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公开课引起的反思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案例实录
  (三)实践运用,知识升华
  在实际生活中测量旗杆高度,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测量措施和计算方式,以便更加简便的得出结果。
  案例一:当旗杆在地面上,且四周没有任何阻碍物时,请测量旗杆高度。
  案例三:旗杆并没有在地面上,而是在建筑物上方,需测量旗杆高度。
  分析:此时旗杆并没有在地面上,因此难以测量地面长度。但是可以利用测量仪测出地面D处点A的仰角为α,在点B的仰角为β,然后用卷尺测出建筑物的高度BC为h,测角仪DE高为b。此时再利用三角函数定理即可算出旗杆高度。
  二、教学反思
  这一教学案例是我上的一节九年级数学校级公开课《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一课时。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创设情境——复习简单的解直角三角形;第二部分是形成概念——引出“仰角、俯角”的概念;第三阶段: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测高问题;第四阶段:发散思维,探索实践———设计一种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
  本课在题目的设置上,围绕课本的定义和例题,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问题情境,特别是在仰角、俯角的概念教学上,我设计了一个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刻画看某样物体所形成的仰角或俯角,学生们用一只手表示视线方向,一只手表示水平方向,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定义,加强理解。以前的公开课上,总是按部就班,按照课本的内容和流程来上,单纯的“教教材”,缺少一点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处理,现在开始在尝试着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用教材”了,这也符合课改的理念。
其他文献
“老师,陈老师!”一个熟悉的声音扰醒了趴在桌子上午睡的我。我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一枝美丽的花束就冲到我的眼前,与之同时的,还有那双大而不怎么爱清洗的手,让我感动又震惊。  这个孩子叫显涛,是9班一个不怎么被同学和老师关注的孩子。  今天早上我告诉学生,教师节全班一定要集体为自己的班主任做一个祝福卡,表达心意;同时,每位同学至少要对一位老师说出“教师节快乐”的话。我这样提议和要求,是想帮助孩子们打
当埃米利奥的小弟弟出生时,我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忌妒新来者是正常的——我身边的每个人也一直这样告诉我。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忌妒,很快它就會出现:危险的小恶作剧,比如把橡皮泥放到婴儿嘴里;身体上的小毛病;各种各样的退步现象。  但是一定会如此吗?通常的期望、看法和焦虑让我日益怀疑,这些问题的产生,我们成人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它们真的不可避免吗?  我确信,我们不知不觉地传播了我们关于爱的思想观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