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关系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疾病认识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为二者疾病谱的交叉部分,但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AIH)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回顾了IgG4-RD在肝脏的表现,归纳总结IgG4-AIH的临床特点,并对IgG4-AIH是AIH的一种亚型还是IgG4-RD累及肝脏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IgG4-AIH与经典AIH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相似而又有不同,IgG4-AIH或许可分为两种类型,即AIH的一种亚型和IgG4-RD的肝脏表现.IgG4-AI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研究值得继续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常见的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就诊的PIL患者104例,以及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一代测序法检测CFTR基因的M470V、TG-repeats、Poly-T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发病年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析CFTR的3个多态性位点与PIL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用K-S检验判断连续变量的正态性.呈
肝脏功能在人体促凝和抗凝机制中非常重要,肝硬化患者的出凝血系统变化极为复杂,且存在门静脉系统与外周系统相互作用及病因学差异,呈现出血与血栓形成的双重态势.目前临床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原发病因,并结合多种检测手段,以期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临床决策.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过程中持续的炎症反应和慢性瘢痕愈合反应的结果.肝纤维化进展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衰竭,最终只能进行肝移植.IL-22属于IL-10家族,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由免疫细胞产生但不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可通过与其受体IL-22R1/IL-10R2结合而发挥作用,近年来在肝病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IL-22在肝脏疾病中既有抗炎、促进肝再生和组织修复的作用,又有促炎作用.在某些致病条件下,IL-22通过减少纤维化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然而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纤
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隐匿的并发症,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肌少症与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预后有关.就国内外关于肌少症及其与TIPS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