仙人神韵的“世外仙姝”,更是令古今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的理想女神。本文从容貌、姿态、性情、聪慧、才华五个方面分析黛玉之美,探究使她拥有不朽魅力的原因。  关键词:林黛玉;容貌;性情;才情;悲剧
摘 要:明清小说叙事成熟,梦境作为明清小说中十分明显的一种叙事模式,通过梦境叙事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深刻的隐含寓意,在小说中梦境被赋予了现实性,种种在非梦状态下不被允许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在梦境中实现,梦与现实的界限被虚化。  关键词:明清小说;梦境;叙事  作者简介:孙明姚(1993-),女,重庆万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反映,古代文人骚客,一是喜欢武文弄墨,二是喜欢对酒当歌。无论哪个时代,饮品对于诗人来说必不可少,通过元代诗歌,能看到元代饮品,虽然可能不及北宋年间,但是却独具特色,无论对于诗歌的鉴赏,还是研究元代的饮食文化,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元代诗歌;饮品;蒙古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