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之下,美术课常被当做副科而得不到重视,美术成为初中教育的薄弱环节。文章作者深入分析了当今初中美术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几条初中美术课程教改的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教学困境 教改思路
1.引言
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以达到能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美术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健康积极、人格完善的学生。
2.初中美术教学的困境
2.1不良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受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点的影响,多数家长和学生都将美术课程视为副科,忽视美术科的学习,特别是农村的家长通常认为让孩子学习美术不仅耽误学习更浪费钱财,只要孩子学好文化课就算学习好,因此不赞同孩子学习美术课程,挫伤了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误导了孩子对美术的认识。
2.2学校重视不够。
初中学校对于美术课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的问题,师资匮乏,对教学设备投入不够,更有些学校美术课要为主课让道,变成了自习课或者其它文化课。有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密切关系,只重视所谓的主科教学,从客观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3学生的基础薄弱。
初中美术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相当大的部分只是在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过一点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知识,由于在小学四五年级美术学习中断,导致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几乎是空白。然而初中的美术教学状况同样不够理想,在乡镇中学中不开设美术课的学校绝不在少数,县市直属的初中有的是初一开设,也有的是初一、二年级开设,初三、初四年级开设美术课的学校相当少。致使学生的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美术学习任务。
2.4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学生学得枯燥;教学方法陈旧俗套,内容单调乏味,重技法轻素养,人文关怀缺失。还有的老师教法相当落后,只是死搬硬套书本,依葫芦画瓢,不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讲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单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不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就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变得呆板、教条化,那学生感受不到创新的乐趣,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
2.5费用昂贵,成效缓慢,阻碍了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开支都很大,上好些的美术院校,每年的学费也非常巨大,这使许多家长无力承受。并且学美术不能够立竿见影地看到效益,这更令家长与学生信心不足。
这一现状不但危及到美术学科的发展,而且打击了美术教师的工作信心。由长远来看,也影响了各代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影响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继而从整体上影响了国民的艺术修养和思维水平。面对这种现实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要加强全面贯彻《大纲》的自觉意识,美术课教师也必须积极面对现实,努力思考并大胆提出学科教学改革的新办法。
3.初中美术的教改思路
针对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的现状,应深入分析和领会新《大纲》,明确教学的目的,综合把握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各板块间的有机联系。具体来说,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注重美术课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努力加强美术课和音乐、历史、地理、语文等众多学科间的联系,在相关学科的交叉点上作出有效的艺术扩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提高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陶冶学生情操。所以,积极主动地加强美术和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的教学视野,是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里的景物描写来为文章绘制插图,老师通过文字与图画密切配合,增加讲课的艺术效果,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第二,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多个方面合理地延伸美术教学,合理开发第二课堂,努力丰富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为学生特别是学生之中的美术爱好者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美术创作机会。将“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作为有效拓展美术学科第二课堂的指导思想,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执行方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美好理想、聪明智慧、灵巧双手来美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并从中认识到自我创造的价值,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树立起为四化建设不断创新的宝贵精神。
第三,要注意创造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绘画、造型能力比较弱,因而在讲课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同学由于不会画画,或画得不好,而产生了自卑、畏难的心理。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情境、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减小学习的难度,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以减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惧怕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进行美术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美术教学有助于化静为动、变难为易、突出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具有储存和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上可以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图像及动画,这都是其他的教学媒体不能够达到的。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的情景,将教学的重点突出出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五,加速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想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教育作用,起关键作用的是美术老师。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要有良好的智能结构。现在,我国各个中学的美术教师数目相对较少,尤其是农村中学,不但美术教师数目不足,而且教师的素质相对偏低,很难胜任美术学科的教学。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师提供假期培训,利用寒暑假期对其进行培训;为初中美术教师创造到高校美术系进修的学习机会;经常开展各个中学之间的美术观摩教学,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切磋及作品展示。
4.结语
总之,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能力,以及艺术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美术教育是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美术老师要不断加强和改革教学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爱菊.浅谈校本教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0,1.
