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人体语言?人们用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动作、姿态、目光、表情等无声语音,称之为人体语言。人体语言是人内心世界的流露,是人们心灵的交往。它不仅能为有声语言做注释,补充有声语言的传输量,而且比有声语言传递的信息更形象、更准确、更真实。
一、人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动作、体态的教学,是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这一师生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信息循环过程中,人体语言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中有些需要向学生传授的信息是无法用有声语言传递的(如形体动作的结构过程等),必须借助人体语言来完成这类信息的传递。
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也离不开人体语言,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反馈信息,也要通过学生的人体语言来传送。教师必须随时用心观察学生的语言所反馈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教学信息的接受情况和承受能力等。据此,对教学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进行适当调整。观察学生的人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施行控制所必需的。用手势、目光等进行教学调控效果.可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
教学中师生虽处于施控和受控的相对状态,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重要的,只有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师生感情,师生间互相理解、信任和尊重,才能调动起师生饱满的教学情绪,教师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教,并感染和带动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学。在教学进行中,有声语言只用于教材内容的传授、探讨,侧重于较为抽象的信息内容。身体语言易表达具体、形象的信息内容,情感交流主要靠人体语言承担。用好人体语言,增进师生感情,是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条件之一。充分运用人体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体育教学中人体语言的运用
1、示范
示范教学真实、生动、针对性强,把单纯的听觉刺激变成为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刺激,使学生接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另外,轻松优美的示范表演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模仿
体育教学中模仿性人体语言主要用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学生的模仿动作及模仿时的表情、目光等,以掌握教学情况,调控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模仿性人体语言进行教学。如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教师通过模仿再现学生的错误动作或适度夸张、放大某些错误动作的细节,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动作。
3、信号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各种规范化或约定俗成的动作、手势传达某些指令信息,如集合、解散、按某种队形散开、起立、下蹲、开始、暂停及教学比赛中的各种裁判手势等。这些含义明确具体的手势动作,属信号性人体语言。这种人体语言特别适用于师生距离较远、环境噪音大、学生正在进行较激烈的身体运行等情况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这些情况下有声语言运用效果欠佳,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强音信号(如哨音)并辅以简单明确、可视性强的手势信号,学生就会很快理解教师的意图并随之做出正确的反应。另外,竖起拇指、鼓掌等约定俗居的信号性人体语言的运用,在调动同学的情绪,加强情感交流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4、暗示
暗示性人体语言主要用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教学情绪的调节和师生感情的交流。如某同学因心理恐惧、自信心不强而完不成动作时,教师可用信任的目光、轻松的表情、握拳向上的手势,使学生吸取力量、得到鼓舞、消除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再如,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教师示以严厉的目光、严肃的表情。即可引起学生的注意,效果往往比直接批评要好。
5、辅助表达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教学时,同时运用手势、表情、眼神等人体语言,可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有声语言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准确,这就是人体语言的辅助表达功能。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辅助性人体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增加信息发射量,有助于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三、努力提高人体语言的运用水平
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帮文化素质,形成美的人体语言。人体语言是一个人的学识、情趣、性格、品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和文化素质,方能在教学中以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教师美的心灵造就了美的人体语言,人体语言的美化使其感染力、吸引力都随之增强,运用效果自然更好。可以说,教师自身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人体语言的运用水平的基础。
其次,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人体语言,会对社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对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用好人体语言、提高人体语言的运用水平所必需的。人体语言需用人体来表述,优美的身姿、发达的肌肉、流畅的线条、良好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为准确、恰当地表述人体语言创造了条件,使教学中人体语言的运用“度”“量”得当、节奏明快、表现力强.同时给接受者以美的享受,提高了人体语言的感染力。
