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血管年会会议热点研究报道(五)

来源 :中国心血管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欧美的治疗指南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定义是瓣口面积小于1.0 cm2或小于0.6 cm2/m2;心排量正常,跨瓣压差<40 mmHg并且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 m/s时,诊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临床中约有5%~10%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有较低的跨瓣压差及较低的心排量(每搏量指数<35 ml/m2),此类特殊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是一大临床挑战。现有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处于一种低心排量低压差的状态(LFLG),对此类患者进行传统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风险高,术后远期效果差。但尽管如此,手术治疗相对药物保守治疗仍然对患者有益;不过,目前尚未明确的是TAVI相对于传统手术在治疗LFLG的主动脉狭窄患者时是否疗效相当,甚至更优。

方法:

纳入从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Asklepios圣乔治医院接受TAVI治疗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700例,分别接受Metronic Corevalve和Edwards Sapien两种瓣膜的TAVI植入治疗,其中603例患者在TAVI术前和术后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 42.6%(257例)的患者属于正常心排量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HG,左心室射血分数>50%,跨瓣压差≥40 mmHg)。13.1%(79例)的患者属于LFLG(左心室射血分数<30%,跨瓣压差<40 mmHg)。在手术后的10 d、4周、 6个月和1年分别对以上患者复查心脏彩超和血液化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术后的1年中LFLG的患者存活率显著低于NFHG的患者(59%比88%,P<0.01)。但是值得注意地是术后存活的LFLG患者的LVEF有显著改善,术前为27.4%±5.8%,术后4周为34.0%±13.2%(P<0.05),术后6个月为40.2%±12.7%(P=0.008),术后1年为46.6%±15.7%(P=0.04)。同时术后的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也有明显的下降,TAVI术前为(1 4767±4 366)ng/L,术后1年为(3 106±873)ng/L。两组患者术后的功能容积尤其是NYHA心功能分级有了改善(LFLG与NFHG比较:术后4周-1.2±0.7比-1.3±0.6;术后6个月-1.3±0.4比-1.2±0.7;术后1年-1.6±0.4比-1.2±0.8;均为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LFLG型主动脉瓣狭窄(HR:2.23,95%CI:1.3~3.82,P=0.004)是并列于急性肾衰竭(HR:3.12,95%CI:1.79~5.43;P<0.01),慢性肾功能衰竭(HR:2.01,95%CI 1.2~3.36,P=0.007),收缩期肺动脉压升高PASP≥60 mmHg(HR:1.9,95%CI:1.08~3.36,P=0.027)重要的手术风险因素。

结论:

LFLG型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受益于TAVI手术,TAVI术后效果不劣于常规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在术后的短时间内LVEF有了明显的改善。术后的NT-proBNP值的下降以及临床心力衰竭症状的好转皆证明了左心室负荷有所降低。经风险和受益比例分析,尽管LFLG患者TAVI术后死亡率高于NFHG患者,但TAVI手术对于高风险的LFLG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仍具有推荐价值,因为存活患者的心肌泵血能力和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对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PVL组)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ALPPS组)。分别于术后1、3、7、10、14天检测各组右中叶肝再生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IL-6、HGF和VEGF表达水平,肝组织IL-6、HGF、TNF-α、TGF-β mRNA表达及肝细胞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4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肝门淋巴结切除组、扩大肝门淋巴结切除组和淋巴结未切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104例ICC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6.1%和43.7%,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肝门淋巴结切除组(n=21)患者的1、2、
期刊
期刊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癌症的关键细胞因子。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抑癌作用不同,在炎症微环境及癌组织中TGF-β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具有促进肝癌发生和发展的作用。Smad4的失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可能是TGF-β由抑癌因子转变为促癌因子的重要机制。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可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期刊
目的探讨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基因在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对该基因表达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用实时PCR和实时QPCR方法检测NES1 mRNA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正常肝细胞L02中的表达,用MSP检测基因甲基化状态。以不同浓度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处理肝癌细胞株后,分别用实时QPCR检测NES1 mRNA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蛋白印迹(W
原发性肝癌(PL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虽然目前PLC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总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消融、介入、化疗、放射及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非手术治疗方式在肝癌综合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也将是今后肝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就肝癌的非手术治疗的现状及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目的探讨心肌特异性miR208a、miR208b作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指标的作用。方法纳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例及无心血管疾病(CVD)、心电图正常的健康人21例。所有入选者,以hs-nRNA U6为内参,利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s)检测血浆中miR208a和miR2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