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标》对于小学生学习音乐创造,给出这样的定义:“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知道音乐创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论水平的高低、音乐专业技能及相关文化修养的优劣,决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音乐创造力培养的进程,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当我们看到小学音乐教学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笔者的走访与调查,就当前小学音乐创编教学现象,从不足与改进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标;音乐创编;课题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一)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脱节
音乐教师在职前的学习中,由于在校的传统作曲理论“四大件”的教学过于强调高深的理论及严格的规则,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实践训练,也没有引导未来的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将这些理论渗透其中,因此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由于小学音乐教学历来存在的“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教师自身很难主动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因而在小学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能较好地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演奏器乐小型作品,以及合唱、舞蹈的编排;而对于创造一些节奏与歌曲片段、音乐故事、音乐剧、自制乐器等就会感觉无从下手或完全没有概念。这正是由于音乐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导致学生对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以及调式、和声等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理论的缺失,使音乐创造缺失了材料和动力,就如同建造大厦没有钢筋水泥,列车要开动却没有电力和柴油一样。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音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理论知识的累积和运用。
(二)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创编教学观念滞后
在笔者走访的音乐教师中,绝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认同音乐创编的意义与价值,但教师们又都认为创编课“不好上或不会上”。通过与教师们的访谈,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一谈到“创编”就认为是作曲,而教师们也都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创作过歌曲或舞蹈,怎么能给学生上创编课呢?”事实是,音乐创编课是通过运用音乐材料,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与创作尝试,而不仅仅是“作曲或编导”!我们的音乐教师所要做的是运用音乐素材,在音乐课堂通过节奏与歌曲的片段、音乐故事、音乐剧的创作以及乐器制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
二、提升小学音乐创编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提升音乐教师的文化艺术素养
音乐是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音乐有两种形态:符号(乐谱)、音响。无论以哪种形态出现,音乐与其他文化表现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人群都能够体验感受、欣赏并接纳的文化。例如: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的《命运》交响曲却可以震撼全球;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可以感动世界;还有韩国的《江南style》,风靡整个地球的程度令人不可思议;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理论及创编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以开放的视野、广阔的胸怀,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的精神更加丰富,知识更加渊博,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二)转变音乐教师的课堂创编观念
1.教师在音乐创编教学活动中渗透音乐知识
虽然音乐不具备语义的确定性和对事物描述的具象性,但它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起着支撑作用的结构性。正因为如此,音乐才能够展现出它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丰富多样的作品,让我们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财富。所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特别是技术技能方面的分析能力,是提升他们的理论和创编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具备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就能够在教授音乐创作的时候,在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歌词等所提供的文字信息之外,还能够从音乐作品本体出发分析它的体裁、结构、织体、旋律、和声以及节奏、速度等技术层面的信息,从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
2.音乐课创编教学的途径:“听觉――模仿――即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课的教學中,始终贯穿以“聆听”引导教学。在创编教学中,创设音响情境。例如在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根据作品中的音响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运用口、手、脚表现作品中描绘的大自然的音响,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音乐创编教学中,即兴创造与创作缺一不可。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创作或改编乐曲则是经过构思、选择素材、加工组合成为一首作品。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应该尽可多地采用即兴方式;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中积累音乐经验,提高知识水平和创造力,逐步进入非即兴性的创作练习(如按要求编写、创作曲谱)。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源自音乐、回归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为宗旨,以实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方向,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音乐理论水平、音乐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殿堂。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7.
[2]钱仁平.源于音乐回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人民音乐(评论版),2007(10):64-66.
关键词:课标;音乐创编;课题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一)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脱节
音乐教师在职前的学习中,由于在校的传统作曲理论“四大件”的教学过于强调高深的理论及严格的规则,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实践训练,也没有引导未来的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将这些理论渗透其中,因此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由于小学音乐教学历来存在的“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教师自身很难主动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因而在小学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能较好地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演奏器乐小型作品,以及合唱、舞蹈的编排;而对于创造一些节奏与歌曲片段、音乐故事、音乐剧、自制乐器等就会感觉无从下手或完全没有概念。这正是由于音乐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导致学生对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以及调式、和声等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理论的缺失,使音乐创造缺失了材料和动力,就如同建造大厦没有钢筋水泥,列车要开动却没有电力和柴油一样。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音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理论知识的累积和运用。
(二)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创编教学观念滞后
在笔者走访的音乐教师中,绝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认同音乐创编的意义与价值,但教师们又都认为创编课“不好上或不会上”。通过与教师们的访谈,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一谈到“创编”就认为是作曲,而教师们也都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创作过歌曲或舞蹈,怎么能给学生上创编课呢?”事实是,音乐创编课是通过运用音乐材料,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与创作尝试,而不仅仅是“作曲或编导”!我们的音乐教师所要做的是运用音乐素材,在音乐课堂通过节奏与歌曲的片段、音乐故事、音乐剧的创作以及乐器制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
二、提升小学音乐创编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提升音乐教师的文化艺术素养
音乐是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音乐有两种形态:符号(乐谱)、音响。无论以哪种形态出现,音乐与其他文化表现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人群都能够体验感受、欣赏并接纳的文化。例如: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的《命运》交响曲却可以震撼全球;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可以感动世界;还有韩国的《江南style》,风靡整个地球的程度令人不可思议;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理论及创编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以开放的视野、广阔的胸怀,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的精神更加丰富,知识更加渊博,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二)转变音乐教师的课堂创编观念
1.教师在音乐创编教学活动中渗透音乐知识
虽然音乐不具备语义的确定性和对事物描述的具象性,但它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起着支撑作用的结构性。正因为如此,音乐才能够展现出它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丰富多样的作品,让我们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财富。所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特别是技术技能方面的分析能力,是提升他们的理论和创编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具备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就能够在教授音乐创作的时候,在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歌词等所提供的文字信息之外,还能够从音乐作品本体出发分析它的体裁、结构、织体、旋律、和声以及节奏、速度等技术层面的信息,从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
2.音乐课创编教学的途径:“听觉――模仿――即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课的教學中,始终贯穿以“聆听”引导教学。在创编教学中,创设音响情境。例如在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根据作品中的音响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运用口、手、脚表现作品中描绘的大自然的音响,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音乐创编教学中,即兴创造与创作缺一不可。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创作或改编乐曲则是经过构思、选择素材、加工组合成为一首作品。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应该尽可多地采用即兴方式;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中积累音乐经验,提高知识水平和创造力,逐步进入非即兴性的创作练习(如按要求编写、创作曲谱)。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源自音乐、回归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为宗旨,以实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方向,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音乐理论水平、音乐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殿堂。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7.
[2]钱仁平.源于音乐回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人民音乐(评论版),2007(1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