保持人体语言的美感,是提高人体语言运用水平和效果的关键。人体语言的美感依赖于美好心灵的“软件”和健美体魄的“硬件”。情操高尚、素质良好,教师便可自如地运用示范动作的造型美、整套动作的韵律美、健康活泼的形体美以及整洁的仪表、优稚的举止、和蔼的态度、饱满的精神、信任的目光、亲善的表情等美的人体语言去感应和塑造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从心灵到仪表都向美的方向发展。相反,教师如不注意人体语言美。有意无意地将专横、粗暴、讽刺、挖苦等丑的心态流露出来,或利用人体语言对学生进行侮辱、丑化,必将使学生与之疏远,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伤害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一、人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动作、体态的教学,是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这一师生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信息循环过程中,人体语言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中有些需要向学生传授的信息是无法用有声语言传递的(如形体动作的结构过程等),必须借助人体语言来完成这类信息的传递。
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也离不开人体语言,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反馈信息,也要通过学生的人体语言来传送。教师必须随时用心观察学生的语言所反馈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教学信息的接受情况和承受能力等。据此,对教学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进行适当调整。观察学生的人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施行控制所必需的。用手势、目光等进行教学调控效果.可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
教学中师生虽处于施控和受控的相对状态,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重要的,只有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师生感情,师生间互相理解、信任和尊重,才能调动起师生饱满的教学情绪,教师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教,并感染和带动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学。在教学进行中,有声语言只用于教材内容的传授、探讨,侧重于较为抽象的信息内容。身体语言易表达具体、形象的信息内容,情感交流主要靠人体语言承担。用好人体语言,增进师生感情,是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条件之一。充分运用人体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体育教学中人体语言的运用
1、示范
示范教学真实、生动、针对性强,把单纯的听觉刺激变成为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刺激,使学生接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另外,轻松优美的示范表演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模仿
体育教学中模仿性人体语言主要用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学生的模仿动作及模仿时的表情、目光等,以掌握教学情况,调控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模仿性人体语言进行教学。如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教师通过模仿再现学生的错误动作或适度夸张、放大某些错误动作的细节,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动作。
3、信号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各种规范化或约定俗成的动作、手势传达某些指令信息,如集合、解散、按某种队形散开、起立、下蹲、开始、暂停及教学比赛中的各种裁判手势等。这些含义明确具体的手势动作,属信号性人体语言。这种人体语言特别适用于师生距离较远、环境噪音大、学生正在进行较激烈的身体运行等情况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这些情况下有声语言运用效果欠佳,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强音信号(如哨音)并辅以简单明确、可视性强的手势信号,学生就会很快理解教师的意图并随之做出正确的反应。另外,竖起拇指、鼓掌等约定俗居的信号性人体语言的运用,在调动同学的情绪,加强情感交流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4、暗示
暗示性人体语言主要用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教学情绪的调节和师生感情的交流。如某同学因心理恐惧、自信心不强而完不成动作时,教师可用信任的目光、轻松的表情、握拳向上的手势,使学生吸取力量、得到鼓舞、消除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再如,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教师示以严厉的目光、严肃的表情。即可引起学生的注意,效果往往比直接批评要好。
5、辅助表达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教学时,同时运用手势、表情、眼神等人体语言,可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有声语言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准确,这就是人体语言的辅助表达功能。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辅助性人体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增加信息发射量,有助于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三、努力提高人体语言的运用水平
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帮文化素质,形成美的人体语言。人体语言是一个人的学识、情趣、性格、品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和文化素质,方能在教学中以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教师美的心灵造就了美的人体语言,人体语言的美化使其感染力、吸引力都随之增强,运用效果自然更好。可以说,教师自身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人体语言的运用水平的基础。
其次,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人体语言,会对社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对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用好人体语言、提高人体语言的运用水平所必需的。人体语言需用人体来表述,优美的身姿、发达的肌肉、流畅的线条、良好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为准确、恰当地表述人体语言创造了条件,使教学中人体语言的运用“度”“量”得当、节奏明快、表现力强.同时给接受者以美的享受,提高了人体语言的感染力。
保持人体语言的美感,是提高人体语言运用水平和效果的关键。人体语言的美感依赖于美好心灵的“软件”和健美体魄的“硬件”。情操高尚、素质良好,教师便可自如地运用示范动作的造型美、整套动作的韵律美、健康活泼的形体美以及整洁的仪表、优稚的举止、和蔼的态度、饱满的精神、信任的目光、亲善的表情等美的人体语言去感应和塑造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从心灵到仪表都向美的方向发展。相反,教师如不注意人体语言美。有意无意地将专横、粗暴、讽刺、挖苦等丑的心态流露出来,或利用人体语言对学生进行侮辱、丑化,必将使学生与之疏远,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伤害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