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并对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分析了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3个解决策略,即注重现代化技术应用、打造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
  关键词 绿色农产品;产业;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3.7;F20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5.072
  黑龙江省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产业,不仅能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基础条件,同时,又能以品质优良、效益明显为突出特色,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全面提升经济水平。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易受相关因素影响,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面临创新发展、产业问题、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1 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水平低
  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其直接影响着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效率。结合当前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实况分析:1)农业种植以原始耕种方式为主,现代化科技技术引进与应用方面重视度较低,导致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低;2)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产业自身的抗灾能力被逐渐削弱;3)因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研发工作质量不佳,整体效果不理想;4)不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政府部门相关投资力度不够。多方面因素均对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产生阻碍[1]。
  1.2 知名品牌少
  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基于此发展趋势,部分绿色农产品产业的企业注重品牌的打造,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扩大了绿色农产品产业影响力。但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数量屈指可数,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及人们的多元化需求。部分企业缺乏对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打造重要性的认知,因而忽视对绿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再加上目前绿色农产品产业标识认证制度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的打造及产业发展。
  1.3 监管工作不到位
  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工作不到位,无法确保绿色农产品质量。目前市场中所销售的各类绿色农产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而此类产品的出现与存在,主要是因为监管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绿色农产品进行全面管理,会给不遵守市场秩序的企业或个人留下监管漏洞。过期、变质等绿色农产品依然在市场中销售,严重影响市场发展秩序,对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制约着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
  2 解决策略
  2.1 注重现代化技术应用,提升绿色农产品产业技术水平
  为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稳定发展,需将绿色农产品产业技术水平发展放在首位。1)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解决关于资金问题、技术引进与应用等问题,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贯穿落实到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鼓励黑龙江省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知名品牌,提高现代化技术应用,有效提升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技术水平[2]。2)增强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使企业与技术人员对绿色农产品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工作引起重视,应在优惠政策中有相应的奖励说明,有助于调动企业及技术人员积极性,促使技术研究、品种研究、人员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发展。3)为研发人员提供进修学习计划、专项资金帮助、逐渐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激发自主创新热情,促使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高水平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创新发展、技术水平提升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2 大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市场
  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各部门积极参与,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创新原则,全面性探究与掌握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实况,注重打造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的打造不僅能满足群众对食品安全、质量等的较高需求,又可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吸引更多企业、个体等的关注与重视,为知名品牌的打造提供有利、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促进现代化农业创新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黑龙江省地方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在绿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给予各项政策支持,重点发展绿色有机产品、高品质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等,以“龙江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知名品牌”的方式加大绿色生态品牌打造力度。2017年,东宁黑木耳已获得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殊荣,实现了在品牌打造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较强优势。再加上农业“三减”政策实施,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由传统化生产方式转换为绿色生产方式,实现了百万亩耕地生产全程可视化的发展目标,实现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追溯,提升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实力与经济水平,突显了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知名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此外,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从长远发展角度展开探究,为保证该地区农产品知名品牌市场影响力,积极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保障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再到市场跟踪管控等,每项工作环节中均配备专业化工作人员,使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及产量等均显著提升,完善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监管体系,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3]。
  2.3 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的监管制度,是绿色农产品产业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发展过程中进行全面性地约束管理,使企业始终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在监管制度实施阶段,能及时发现绿色农产品生产环节中的不足问题,促进绿色农产品法律法规完善,保障群众的合理消费、安全购买[4]。
  1)出台奖惩制度,提倡实名举报方式,并给予现金奖励,激发群众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热情。2)邀请专家定期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部门、人员等授课培训。3)地方部门定期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中的绿色农产品抽样检查,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的,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4)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全方位监控,坚决杜绝劣质绿色农产品流入市场,并在出现问题的环节中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销毁,确保市场良好秩序,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5]。
  3 结语
  当前我国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众多问题,导致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知名品牌少、监管工作不到位等,无法确保绿色农产品安全性。因此,黑龙江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大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市场、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等,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健康、创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亚亭.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营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32(11):9-11.
  [2] 王莹.网络信息资源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升级问题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3(1):7.
  [3] 张永占.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6(17):42.
  [4] 冯波.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研究[J].才智,2019,68(33):229.
  [5] 徐娜.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4):28-29.
  (责任编辑:刘 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业院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广大青年学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为例,分析了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及相关做法,总结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领”学生成长成才计划,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 农业院校;乡村振兴;共青团  中图分类号:D2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推广的农业发展经济模式之一,可以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品,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水稻品质和增加水产品产量,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就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效应、技术内涵和优势进行总结,并论述具体的技术要点,以案例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 要 植保工作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抗灾减灾的重要举措之一,河南省叶县地貌西南高东北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农作物复杂,自然灾害与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发生范围较广、为害程度较大。因此,做好植保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抓好植物的虫害测报工作,完成防治任务,而且要提高测报技术水平,稳定植保测报队伍,搞好农技推广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才能保证农业的正常生產。  关键词 植保工作;测报队伍;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进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与水平的增长不断推进,国家及各级政府也更加重视对农民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培养与提升。这就需要大力培养能够参与到我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农艺师,配合实现新农村社会建设。从农艺师的培养计划入手,重点分析论述农艺师的性质与主要工作内容,旨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艺师;培养;农村建设;物质文明  中图分类号:F323;D422.6
摘 要 随着党和国家对生态问题逐渐重视,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仍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即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业污染加剧及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因此,加强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主要从生态文明教育、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环保制度的完善角度解决乡村生
摘 要 重庆市巫溪县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名特优新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分析了巫溪县名特优新种质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从名特优新种质资源的基础工程出发,提出了巫溪县种质资源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的措施:把握名特优新品种资源基础信息;加强品种筛选,为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奠定物质基础;完善种质资源繁育体系;推进标准应用;检验检测,严格把关质量等。  关键词 种质资源;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对策;重庆市