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的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
  一、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不仅会奠定课堂教学的基调,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针对有些教学文本,教师应当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开课堂教学,这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也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加深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同时,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也能够拉近师生间以及学生与教学文本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产生更多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更透彻。
  《社戏》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讲述“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农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这部分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课文的情节很简单,叙述我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生动有趣,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村少年的美好友情,借此歌颂了农村孩子真挚、淳朴的品性,读后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这篇文章很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在进行教学时,我会有意识地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对于文中描绘的一些有意思的场景,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去感受,借助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投入,也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二、教学语言应深刻凝练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本类型十分丰富,既有对轻松单纯的童年轶事的描写,也有渗透着深厚情感的内容。对那些情感较为浓郁的素材,教师很有必要采用深刻凝练的教学语言。这样的教学语言既是对于教学文本的一种尊重,也能够为学生们营造肃穆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相关情感的体验与感知。文字之所以会有力,很大程度是因为文字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正是因为如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才是语文课的教学目的。
  《枣核》是一篇饱含情感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渗透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很难体会深切离乡背井的苦楚,也很难明白身在异乡时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会采用深刻凝练的教学语言展开教学,同时,也会给予学生相关引导,促进大家对文本的理解。在读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思考:海外友人的家庭条件如何?听说“我”要访美,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还会让学生仔细找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 这两个问题很有针对性,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也能够让其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在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些问题时,我同样会用深刻凝练的语言展开。这样的语言环境,不仅能够奠定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也更易于学生对文字中所传达出的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有更深的感受。这对于促进学生深刻领会文本的内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都很有帮助。
  三、给予学生适度的鼓励与点拨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在对文本的讲授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鼓励、点拨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认可,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有效指引,让其在语文学习找到方向。
  《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教学文本。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类教学文本通常语言较为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她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的故事。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也能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
  (1)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中什么最有想象力?
  (2)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它有哪些神奇之处呢?
  (3)结尾七颗钻石为什么变成了大熊星座?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含义?
  这几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来分析这几个问题。在学生回答后我通常会给予相应的评价,只要是合情合理的答案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发现学生的思路不对时我也会适当予以点拨。这样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也十分人性化。评价用语的艺术化也是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种体现。
  教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体现在许多不同方面。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深刻凝练的教学语言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给予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很重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予学生适度的鼓励与点拨,对教学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评价用语的艺术化也是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种体现。
其他文献
利用有限元素法计算气动板形检测辊辊缝中的压力分布;给出规则的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元素法的计算过程。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essure distr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的最好体现。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的阶段,也是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了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要抓住时机,从个性化思维、个性化情感以及个性化语言等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注重
在语文教学中面面俱到、事必躬亲确实不是个好办法,而且教师自己也有很多想不到、做不到的地方,更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些知识点、将之总结出来并形成文字,效果就大不一样了。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使这种效果得到最好体现。  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常规课堂之“小组合作”  虽然陶行知先生早就有“小先生”之说,但课改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一言堂,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头讲到尾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应试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满堂灌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灌输,制约了学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 情境的预设和话题选择  其一,创设情境不仅只是还原生活,教师在开始活动前要设计好和现实问题相类似的情境,预设交际所需的客观环境,预设学习结果迁移、学生在交际中的表现以及情感体验。其二,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话题感兴趣,需选择和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使得话题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特点、认知水平。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践经验选择交际话题,方
一、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1. 掌握方法,树立自信,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仍然是致力于传授给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督促其掌握。小学语文学科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章,学生只要牢牢掌握每一课的字词与段落大意即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不再是掌握简单的字词句,更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全篇的理解与作者精神世界
该系统是基于893-IDCN智能数据采集网络,针对热电厂设备分散在不同的区域,组成了小型集散监测系统,文中讨论了其硬件组成与软件结构.
系统研究了2-乙基已氧基甲基膦酸工(2-乙基已基)酯(代号PT-28)在硝酸介质中萃取三价镧系元素的行为,讨论了萃取剂浓度的变化、硝酸钠的浓度及温度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对PT-28. 萃取HNO_3的机理进行了
一、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之间自愿组成学习研究小组,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在学校的号召和组织下,有组织、有目的地组成学习共同体,同一个科目之间的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本科目的教学任务。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点类似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但又有区别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只要研究学习上的问题就好了,但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要让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