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领导干部的民声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干部的一贯表现,不可能只通过领导层的评价实现,而是必须深入一线,在他工作领域的最基层去发现能为他的德才和业绩提供佐证的第一手素材。
   考察干部为基层做的事情,关键是要看他做到点子上没有,是真在为群众谋福利还是在做表面文章捞政治资本,是解决根本问题还是做做样子。
   明访和暗访,所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同样是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有的是长期坚持的结果,也有可能是临时突击的结果。不通过暗访,就难以得出真实答案。
  所谓民声,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真实评价,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碑”。口碑,是一名官员在一個地方干得好与坏口口相传的政治声誉,也是上级组织在掌握领导干部具体情况时最重视的一项指标。重视领导干部的民声,是各级组织在识别干部问题上所形成的共识。但是,怎样才能准确掌握领导干部的民声,却成了共同的难题。
  程序化考察难以听到真实民声
  一些干部屡屡带病提拔,每次提拔时的考察结果都是“十分优秀”,以至于出事之后提携他的那些人都感到不理解。其实,他们的问题早就存在,只是组织不知道,或者没有下真功夫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能否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取决于两条:一是考察方法是否得当,二是干部是否愿意讲真话。这两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方法得当,就可以引导干部讲真话,从能否听到干部讲真话,也可以反推考察方法是否得当。基于以下这些原因,组织常常掌握不了干部的真实情况。
  简单看得票。同样是得高票,但可能其内涵的意义大不相同。推荐前到处汇报思想,或者是打电话、发短信、搞拜访,这样的人可能得高票;领导心中对人选有明显指向,但又担心推荐时过不了关,通过采取恰当方式统一大部分人的思想,这样的人可能得高票;为人处事圆滑,见人都说好话,从来不得罪人,十分善于爱惜自己的羽毛,这样的人可能得高票。同样的道理,对得票不高的干部也需要分析。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可能得低票,十分优秀的干部也可能得低票;不讲原则、和稀泥的人可能得低票,原则性强、敢作敢为、动真碰硬的干部也可能得低票;不踏实干事的人可能得低票,只埋头干事的人也可能得低票。
  个别座谈流于形式。我们对个别座谈程序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其实效性的重视。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找些干部来,把某个干部评价一番,那么,可能什么情况也掌握不了。现在很多干部只说好话,你想轻易听到某个干部的缺点很难。如果不改变方法,继续被动地听下去,可能对一个干部的了解就是片面的、肤浅的。
  对干部一贯表现掌握不多。了解干部的一贯表现,不可能只通过领导层的评价实现,而是必须深入一线,在他工作领域的最基层去发现能为他的德才和业绩提供佐证的第一手素材。而这一点,是当前干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某个岗位需要一个人时,人们习惯的是翻本子,从档案中去找人,从册子中去找人,而不是从自己的头脑中去找人。
  重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不够。考察了解一名干部,现在的程序就是在一定层面的领导干部中推荐和座谈,通过这样的程序听到的对干部的评价,是官意不是民意,是官声不是民声,虽然不能说其结论是不正确的,但至少可以说是不全面的。因此,在考察干部时,增加听取最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硬性程序规定,也可以对避免失察起到一定的补救作用。
  民声可以具体化为哪些内容
  要想把一个干部了解到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的程度,就需要从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去寻找鲜活的事例。比如:
  处理了哪些疑难杂症。每个地方,都有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常常是经历了若干人的手,都没能处理下来,最后成为老大难。这类问题中,以历史遗留问题和老上访、缠访问题居多。考察一个干部,就要看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处理了几件类似的问题。看干部的政策水平、群众工作能力、说服教育功夫、下深水的作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有几件这样的事例是最有说服力的。
  在基层联系点上做了哪些工作。考察干部为基层做的事情,关键是要看他做到点子上没有,是真在为群众谋福利还是在做表面文章捞政治资本,是解决根本问题还是做做样子。看他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个事、是通过什么程序决定做的这个事、是动员哪些资源做的这个事,从这些问题中就可以看出一个干部的执政理念、群众感情、工作方法、领导能力和动脑筋想办法的功夫。
  帮扶了哪些弱势群体。考察领导干部时,要考察他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情况,要考察他亲自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哪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人性的一面,是不是善良、富有同情心、能否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等等。
  流传着哪些轶闻趣事。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他一定有自己的行事风格,有些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他的经典名言、巧妙应对尴尬局面的场景、奋不顾身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情形、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批评别人不当言行的机智、对不公平待遇一笑了之的潇洒,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格局和风尚。
  掌握民声需要恰当的方法
  善访。既要明访,也要暗访,甚至还须微服私访。在干部考察中,我们做得最不够的就是微服私访。比如,看干部在联系点上工作的情况,不能提前通知,不能又是领导带队、又是开会、测评,而应该不打招呼,事先走访一下党员、群众,看他们认不认识这个干部,对他印象如何,有没有值得赞赏、拈得上筷子的几件实事等等。明访和暗访,所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比如,同样是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有的是长期坚持的结果,也有可能是临时突击的结果。不通过暗访,就难以得出真实答案。
  善问。与干部、群众交流时,要善于巧妙地发问。直截了当地问某些问题,往往得不到你想知道的答案。有时须绕开话题迂回发问,想知道A问题的答案,偏偏问一些B问题;想知道他正面的情况,却偏偏去问反面的问题;想知道他在大问题上的表现,却偏偏问小问题。有时要突然袭击,似乎若无其事地谈着这个问题,却突然话锋一转,问到另外的问题,使对方回答呈条件反射状,这样更接近于自然和真实。
