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01”号带你水下寻宝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嗨,同学们,我是“中国考古01”号——一艘肩负着中国海洋水下考古重任的特殊船只。现在,在青岛母港向你们打招呼。
  哈哈,我知道你们对我不大熟悉,没关系,先做下自我介绍——
  我的出生,长相和本领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水下考古更需这样。在2014年以前,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常常是租用渔船或其他船只进行水下作业,很不方便,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为了给水下考古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中国国家文物局出资近一亿元委托有关部门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那就是我——“中国考古01”号。
  我长什么样?可帅了!不是自吹,大家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我块头小,当然比不了那些万吨巨轮、导弹驱逐舰什么的,可我是个“小帅哥”那是无疑的。你们看,我洁白的身躯漂亮不漂亮?我共有三层,其中设有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潜水工作室、食品间、厨房、餐厅等,还有近20个房间用于住宿,且每个房间都配有独立的卫生间以方便船员的生活起居。
  我的整个船体集成了多种科考设备,包括门字吊、救助艇、空气隔离舱和减压舱、柴油发电机、小型冷藏集装箱等。配备的各种考古仪器可对水下遗存进行测绘记录、摄影摄像、遗址清理等工作。我那灵巧的液压折臂吊可以像手臂一样伸出船舷3米左右,挖掘、打捞水下3吨以内的物体,特别是我那可容纳6人
  作业、时速20海里的潜水器,考古人员可乘坐它潜入水中寻宝。这里,我要特别和同学们说说空气隔离舱和减压舱的作用:水下文物由于长期受海水重压,隔绝空气,出水以后,有些可能很快就会被氧化、损坏,因此必须将它们放入空气隔离舱保护起来:减压舱则可以帮助潜水员缓解水下压力造成的血压舒张,对保证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你们看,我的本事大不大?这些,都是普通渔船无法胜任的。哈哈,术业有专攻嘛!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不仅是中国的水下考古第一船,很可能还是世界水下考古的第一艘专用船舶呢!
  我是2013年4月11日正式开工建造的,仅仅8个多月我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2014年1月24日,我在重庆市唐家沱正式下水试航。
  晒晒我的工作经历
  2014年9月4日,伴随一声汽笛长鸣,我在青岛首航,自此开启了我海洋水下考古的职业生涯。
  当月,我接到命令,赴辽宁丹东海域调查
  沉船遗迹。经过一个月的探测,基本确定编号为“丹东1号”的遗址为中日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
  2014年10月,我马不停蹄地转战河北唐山东坑坨海域开展调查,确定了两艘古沉船位置。其中,“东坑坨1号”沉船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木船,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任务完成,我驶回青岛母港进行修整。
  2015年4月,我奉命赴南海参加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4月12日下午在文昌清澜港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后,我载着由25名队员组成的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乘风破浪驶向目标海域。
  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我还将执行新的水下考古任务。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
其他文献
潜艇也称潜水船、潜舰,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行进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里面有通信系统、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潜艇应用广泛,除了军事用途,还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勘探开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等领域。今天,我们就来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条潜水艇吧。  准备工作  材料:乒乓球一个、A4幅面彩色卡纸一张、胶水  工具:铅笔、
人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思想家都给予了其深切的关注.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对人的关注就是西方思想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同
同学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一件重量级藏品,它就是陈列在“海上丝绸之路”展厅,运用传承千载的古代木质帆船制造技艺惊艳重现的仿古福船。  为最大限度再现古代福船的真实面貌,国家海洋博物馆的这艘仿古福船由国内知名古船研究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主持设计,我国船史界泰斗席龙飞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古船研究专家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充分参考我国古代船舶技术的相关文献和大量考古发掘资料
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幼师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幼师数学教育要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考核方式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改革,更
摘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升学校和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形成学校、学生、医院“三方共赢”的局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从事临床、社区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