[2]李敏.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J].改革与创新,2006,7.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教学困境 教改思路
1.引言
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以达到能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美术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健康积极、人格完善的学生。
2.初中美术教学的困境
2.1不良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受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点的影响,多数家长和学生都将美术课程视为副科,忽视美术科的学习,特别是农村的家长通常认为让孩子学习美术不仅耽误学习更浪费钱财,只要孩子学好文化课就算学习好,因此不赞同孩子学习美术课程,挫伤了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误导了孩子对美术的认识。
2.2学校重视不够。
初中学校对于美术课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的问题,师资匮乏,对教学设备投入不够,更有些学校美术课要为主课让道,变成了自习课或者其它文化课。有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密切关系,只重视所谓的主科教学,从客观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3学生的基础薄弱。
初中美术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相当大的部分只是在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过一点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知识,由于在小学四五年级美术学习中断,导致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几乎是空白。然而初中的美术教学状况同样不够理想,在乡镇中学中不开设美术课的学校绝不在少数,县市直属的初中有的是初一开设,也有的是初一、二年级开设,初三、初四年级开设美术课的学校相当少。致使学生的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美术学习任务。
2.4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学生学得枯燥;教学方法陈旧俗套,内容单调乏味,重技法轻素养,人文关怀缺失。还有的老师教法相当落后,只是死搬硬套书本,依葫芦画瓢,不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讲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单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不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就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变得呆板、教条化,那学生感受不到创新的乐趣,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
2.5费用昂贵,成效缓慢,阻碍了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开支都很大,上好些的美术院校,每年的学费也非常巨大,这使许多家长无力承受。并且学美术不能够立竿见影地看到效益,这更令家长与学生信心不足。
这一现状不但危及到美术学科的发展,而且打击了美术教师的工作信心。由长远来看,也影响了各代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影响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继而从整体上影响了国民的艺术修养和思维水平。面对这种现实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要加强全面贯彻《大纲》的自觉意识,美术课教师也必须积极面对现实,努力思考并大胆提出学科教学改革的新办法。
3.初中美术的教改思路
针对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的现状,应深入分析和领会新《大纲》,明确教学的目的,综合把握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各板块间的有机联系。具体来说,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注重美术课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努力加强美术课和音乐、历史、地理、语文等众多学科间的联系,在相关学科的交叉点上作出有效的艺术扩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提高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陶冶学生情操。所以,积极主动地加强美术和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的教学视野,是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里的景物描写来为文章绘制插图,老师通过文字与图画密切配合,增加讲课的艺术效果,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第二,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多个方面合理地延伸美术教学,合理开发第二课堂,努力丰富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为学生特别是学生之中的美术爱好者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美术创作机会。将“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作为有效拓展美术学科第二课堂的指导思想,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执行方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美好理想、聪明智慧、灵巧双手来美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并从中认识到自我创造的价值,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树立起为四化建设不断创新的宝贵精神。
第三,要注意创造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绘画、造型能力比较弱,因而在讲课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同学由于不会画画,或画得不好,而产生了自卑、畏难的心理。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情境、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减小学习的难度,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以减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惧怕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进行美术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美术教学有助于化静为动、变难为易、突出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具有储存和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上可以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图像及动画,这都是其他的教学媒体不能够达到的。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的情景,将教学的重点突出出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五,加速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想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教育作用,起关键作用的是美术老师。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要有良好的智能结构。现在,我国各个中学的美术教师数目相对较少,尤其是农村中学,不但美术教师数目不足,而且教师的素质相对偏低,很难胜任美术学科的教学。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师提供假期培训,利用寒暑假期对其进行培训;为初中美术教师创造到高校美术系进修的学习机会;经常开展各个中学之间的美术观摩教学,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切磋及作品展示。
4.结语
总之,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能力,以及艺术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美术教育是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美术老师要不断加强和改革教学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爱菊.浅谈校本教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0,1.
[2]李敏.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J].改革与创新,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