  善查。考察干部,要查阅能够反映其综合素养的资料。比如,看干部的工作日志,从中了解其工作习惯、作风和效率;看干部即席讲话稿,从中把握其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统筹能力等;看干部主导构建的工作机制,比如他主导研究下发的一些文件,从中感知他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看干部读书的情况,每年读了哪些书,是否长年坚持读书和写作,从中认知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文字功底。
  善观。就是观察现场。考察干部在一个地方做了哪些业绩,离不开对现场的观察。比如,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等。观察现场不能只看“热闹”,而必须是悉心察看其“门道”。对那些被喻为重大功绩的“大手笔”,要看它是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是不是真正的“打基础管长远”的工程,是不是关乎地方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
  掌握干部的民声,归根结底是考验从事干部工作的人,这对于他们的知识、阅历、能力、眼界、胸怀等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从事干部工作的人,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好人用好人。
  (作者系石首市委副书记、市长)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李新龙 王颖) 9月28日,全省“党旗领航·重建家园”支部主题党日现场观摩会在鄂州市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绍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任振鹤主持会议。  今夏,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湖北99个县(市、区)、2803.5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79.8亿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抗洪救灾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宜昌市房管局将规定动作列成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节点,标明各党支部的共性任务,实行“照单抓药”;将自选动作点题式划分至各党支部,做到有的放矢。如宜昌市房屋交易与产权管理处、高新区分局党支部两个窗口单位支部,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公开办理时限,打造服务型党支部,目前已向社会公开八项便民举措,办证时限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最长4天,可立等立取。(魏宏博)
全面从严治党,贵在驰而不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的通知后,4月21日中央又批准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度和决心。  《方案》明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
河南女教师一封加上标点符号仅有12个字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刷爆网络。   12个字里,我们看到了女教师的勇气、自信与洒脱。在越来越拥挤的城市里,在越来越枯燥繁复的生活里,跳出去,追寻心中的渴望,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怀,有些人止于情怀,而有些人却已背上行囊,行于当下。   诚然,女教师的辞职看世界或许有金钱支撑,但如果仅从钱方面来考虑的话,看世界也就失去了一定意义。看世界不只是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0日考察了国家工商总局,并召开座谈会。李克强强调,工商部门是政府和市场的重要联接点。要抓紧推进“三证合一”等改革,年内力争实现“一证一号”,切实降低企业注册场所要求,继续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流程。  所谓“三证合一”,是指企业登记时,原本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检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一证一号”改革,便是将原来的“三证三号”集中为“
当前,认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意义很重要,理解“三严三实”的要义也很重要,这些都是“知”的层面,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上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实践观点,实践的关键在于行动。  按照“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很不容易,那些先进典型让我们敬佩、感动的就是多年如一日的严于律己。我自己经常反思,即使在当前这么严格的“从严治党”氛围中,还是能看到一些律己不严的现象,让人感到心痛。律己不严是什么原因
2015年1月以来,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纪委监察厅“三万”工作队深入大畈镇杉木园村、隐水村、板桥村、鹿眠塘村4个驻点村,扎实推进“村村通”、“村村绿”、“村村洁”项目建设,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多次带队到通山县大畈镇视察新农村建设和督办“三万”活动。通过近半年的努力,4个驻点村的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加强组织和引导,实施“1 2”惠民项目。紧密结合4个村地处山区
我们窑湾社区大力开展以“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四个万家”活动,真情服务群众。一是真心实意进家门。社区党委积极组织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巷道(户)和楼栋(单元)长以及驻区单位领导,采取划街包楼、分片包户的方式,走巷入户,倾听群众呼声。社区7名“两委”干部、18名网格员,123名党员志愿者,34个驻区单位领导面对面走访全区5228户居民,做到家家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等并联组讨论时,就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作了阐述。他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3月5日《新京报》)  君子之交淡如水。政商需怎样恪守法治底线、诚信原则、公正标尺和双赢目标,怎样把握好“亲”“清”二字?  武穴 方军  我以为,官商“亲清”关系还需制度作保障。对那些常年在一线跟企业打交道的官员来说,单靠政府官员和商
携手中铁十八局集团共推区域化党建  4月24日,记者从中铁十八局集团企地联合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现场研讨会会上获悉,武昌区与该集团合力创新,共推区域化党建,助力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社会治理和谐有序。据了解,中铁十八局集团房地产公司在武昌承担了1818中心和中北春天2个开发项目。在武昌区具体联系和指导下,公司在中北春天项目部开展“党员先锋小区”创建活动,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将企业党建资源与地方组织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